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别人家娃比,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失去更多优势

 开心就好uufsg6 2020-05-03
前两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讨论昨天一条朋友圈的趣事,我一个同事才现翻朋友圈去看,她说她平常基本屏蔽一切家长的朋友圈。我问为什么,她说一看就焦虑啊,一看就觉得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看自己孩子哪哪都来气。

这种感觉我特别有共鸣,我曾经也是看见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就会感到特别焦虑,明明那会儿已经给芊芊安排满了各种培养计划,但还是觉得这个也应该加上,那个也不能少,我给她学的越多,我的焦虑却越多。
但是最近两年我走出了这种焦虑。我愿意反思这件事的时候,是因为我发现这种比较除了带给我焦虑,其他什么好的结果都没有带来,芊芊不仅没更好,问题却越来越多。

而当我开始慢慢放平心态时,我感觉像发现了新大陆,而孩子真正给你的惊喜,不是别人能做到什么,她也做到了,而是她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1、 每个孩子擅长的不一样,他们只是不同,不是比别人差。
前两天和我一个闺蜜聊天,她说一直觉得自己孩子比较胆小,经常在公园、淘气堡看别人孩子玩那些高一些,“险”一点的,她说陪他一起他都不敢玩。
有次她们跟朋友孩子一起去游乐场买的通票,人家刷一遍还不过瘾,她儿子是有一半都放弃不玩。
休息时大人一起聊天,她就随口一说“我们孩子胆太小”,朋友家孩子一听就得意地说“我胆大,他胆小”,她儿子在一边说“那些我不喜欢,我害怕”
那天回来路上,地上有一条很大的马陆(千足虫)朋友家胆大的孩子看见吓得不敢往前走,我闺蜜说这虫子不咬人没事,她儿子上前用手戳戳,捏起来,她问儿子害怕吗?他说一点都不害怕啊,还担心虫子被车轧着,给放到路边去了。
晚上他儿子想起来问她,妈妈我今天是不是比哥哥勇敢。可见孩子对自己比不过别人心里都是很在意的。
我闺蜜就跟儿子说,玩游戏项目那些,哥哥比你胆大;玩虫子,你比哥哥胆大。你们俩没有谁不如谁,可能你从小跟妈妈捉虫子玩,所以不怕虫子。哥哥可能喜欢比较刺激的游戏,所以他不怕玩过山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都有擅长的事情,至于说不敢做那些游乐设施,等你长高一些,多玩几次,就好了。下次如果你坐那个(上下来回起落的)飞机不怕,就比你自己之前胆又大点了。
2、优化精力,集中发展自己孩子的优势
我一个同事最近还因为跟别人娃比特别焦虑,年初的时候,她女儿的小闺蜜开始上戏剧英语课。她看人家小闺蜜的英语作业视频,已经可以大段的说英语句子了,看完以后,让她无比羡慕。再回头看看自己家这个刚学明白26个字母的拼读发音,单词还拼不出来的娃,她就来气。
我同事跟我说,她要承认她当时被击中了,觉得自己孩子落后了,她也要奋起直追。于是,她开始了每天晚上20遍起步的朗读 背诵工作。学习效果是非常喜人的,虽然反复诵读让她女儿很无聊。但是,学会了3首小诗以后,她自己也很开心,见人就背。

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背了4首以后她也开始冷静反思这种比较的结果。首先她发现这几天的背诵,至少让她明白一点--大段内容的输出并不难,只要有量的堆积就基本可以实现了,这些只是时间和耐心问题。

而她女儿其实一直有学英语,自然拼读一直学的不错,有自己的节奏,虽然现在不能大段输出,但是也就是个时间的问题。

其次是她女儿运动能力特别强,轮滑在北京市比赛可以进前三的水平,没上小学滑雪就可以很溜的滑单板了,所以她一直着重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但前些日子本来晚上要去练轮滑的时间,也给了英语。

她冷静反思了以后,就停了女儿每晚的诵读英语时间,还是按照以前的节奏慢慢学,重新恢复了她的轮滑练习时间。

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情,我以前真的会不自觉的就和其他孩子比较,看到别人孩子做的好,尤其是出成绩的,特别容易焦虑。但我后来反思时想到,其实这种因为比较带来的焦虑,它背后逻辑就是:自己的孩子要处处都擅长,处处都优秀,一个方面不行,就会被这方面行的孩子比下去。

这么一想就觉得那不是做梦么,也太不现实了。每个成绩背后都是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而孩子一天的精力和时间是固定的,看人家这个好就学这个,那个好就学那个,那根本学不过来。

所以近两年,我想的更多的是,芊芊精力和时间就这么多,到底该用在哪?

