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入门:伏羲八卦

 LGB936 2020-05-03

伏羲八卦

 一、宇宙的产生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内所包含的一切,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现代物理学认为大约200亿年前,宇宙是由一质点爆炸开始逐步形成,而且还在继 续膨胀。早在2500年之前,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对宇宙的产生和发展就有了非常完美的描述,他说宇宙经过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而抱,冲气以为和。”这样一个创世说,其后的庄子在详细描述“道”这个本源时补充道,“道”的大小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中国更有一有关宇宙创生的古老传说,二气未分之时,宇宙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盘古之神乃天地之髓,游乎混沌之 中。忽一声巨响盘古九变,开天辟地,清之气上升成天,化为日月星辰;浊之气下沉为地,化为三山五岳。天地交感,云行雨施,万物始成。

古代的传说不同于现今的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纯粹是信口开河,实乃无聊之极。古之神话大多由贤人所作,为了让没有文化的人们明白圣贤道理,形象地赋予“神” 的名字,以及“神”的一些功能特点,让人们很容易记忆掌握并传播。上面道家对创世的科学定义以及神州传说,后人又结合了易经的理论,形成太极学说,这 一学说很好地解释了宇宙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周易的系辞中说:“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 经认为,盘古开天地之前,也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就是一太极(即物理学中所说“质点”),这个太极之内包含二气,二气交融在一起,相对地来说 比较安静稳定的状态,这时称之为太极状态,简称太极。当内部的二气发生交融变化时,我们称之为两仪状态,简称两仪。

两仪继续交融变化就形成了四象,所谓四象即:少、太、少、太。这可以用凌晨、中午、黄昏、夜晚来比喻。凌晨时二气大致相当,上为下为 ,说明天上太的热量尚未完全到达地面,当到了中午时分气最盛,所以为太,随后气渐长而气渐衰,至黄昏时分又大致相当,形成下面为上面为的 格局,这就是少,等夜幕完全降临的子夜时分,气最盛,所以称之为太,此后长,至凌晨时又大致相当,如此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当然用春夏秋 冬也同样可以说明这一现象。

四象再进一步相互交合,便产生了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八卦。易经认为,天地万物生成之后,可以将万物粗略地分为八大分类,这八个分类是:天、地、水、火、泽、山、风、雷。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是由于这八种东西在相互作用而推动。易经将这八种现象重新命名为:

乾(qián)、坤(kūn)、坎(kǎn)、离(lí)、兑(duì)、艮(gèn)、巽(xùn)、震(zhèn)

二、的原理

易经认为万事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一点在物理学上也同样得到了证明。物理学认为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又是由比它 更小的原子按一定的结构组成。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看起来一个不带电荷的物体,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对 外表现出电荷,只是影响力的范围有限。

例如一个氢原子是由带一个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一个负电荷的电子组成,许多人以为正负相抵,对外表现应该为中。其实不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离外围的电子 较近,所以呈现的是负电,而达到一定范围之后,又会呈现弱的正电。这个道理很简单,当嫦娥三号接近月球时,当然是受月球的引力更多些,如果飞船继续向 外层空间飞行,则仍然是受地球的引力更大,当超出一定距离之后,则又变为太引力大于地球的引力。当很多原子组合成分子,很多分子组合成其它结构(如细胞 等),对外或多或少都会有电荷的呈现,并随着距离的远近而电不一。

任何宏观物体都有引力,物理学上称之为万有引力。这个引力的本质还是众多电荷组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除了万有引力还有磁场引力,其本质仍然是由电荷 所引起,磁场是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电就有磁的存在,同样有磁也一定有电的存在,二者不可分,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仅万有引力、磁场是电的作用,人的 格、人的思想也是这一电的影响而产生的。总之,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电的作用,而这个电的正负在易经上就是

宏观上的万物是由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微观也是如此。一个电子的内部并不是只有负电荷而没有正电荷,而是正负电荷仍然相等,只不过是表现出来为负电荷。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中的中子所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内部也同样是正负电荷相同,只不过是质子表现出来为正电荷,而中子表现出来为相对中,但也不 是绝对中

