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换人生28年后患肝癌 只因当初阻断针打在了别人身上?

 eyre2626 2020-05-03

近日,一件母亲“捐肝救子”却意外揭开儿子“错换人生28年”的悲剧事件持续引发关注。具体的事情并不复杂:1992年6月,河南开封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产房里,许女士与同产房的一名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几乎同时产下男婴,随后两名男婴被护士带至婴儿房。出院时,许女士从护士手中接过婴儿,两个孩子的人生就此被调换。

28年后的今天,许女士的亲生儿子进入当地公安系统工作,抱错而来的“儿子”却受家族遗传影响同他的亲生母亲一样确诊了肝癌,躺在医院病床上接受治疗。

该事件屡上热搜,除去“错换人生28年”的悲剧纠葛之外,“乙肝患者都会有家族史吗?”、“乙肝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等话题也一时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期网易健康《健康关注》栏目就将为您解答这些疑问!

为什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很多都有家族史?

据许女士介绍,“儿子”姚某2岁的时候,在幼儿园体检时查出患有乙肝。当时许女士很疑惑,家里并没有人患这样的病,那姚某的病是从哪儿来的呢?现如今真相大白,原来姚某的亲生母亲患有乙肝,属于母婴传播。而据了解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乙肝是传染病,并非是遗传病。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亲密接触传播, 乙肝患者的体液也具有传染性,体液具体包括精液,阴道的液体,乳汁,血液,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只要这些体液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所以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都属于最直接可能受影响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是在亲密接触下血液、体液传播的概率会相应的提升。

家族性的传播,通常又以母系为主,直接受害人群为子女。母婴传播中垂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主要包括:子宫胎盘内,婴儿就已经被感染;分娩的时候由于大量接触母亲的血液或是羊水造成的传播。在我国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母亲患有乙肝,生的孩子一定会得乙肝吗?

姚某亲生母亲患有乙肝,他患乙肝的概率确实大大高出常人。不过在刚出生时他是有机会可以避免感染乙肝病毒的。

病中的姚某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发文说:“正是这样的换位,导致本该我出生就打的阻断针打到了对方身上,使得本应该避免的疾病发生了。”

姚某所说的阻断针又称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浓缩的预防乙肝病毒入侵复制的被动免疫制剂。让人体被动地接受这种高效价的外源性抗体,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免疫力,能短期内迅速起效,中和并清除血清中游离的乙肝病毒,避免乙肝病毒定位感染。

乙肝免疫球蛋白应该怎么打?

有专家指出,夫妻双方有一方是乙肝或者乙肝携带者的,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就应注射第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使婴儿的感染几率迅速下降。1个月后再注射第2支,同时还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疫苗全程接种后,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下是否按照预期的结果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同时,还要监测乙肝表面抗原,了解母婴阻断是否成功。

此外母亲在孕期前也应当做好病毒情况的检查和抗病毒准备,从外界影响上进行预防,起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打了阻断针一定能避免感染乙肝病毒吗?

多项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达95%左右,因此两者合用的预防效果是可靠的。

如果姚某出生时,本该打在他身上的阻断针真的错打到了别人身上,那么这一抱错,确实让他错失了阻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佳时机。

乙肝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

我国是乙肝大国,感染乙肝的人有上亿,其中约有40%的慢性乙肝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所以对于乙肝患者而言,最担忧的问题莫过于自己会不会得肝癌,走上“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不归路。

1、乙肝是如何引发肝癌和肝硬化的?

乙肝病毒在人体内一直难以被清除,就会持续损害肝细胞,引起炎症,在大量的炎症因子参与下,组织器官遭受破坏,内环境发生变化,炎症本身发生癌变的机会就会更大。此外由于肝脏的修复能力极强,炎症破坏的组织器官要修复,而肝炎病毒通过干扰正常细胞内DNA的复制,引起肝细胞恶变,最终在增生的过程中有可能就长成了肿瘤。另外,长期的慢性炎症会造成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纤维组织的大量增生会致使肝硬化,使肝脏功能受损。

数据显示,在我国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80%—90%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中6%—15%在5年后会发展为肝癌。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显着高于HbsAg阴性者。可见乙肝与肝癌的关系密切。

这给医患双方都敲了一个警钟:乙肝患者如不及时规范治疗,距离肝癌可能只是一步之遥!只有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才能有效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癌。否则,听之任之,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复制、炎症促使的纤维化病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向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2、如何避免乙肝转变为肝癌?

(1)建议乙肝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乙肝两对半,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甲胎蛋白,肝脏彩超,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严格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千万不要随便停药。

(2)戒烟戒酒,适度运动,低脂饮食,不吃剩饭剩菜及霉变食物。

(3)保证充分睡眠,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结构,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

(4)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事实上,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只是占少数。

(5)远离这三个因素

饮酒:长期饮酒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可促进肝硬化或肝癌发生;

吃腐油:陈腐的动植物油类具有毒性,可能致癌;

吃发霉食物:当发现粮、油、奶类食品有霉菌污染时,禁止食用。

得了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坚持治疗和正常生活的信心。希望广大乙肝患者在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下,能有健康、圆满的人生。也希望“错换人生28年”事件中的两家人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式,携手帮助小姚早日战胜病魔。

参考资料:

[1] 《肝离肝癌并不远?》南方医院肝脏肿瘤病区主任 郭亚兵

[2] 孙学华,《 乙肝患者应小心防范肝癌的“偷袭” 》, 上海中医药报, 2018-09-07。

[3] 百度百科词条“乙肝免疫球蛋白”,经“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