我目前实践出来的答案是:用在她擅长的事情上。

因为我仔细想了想,我工作中遇到的优秀的人,高薪的人,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做好了那些大部分人都要努力做好的事情,恰恰相反都是因为他们有某一方面的能力特别突出,是别人没有的。

而这部分能力往往不是来自学校,不是来自课本,就是来自他们擅长的事情,他们的爱好。

我一个同事就是这样,她虽然上学时候不是学霸,但是她就是特别爱玩,也特别会玩,有很多兴趣爱好。写产品文案时,大家写出来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带孩子玩一段时间,试玩后写玩具的亮点。但是她不光让孩子玩,她还爱自己玩,琢磨出各种花样,再带孩子玩。她能玩出这个玩具厂商想不出的各种花样。

每次她的产品文案一出来,销量都特别好,因为她帮用户开发出了很多新的玩法,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她在公司中就属于工作能力特别强的。

想明白这件事以后,我今年也做了一个特别大的改变,取消了至少芊芊5个兴趣班,就保留了2个她最擅长,然后她学校的兴趣班我完全不干预,就让她自己选。

今年她选的居然是魔方和数学,尤其是魔方课,上的很沉迷,回家还跟着视频课练习,她能快速拼出各种花样,她跟我说她目前拼完六面的时间是85秒。

今年她转到这个新的学校,开始她因为新环境比较排斥,不想上学,但是因为魔方课她喜欢,每次还都盼着去上课。她玩的也好,老师还经常表扬她。

魔方课带来的意外结果就是,数学课的成绩也一路飙升,前些日子还得了班里唯一的100分,数学老师也经常表扬她,因为这2件事上找到了自信,就一下她更快接受了这个新学校。

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总结为三个字:差异化。

别人做的好,你也要非要做好,做好无非就是和别人一样好。

而真正让你做出成绩的,正是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往往就来自于你最擅长的,你最喜欢的事情。

3、必须比的,通过努力追平差距
虽然想通了这个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顾任何差距,都不去比较。以前我觉得只要你看的够远,不必在乎眼前的得失。
但是芊芊一上学我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不管眼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跟不上,最大问题就是孩子没有自信,而没有了自信什么都做不好。孩子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去做到跟别人不一样,更多时候,她们希望得到认同,希望出类拔萃。

所以我越来越发现,在孩子很多教育问题上,不是取舍的关系,而是如何平衡。我目前的平衡就是,学习要在中上等,而兴趣班等课余时间,她可以自由选择她喜欢的,或者她擅长的。
我同事的儿子也是个学霸,特别喜欢英语,爱读科普书,她也是大部时间都让他学英语和看科普书

幼儿园时,老师教跳绳。别的小朋友一口气儿能跳好几十个都不坏,但他儿子无论怎么努力,最多只能跳俩。有次在楼下和小伙伴玩,还被嘲笑说,你真笨,跳俩就坏,你看我1分钟能连着跳50个呢。
小伙伴的妈妈也说,你这跳法就不对,你看你胳膊一个高一个低,腿也抬不起来,肯定很快就坏。来,阿姨教你。……由于孩子本来就跳不好,加上被人说了一顿,自信心一下降低了一大截,学的更慢了。后来小伙伴的妈妈急得跟她儿子直说,你脑子好使我知道,没想到你运动能力这么差,跳个绳也能学的这么费劲。
我同事想到将来上小学也要面对跳绳的考核,她那之后就开始带孩练习跳绳了,而且跟儿子说,只有坚持练习,才有科普书看。

一周过后,他儿子连续跳20个都没问题。一暑假过去,一口气能跳70个。
于这种学校统一的标准,确实比别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的,还是要帮孩子追上来,给他们最基本的自信。
不过这个过程中,我同事有一点做的特别好,我发现她说这事的时候,跟孩子强调的是,这是暂时的不足,并不就代表他运动能力差,而暂时不足是可以通过努力追上的。
所以如果非要比,必须比的事情,就把比不过别人的,让孩子看成是暂时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是可以变成具体的行动,通过努力来追上的。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