易经研究万事万物的方法和物理学是不一样的,物理学重点放在找出物与物之间的差别,而易经的重点是找出物与物之间的共。所以物理学的正负可以说成易经中 的,但易经中的不仅仅是物理学中的正负。易经认为一切相互对立统一的东西都可以看着,例如热为则冷为,南为则北为,高为则低为, 动为则静为,刚为则柔为,男为则女为

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物理学是将对事物的研究不断细化,所以越来越复杂;而易经是对事物不断归纳总结,将复杂的事物归类为简单的八卦。不管是物理学也好, 易经的学问也好,都是找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有了规律就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所以说易经本身决不是迷信,不是伪科学,但不可否认被许多江湖术士参杂了部分不 科学的内容。

我们研究宏观的星球变化规律可以促进我们对微观领域的分子、原子、电子等的研究,反过来也是,从电子、核物理的研究同样推动了对星球规律的研究。研究易经 和研究物理学同样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事实上,二进制的发明就是莱布尼茨根据对周易的研究而发明的。所以小雅希望,科学工作者和易经从事者不要相互恶意攻 击、贬低对方。

上面所列举的冷热、南北、高低、动静、刚柔、男女等,可不可以反过来定义,即冷为而热为,北为而南为,低为而高为,静为而动为,柔 为而刚为,男为而女为?答案是不能。因为易经中的还有其它一些属,即主动而主静,主刚而主柔,动则易于创新,同时易疲倦,所谓利益 与风险同在,倦则思归、思静;静则能养、能藏,养则蓄,蓄则力充沛,必然蠢动。所以极则生,极则生。

热则易动而冷则易藏,所以热为而冷为,南方热而北方冷,所以南为而北为,高处的物体易落下,而低处的东西没有外力的作用不会飞到高处,所以高为 而低为,男好动而女好静,此为天,当然男为而女为。如果是在南半球,当然也可以南为而北为;如果是格如火的女强人与柔弱丈夫之间,也可以女 为而男为。易经研究的是共,所以用易经来预测,也会有不准的地方,这并不奇怪,片面地夸大易经的功能是不可取的。

四象中的太和太,有人说就是每天出现的太和月亮,这是不正确的。太和月亮可以用来象征地表示四象中的太和太,不能反过来说,四象的太 就是天空中的太月亮。前面说过的中午和子夜也是四象的太和太,夏至和冬至也可以表示为太和太,这时春分表示少,秋分表示少。少、少虽然 都是平衡的状态,但少是由的过程,而少则是由的过程。

三、八卦排列

用四象来表示万物,即使在有巢氏、燧人氏的远古时代仍然是过于简单,到了伏羲时代,在四象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八卦的内容。八卦最初是用大自然中的最常 见的八种现象来表示,这就是:天、地、水、火、泽、山、风、雷。那么为什么伏羲又将八卦命名为:乾、坤、坎、离、兑、艮、巽、震?这道理很简单,正负不能 代表,因为正负是具体的电荷的属,而是万物的属。同样,天地水火泽山风雷是万物中有形有名的东西,而我们易经中需要的是象的名称。在表示大 自然时,固然可以用天地水火泽山风雷来表示乾坤坎离兑艮巽震,但在其它情况下却不一定恰当,比如表示家庭时,父母表示乾坤、长男长女表示震巽、中男中女坎 离、少男少女表示艮兑。

八卦是四象的进一步演化生成出来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而四象是天地间的四大现象,故名之为“四象”,再加上天地间人的因素,就构成了三才天地人,天地人各有,这就产生了八种排列组合。这八种组合就形成了八个卦。易经中用“”表示,而用“”表示,于是,太分别表示为:“ ”、“ ”,少则表示为:“ ”、“ ”。因人居天地之中,所以在四象的符号中间分别加上就成了八卦:离 、坤 、艮 、震 、乾 、坎 、巽 、兑 。

