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君子不忧不惧。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5-04

【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读解】司马牛的反应确实没有颜渊、冉雍的那么敏捷,颜渊、冉雍等人听了孔夫子回答,直接就表态:“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再看这两段,司马牛总是要多问一句,还不知能否领悟老师的教诲。

司马牛继续问,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君子?孔夫子的回答十分贴题:“君子不忧不惧。”什么是忧?什么是惧?面对重大责任的时候,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才谈得上忧和惧。如果大家天天都在麻将桌子上搓,麻辣烫锅边拈,还谈得上什么忧和惧呢?国家有难或是有重大的事情交给你去完成,让你去解决困难,攻克难关,这个时候你忧不忧?惧不惧?你有没有敢于承担的精神?真正罹难的时候,你能不能担当?你的担当是忧惧地担当,还是乐在其中地担当?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为什么君子会表现得不忧不惧?话说穿了,真正的君子是无私的,只要把自己的心放在一个无私的地带,对人对事,对公对私,都以无私的态度去料理,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自然就无忧无惧了。如果你行事多从私字出发,只为个人盘算,那么遇到事就难免有忧有惧了。所以说,忧和惧是与个人的道德修为连在一起的,当然也不仅仅是与道德修为连在一起,它还依赖于个人的意气、智慧和能力,是全方位的,要有全方位的担当精神才行。有些人道德境界很高,但智慧不够,能力不够,担不起大任,遇到事情还是有忧有惧。只有道德、智慧、能力全面的优秀者,才能真正地、无忧无惧地担当大任。

尽管孔子这样说,司马牛还是没有参透,还是要再问一句:“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这样做就是君子了吗?孔夫子只得再挑明一点,进一步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反省反省自己一天当中有没有做亏心事?有什么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有没有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如果面对这些问题,你内心没有丝毫的愧疚,何忧何惧?孔子回答司马牛的问题,不像回答颜渊时那样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不像回答仲弓时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他对司马牛的回答是从做人的最基本的素养上来说的,作为一个君子最起码要做到“内省不疚”。

大家有时间可以好好自省一番:自己这一年,这十年,这一生到底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子曰:“丘之祷久矣。”佛教寺庙里也有类似的祷告、忏悔,每个月有两次拜忏,总结自己这段时间里做了哪些不好的事情,违反了戒律要发心忏悔。如今,我们有没有在这方面下工夫?在我看来,忏悔是一个人提高自己修为的必修课。用佛教的话来说,忏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以前做过的错事,悔是指做过的错事以后决不再犯。

怎样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使之纯净?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需要“澡雪精神”,养成自省的习惯,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之中保持一种清醒。有的人看上去浑浑噩噩的,一脸浊气或是一脸的匪气,一身的不舒服都写在脸上;而真正有修养的人“内省不疚”,他能经常检点自己,忏悔自己的错误,始终保持身心的清爽。有这种功夫的人,把自我忏悔作为日常功课的人,他的眼神是纯洁清明的;而酒色财气缠身的人,他的眼神肯定是浑沉沉的。有修为的人和没有修为的人比不得,在人眼前一晃就看得出来。如果你一天烦恼的事情多,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为什么自己的烦恼多?肯定有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时候你就该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念了。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念十分狭隘,烦恼的事情肯定就多;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念提升上去了,那么你对天地万物,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转自:冯学成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