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鹏“新现实主义水墨”

 liangdatushu 2020-05-03

1

文/郑岗

王鹏的绘画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值得我们研究。

首先,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时尚性,强调视觉意识,专注流行性文化与样态的解读。

我们知道流行是一种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的文化与习惯的传播。那些尚未被主流社会,或者大众普遍接受的事物,经过了某些特殊的途径,引起了社会某些阶层的、或者有影响力者的推动,绝大多数的人开始关注它、使用它、了解它,从而传播起来。

流行常常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人类的文明与文化的过程,实有这样的规律——新事物出现了,开始传播、然后发展,普及为大众日常。从这样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知道流行性的重要性。

王鹏将自己艺术的表现定位在流行性社会形态中,其用意按照其意就是要解决他对时代性的思考。

我们还知道当社会在一个特殊背景中的有些事件发生后,依照社会学或者社会心理学人们相应地会展开对事件,或者特殊背景的描述与说明。对那些有待要实现的、要核实的行为表达的需要,也会产生一种底本意义的表述。这种表述就是一种文本的设定,一种解知的释读。譬如,当街头巷尾有相对统一流行的时装出现;譬如对大众性的卡拉OK,大妈广场舞……人们有着相近的描述来加以确定其时态和功效,随后形成特定的概念。

王鹏针对这样的流行做了自己的表述和演绎。他将他所目及的流行元素、流行性思潮为蓝本,绘制了一个具体的形象群落,以此供读者赏阅。他所描绘的画面几乎都以当下流行的元素为蓝本,选取感动自己的社会之印象加以定格;以流行的语言形式为范本,表达出自己对都市人的剖析与阐释。他在画面上描绘城市新事物的流行样态,以为司空见惯的时尚流行,建树新的人文关怀为目的。这就增加了审美的可塑性与有社会性意义的独立思考。也可以说他在尝试着中国画精神与社会介质在当下的另一途径的表达。他以工笔的方法展开着自己的思路——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关流行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的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进行图画的解读。那些关乎衣饰、形象、娱乐、表情,建筑街道、社会语言等元素,被他很自信地以工笔表现出来,因而王鹏的绘画其意义应该是独特的。他将属于自我的表达社会化了,这应该说是一种策略,及至智慧。

盛世霓裳 190x160cm 纸本工笔

其次,王鹏的绘画是从传统工笔画法向外延展的一种与流行与时尚相结合的审美表达。

王鹏在绘画技法与色彩应用中力求在表达时代的过程中,完善传统绘画技术的文化外延。或者说,王鹏努力在追求“古为今用”的艺术原则中,梳理着艺术新语言的构成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

——唐勇力的写意性工笔其实就是在建树技术审美中的一种方法论的思想体系。写意性工笔很大程度上能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画精神。王鹏导师的这种艺术思想对于他更深一步去关注流行性与时尚性的新文化理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时尚,或者流行的方式、观念,不一定是新的出现,有时候以往出现过的、过往历史上的流行的与时代结合的再次兴起,也可以形成当下影响。譬如有着的上千年的中国画方式工笔在当下被重新定义而推广的“新工笔”就是一例。

当然,这种理念下的实际技术操作还是在传统经验和技法中进行,只是表现内容有所大的变化。这就要回到流行与时尚的概念解读里,一窥究竟。

“一种事物从小众化渐渐变得大众化,这就是流行。”概念简单,但其组成却是复杂而内容丰富——时装、时髦、消费、休闲、奢侈、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在组成着流行的物质性及精神性。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阶层的广泛传播造就着流行。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中提出的有关“关注社会发展最前沿”所指向的就是针对这一理念。而王鹏的绘画,显然可以诠释对此的理解。

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特别注意自我的存在感,活着的社会地位。尤其年轻一代对获得他人的注目与关心,总是乐意以自我的独特来争取,表达的渴望非常强烈。

盛夏光年 210x180cm 中国画

怎样独特?这就衍生出思考的意义,派生出对社会因素的要求。寻求新事物的刺激,以特立独行进行自我防御来减轻内在压力,因而对新方式、新思想的宽容要求,特别在意。他们相信传播与媒介的权威性,依赖于对代表着他们理念的权威者的仿造。我想在这一层面上,王鹏好像特别注重对理念的阐发与刻画,而实际上这正是思考王鹏绘画意义的所在。我以为王鹏的努力是他把理念隐在形象后,力求凸显绘画“助人伦”的社会文本意义。

