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庭富不起来的三个迹象,有一个,都要警惕

 百花A彩虹 2020-05-03
关注

作者 / 韩九叔  图 / 网络  

本文系国学文刊原创,转载请注明


《孟子》有云:“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一个家庭走向败落,往往是家庭内部出现问题,这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长年累月的结果。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小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必将酿成大祸,让家庭难以兴旺,永远也富不起来。
 
以下三个迹象,有一个,都要警惕!

家庭不和,亲人反目

 

清代学者钱泳说: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一个家庭只有和睦安定了,一家人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创造幸福。
 
家庭和睦,是家庭走向兴旺的前提条件。
 
相反,家庭不和,亲人反目,再富也会败落。
 
亲人之间,一旦翻脸,一家人都会受到影响,左右为难。
 
有时,亲人之间的争执会上升到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的程度。
 
最后也许会老死不相往来,连陌生人都不如。



夫妻不和,子女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成年后也会延续父母的相处方式对待伴侣。
 
婆媳不和,男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这将让他无法安心发展事业,把日子过得潦倒。
 
兄弟姐妹不和,会让父母忧心忡忡,这是不孝的行为,也会折损一家人的福报。
 
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
 
亲人不和,寸步不让,家庭就会在争吵中崩裂瓦解,再也无法走向兴旺。

宠溺后代,子女不孝

 

《三桂记》有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人世间,大多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孩子好。
 
有时,会好到过了量,演变成溺爱。
 
让孩子在理所应当的索取里,忘记心怀感恩,永远也学不会孝顺。
 
《战国策》里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施予孩子适当的“计”,而不是包办一切,才是对孩子而言最好的爱。

 


汉朝时期,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赏了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他没有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
 
刘邦深感疑惑,萧何说道:“子孙只有耕种贫瘠的土地,才会懂得勤劳节俭,家族才不会败落。”
 
西汉数百年间,其他功臣的家族大多走向败落,而萧何家仍然兴旺。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孩子若不吃生活的苦,注定无法璀璨。
 
他们会在溺爱里长出利齿,成年后撕咬父母,成为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钱氏家训》有云:“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贤。”
 
家风,是一个家庭兴衰的根本,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馈赠。
 
在钟南山小的时候,有一次,他想要挪用交给学校的餐费,偷偷买零食。
 
父亲钟世藩知道后,不打不骂,而是心平气和问他:“儿子,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
 
一席话,让钟南山明辨是非,让他懂得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也对他影响颇深。
 
小学六年级时,钟南山很想要一辆自行车,母亲对他说,如果他小学毕业能考到前五,就可以给他买。
 
后来,学校因为某些原因不举行毕业考试,而是根据平时的成绩发放成绩单,钟南山位居第二。
 
因为没有考试,钟南山不敢向母亲提出要自行车。
 
那年国民党发行金圆券,通货膨胀严重,家里很困难,但母亲还是遵守承诺,给他买了自行车。

 

那一次,他悟透了诚信。
 
有人说:“家,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风的好坏决定了土壤的品质。”
 
家风不正,再富也会没落;家教不严,再兴也会衰败。



一个家庭,一时的贫穷或富有都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未来能否走向兴旺。
 

家庭若是一直富不起来,难以兴旺,很可能是因为家庭不和、子女不孝、家风不正等原因,不可忽视。

 
家庭是好是坏,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文末,惟愿天下家庭:幸福美满、永盛不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