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上川入蜀纪实(二)

 资金长阳 2020-05-03


(二)千里草莽

山险水阻,土地肥沃,历来人口稠密的'天府之国'四川,在清初却处处成白骨堆、万人坟,一片萧杀景象。浩劫始自明末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的叛乱,叛军先陷遵义,后据重庆,建国号曰梁。次年,奢崇明军围困成都达百余日之久。

叛军败溃后五年(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便从陕西爆发,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轮番向四川内陆展开进攻,纵横驰骋,所过州县,皆遭摧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明朝覆亡。八月,张献忠再度攻破成都,欧洲传教士著《圣教入川记》记载,张献忠每日杀一二百,为时一年又五个月,累计杀人十万。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大西军与南明军队间展开对垒攻伐。正当双方势均力敌,战事犹酣之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在豪格的率领下,一路从陕西杀入川北。张献忠将成都和川西平原上所有未曾跑散的人民集中起来带走,拆平所有城墙,烧毁所有房屋,此后十三年间成都一片荒芜,城内只有野兽而无一个人。

张献忠战死于西充县,其余部于次年退至贵州、云南,联合南明政权抗清,四川战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方互相攻伐,兵连祸结达7年之久。至康熙二年(1663年)境内的战乱才告一段落。


但稳定仅10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发生了'三藩之乱',吴三桂据云南叛清,遣部将王藩屏入川播乱。四川巡抚、提督叛清附吴,全川许多州县沦入吴军之手,川境又遭6年蹂躏。康熙十八年,清军大举进攻四川,翌年清军攻克成都、重庆等地,基本上重新控制了四川,不久叛乱宣告平息。

酷烈的虎患也是十分可怕,清初横行全川的华南虎数量难计其数。清初欧阳直在宜宾一带坐船时看到,'沙际大虎成群',泸州数十只老虎鱼贯而行。江安、南溪、庆符、长宁、江津、綦江、彭水等县,虎患十分酷烈,江津县更是'虎狼之穴,翻屋登梯,号为神虎'。

荣昌县知县张懋赏主仆8人到县城赴任,'方入城,蒿草满地,不见一人,日未暮,群虎拦至,攫食五人'。营山县在顺治七年,也是虎患大作,昼夜为害。老虎来去如风驰电掣,往往攫人于大庭广众之中,乃至卧榻之上。重庆以至出现群虎白日出游的奇景。

大兵之后,必有凶年。明崇祯年间,山西大同再次流行鼠疫,瘟疫蔓延至陕西,陕南因饥荒和瘟疫造成的人口死亡超过50%以上。陕南与四川山水相连,瘟疫随军队及逃荒的人群传入四川。

崇祯十四年(1657年),'江北鼠'大规模渡江南下。张献忠据蜀宫时,夜为鼠扰,令士兵各杀一鼠,天亮后上交辕门,不交者'代以首'。'是夜兵毁壁穿窖'、'薰窑窦、搜仓廪杀鼠',第二天黎明,只见'积鼠成京观'。此后'全川糜烂'。顺治四年(1647年),四川流行头肿,即'大头瘟',造成了人口大量死亡。


战乱、虎患、瘟疫蹂躏下的四川大地,犹如人间地狱。康熙十一年(1672年),王士祯奉命入蜀,记其见闻而成《蜀道驿程记》,其中写道:自宁强至广元,'城郭为墟', '荒残凋瘵之状,不忍睹'。过盐亭,次秋林驿,'在深箐中,目前种种,如地狱变相'。自三台西行,'弥望百里,田在草间'。次中江县, '境内人户才三十余家'。至广汉,'城堞室庐,鞠为茂草'。双流县已废入新津,入城'即颓墉废堑,虎迹纵横',至眉州,而又西行,'数十里无炊烟,最为荒阒'。

灾难导致人口锐减,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川仅16096丁。田地大量荒芜,顺治十八年四川耕地面积仅118万亩,相当于明万历年间的8.8%,1229万亩耕地被抛荒。

康熙元年,陕西人常九经出任新津县知县,当时新津'人民稀少',境内的男女劳动力白天出去耕田干农活,临走时把婴儿交官,托官代管。到了夜晚,收工后才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官府竟成了托儿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