城市生活不是当代人的新创,西方古代文明的城邦文化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雏形。其文化与政治意义由来已久。但是当代社会最先进的发展方向是城市文化的集约,这不仅是当代人生存方式的集约,更是生产力的发展基础的集合。我们或许看不到当代性所带来的人性向复杂演化的困境,可我们时时刻刻看到环境变得促狭,社会愈加复杂。在普遍的抑郁、焦虑之下,能够维持心理平衡的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是促进社会进步,使社会保持良好秩序与活力的一种人文关照。

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动力,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有着显重的意义。艺术如能思考此文景,艺术就会有新的语境产生。王鹏的绘画显然在努力做这样的探索。

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王鹏的绘画一直对精神意义进行形象的思考,从而树立审美个性。既符合自己的心性审美,又切中所处时代的脉搏,这是一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作为文明智慧的表达——以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对时代的理解为起点,走自己的路。这符合有作为的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对所要表达的题材内容自有其恰当的选择。我们知道,当代艺术就是以当代意识为主导进行艺术的表达。

王鹏的绘画以描绘年轻人为主,多是身边的同学与朋友——吊带衫、牛仔裤、鸭舌帽、长靴短袜……,然而,他们的表情是被淡化的,眼神游离,静默而淡然。画面是“安宁和静止的气氛”,有评论说“王鹏笔下的人物仿佛被滤掉真实的情感与欲望,带有庄严静穆的古代风貌,与世俗人物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间离。”

也许会有人认为王鹏的绘画风格偏于时装画,或者卡通化。实际上王鹏只是截取了生活的图景——人是人,衣服是衣服,凝于瞬间的组合的入时性,使人感到新奇。但王鹏在绘制画面时,单纯地将画面,不添加情绪地表达——绚丽与纷杂只是元素,用消费的心态将突出个人特点的时尚变为可有人们自由选择意义表现为不具有强制色彩的表达。是王鹏要运用的绘画元素。我以为这是他对意识的解读,是一种对社会通感意识的再塑。王鹏通过这样的重构表达了他对当代社会与人之关系的认识。

有一点我们好像有这样的共识“喜欢华丽的人,对流行更敏感;虚荣心、好胜心强的人,易追求时尚。流行的实现能给参加者以一种刺激,此种刺激可以满足他们的某些心理需要。”王鹏的绘画就是在这样的角度上思考了对事物“非此即彼”的概念化定论的偏狭所在。

从他所表现的画面来细读,我们看得出王鹏深谙流行与时尚的社会形态的差异。

我们知道流行和时尚在生活中是意义不同的两种形态。大众化的样态呈现与发展是流行意义上社会形态,而时尚则比较小众化的特例汇集。但是时尚的概念就不是对事物的形容与概念,而常常特指整体穿着、言行、样态等等个人元素与流行的元素的结合与“拼凑、搭配、品味”有关的个性细节的关联。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时尚比流行来得更前卫,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够理解王鹏的工笔所绘有些前卫,有些独特的原因——华丽的青年、传统的工笔结合着对时代的人文关照,就出现了王鹏隐蔽于时尚与流行之下的艺术思考与表达。

王 鹏,1981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师从唐勇力先生,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主席团成员,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王鹏作品欣赏

盛世青春之华灯初上 240x195cm

盛世青春之今夜无眠 230x190cm

盛世霓裳 190x160cm 纸本工笔

盛夏光年 210x180cm 中国画

梅花三弄系列之一 136x68cm 纸本设色

梅花三弄系列之二 136x68cm 纸本设色

梅花三弄系列之三 136x68cm 纸本设色

梅花三弄系列之四 136x68cm 纸本设色

人面桃花系列之一 136x68cm 纸本设色

人面桃花系列之二 136x68cm 纸本设色

锁寒窗 136x68cm 纸本设色

忆少年 136x68cm 纸本设色

夜空中最亮的星系列之一 136x68cm 纸本设色

夜空中最亮的星系列之二 136x68cm 纸本设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