古人为了方便我们记忆,已经为大家编制了形象生动的口诀,大家只要记住口诀就能记住卦象,但更重要的是记住顺序的读音。箭头所示的一对卦象,其正好相 反,我们将这样的一对卦称为“反卦”,也叫“错卦”。另外,上下颠倒的2 个卦为“覆卦”,也叫“综卦”,震和艮、巽和兑是2组综卦。

伏羲所画八卦本没有排列顺序,后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编制了顺序,并赋于了相应的“数”,我们称之为“八卦数”,这个顺序就是1.乾、2.兑、3. 离、4.震、5.巽、6.坎、7.艮、8坤,在此基础之上又绘制了八卦图,为了避免与文王的周易八卦混淆,一般称这个顺序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 而将周易中的八卦称之为“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先天八卦顺序数形成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后人将先天八卦数绘制成一个圆图,由于受后天八卦图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书上都将这个图配备了方位,认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这实在是一个错误。先天八卦顺序在将来的预测中,一般用之起卦,而应用时则全部使用的是后天八卦的方位,许多人不明其中原因。

之所以称其为“先天”是因为这个图演示的是万物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起卦时只能用先天数,不能用后天数。当卦建立之后,表示事物已经形成,预测其以后的发 展,则这时必须使用后天八卦。所以易经预测就是用易经的方法来演示事物的发展,从而把握其中的规律。关于什么是起卦、起卦的方法以等问题将在后面的章节介 绍。先天八卦没有方位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事物尚未形成,方位则无从谈起,只有事物形成之后,才有方位之说,所以只有后天八卦才有方位。

四、八卦的意思

学习了八卦的卦名、卦象、顺序数及先天八卦图之后,我们有必要来理解一下八个卦的意思以及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内容主要在《说卦传》中,是初学者首先要学的内容。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sān)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以至于命。”远古的圣人对大自然的许多神奇的造化虽不了解却赞叹不已,于是就用蓍草来仿效天地演绎万物,从而得到各种数据,观察其中的变化并记录这种现象,由于卦是由爻组成,事物发展变化都体现在爻上,通过爻的变化就可以遵从道德礼仪,按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行事。

上面讲述了八卦的形成原因和目的,那么这八个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一段内容古人说法各有不同,小雅认为这是用大自然的现象来粗略地解释八卦的特。乾坤为其它六卦的父母卦,相当于天地,天地确定之后万物始成。山和泽都是以地为根,秀于而为艮秀于而为兑 ,故有山泽通气于地。外而为坎,外而为离,水火各不相容。风雷皆源自于天,皆有通天彻地之能,极一生而成震,雷响则电生,极一生而成巽,风起则雨降,雨水与电火相迫。八个卦相互交叉作用,按这个规律发展则为顺,利用这个规律来改变事物的发展则为逆,易经的关键作用在利用规律来避凶化吉。

各卦自身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两段一起来看比较容易理解。“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乾,健也;坤,顺也; 震,动也; 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雷 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坤所藏的万物动起来,所以春雷一声万物复苏。风的最大特点是飘散,无处不入,弥满于天地之间。水的作用是滋润万物,使万物运送养分,同时 水多了之后,就成了坎坷。火的作用是照亮一切,使万物绚丽多彩。山的最大特点是阻止一切通行。泽的特点是喜悦,因泽中有水,而水利万物故有喜悦之意。乾为 父、为主宰,有旺盛永久的动力。坤为母、因其柔顺而包藏万物,万物化育而主生。

上面是八卦在大方面的特,在具体预测过程中,又有许多为同的象征,较为明显的是在人伦家庭方面,乾坤为父母,由母得第一索爻而象征长男,得第二索 爻而象征中男,得第三索爻而象征少男。同样原理,由父得第一索爻而象征长女,得第二索爻而象征中女,得第三索爻而象征少女。从这六个卦象可以看 出,卦多卦多

在人体方面,“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在动物方面,“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这些象征的比喻已经很难象前面一样说出一个明确的理由。更细的比喻见下表,初学者仅作参考:

五、本章学习重点

1.八卦的名称、卦象、先天八卦图、四象八卦的顺序要背熟。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和易经有什么关系。

3.八个卦的主要象征。

4.什么叫错卦?什么叫综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