三阴三阳,不得相失也。 三阳不得相失,呈现的状态为搏而勿浮。 三阴不得相失,呈现的状态为搏而勿沉。 因此,三阳不相失,是为一阳;三阴不相失,是为一阴。 三阳相失,则为太阳、阳明、少阳之病。 三阴相失,则为太阴、少阴、厥阴之病。
根据内经原文,我们需要根据圣人所处位置,两次定位【广明】。 第一次: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由此可以定位少阴,太阳之位。 第二次: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由此可以定义太阴,阳明。 根据太阴,少阴的位置,判定厥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 因此得出上图。 什么是三阴三阳?实际上合为一阴一阳,分则为三阴三阳。 阴阳所处的位置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不同,生病之时,在不同时间,出现阴阳二气偏胜的状态,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对应病证。 同时,在内经中还有另外一个疑问,就是下面所描述的这段话。
太阳为开是因足太阳属膀胱,主皮毛,为排泄汗液,即气化出入之横窍,又主尿孔,专司排泄小便;手太阳属小肠,主受盛化物,送往迎来,推陈致新,故可与足太阳同主开也。 所谓阳明主合者,足阳明属胃主肌肉,为人体气血流行之要道,其气血经常满而不溢;手阳明属大肠,虽主传道,排泄糟粕,则谷道及时而开,所以合多而开少,故可与足阳明同主合也。 所谓少阳主枢者,足少阳属胆主腠理,手少阳属三焦主决渎,《内经》谓三焦出气以温肌肉,故皆贯通内外,共同主枢也。 按三阳主表,三阴主里,故三阴亦有开合枢三种含义。 所谓太阴主开者,以足太阴属脾,统辖胃肠而主消化运行;手太阴属肺,亦主皮毛而司一身之气化出入,是以二者均可主开也。 所谓厥阴主合者,足厥阴属肝主藏血,血宜充盛而不宜消耗;手厥阴属心包,为神明之使,神宜藏而不宜外露,故二者皆可主合也。 所谓少阴主枢者,足少阴属肾主坎水,手少阴属心主君火,《内经》以水之精为之志,火之精为之神,人身最珍贵者莫如神志,而神志即水火,水火交济,阴阳平衡,则身体自可永葆健康,故手足少阴俱可为三阴中开合之枢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