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理论 | 著名的传播模式(一)

 张福涛lu70kpm9 2020-05-04

导读



亚里士多德模式



亚里士多德的传播模式,是最早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虽然简单,但扼要地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演讲者、演讲内容、听者、场合及效果。这种模式被认为最适用于公众演说这类传播过程。

图1 亚里士多德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如图2所示。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可以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

(1)控制分析:研究“谁”,即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包括研究媒体的性能,以及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了解受众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众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图2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是该模式过于简单,存在明显的缺陷:

(1)它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2)没有重视动机的研究问题:一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3)没有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众“主体参与”的地位。



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韦弗在研究电报通信问题时,提出了一种传播模式。该模式原来是单向直线模式,但不久加入了反馈系统,并引申其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用该模式解释传播过程: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过编码器转换为符号与信号,信号通过一定的信道传送出去。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之后,经译码器转换成符号并解释为信息的意义,最后为信宿(受传者)所接受利用。受传者收到信息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虽然是从特殊的电报通信中发展起来的,但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它系统的考虑了“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问题

参考文献: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34.

编辑:西早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