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氧谷太极微言[2]

 至简瑜伽 2020-05-04

绿氧谷主微群聊拳随机记录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明师之所以是明师,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康伟老师就是明师,讲理法、练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直指核心。你看,用几个简单的小道具一比划,那个拳理马上让你豁然开朗。
(看汪永泉大师行拳视频)灵机在身根,
功夫在腰腿。
内开外合、神意气运化的状态真是好!
这个状态就是'合'!外三合、内三合,内外合都有了!
重心坐在后脚,这是技击姿势的基本要求,前虚后实,目的是保持前脚的轻灵,视情况灵捷拿起变换。若以实对人,则易被人制!
把康老师的这些理法、心法接受多了,融会贯通了,反而会有太极拳并不复杂、并不难练的感觉。因为明白的真东西多了,就能明了其精髓。所谓大道至简。
从前能练出来的有两种人,1,有慧根者,悟性极高之人;2,遇明师听话者,师傅让咋练就咋练,闷头习练,不问为什么,不闻别门事。
这两种人都极少,所以拳成者就少。我辈之流,都是第三种人。
看多了也长功夫。看多了老师的影像就印留在自己的意识里,再打拳的时侯,会自觉有老师的影子。叫'观师默像'。
据李雅轩女婿陈龙骧说,李雅轩床头上贴着一句话:要常想着老师(杨澄甫)打拳的样子!
练太极之后,心也慢慢变得越来越柔软……
推手说到根上也简单:就是给对方来力找出路!
不推松一辈子,一推僵一辈子!因为不推自认为很松;一推老是感到很僵!推起来,方知松为何物,去僵求柔才算真正开了个头。
现在玩推手的大都是在身外给来力找出路。很多人一辈子这样玩,力量加技巧,显得很有功夫,推一般人给玩一样。很具迷惑性。
(看散手表演视频)这样的对练等于太极中的'双人舞'或'推手操'!美其名'散手训练',真正散手时一招也用不上。
练功不练招。练出本真的东西,练出功能,心身劲发生质的改变了,对敌应物自然就是了。基本基础的东西,是要先练出心身劲的质变和內能量。
虽然教得是动作外形,但需内功作基础支撑。这是两个训练系统。功能教怎么造炸药,散手教怎么用炸药炸到人。真能用上是一个神意气形有机化合的结果!
于鸿坤老师说:从胯到肩这一块是主体,站的时候用这个身拿着这个腿在地上站,而不是身体堆放在这个腿上。那手臂也一样,身是主体,这个手臂长在身上,而不是手松沉以后给身体增加负担。若增加负担,身的灵性就没有了,身的灵性就让它给影响了。现在清晰了,拳、脚、手臂和腿脚,都是身在运用的,身是它们的中。如果拿自身的身体分天、人、地的话,头和手臂就是天,身就是人,脚就是地。天、人、地在一个人身上就分清楚了。这是外在的对这个形和力的一个认知。只有这样这个形体才容易恢复到一个所谓的先天状态,没有后天用力习惯的状态。后天用力习惯都是用手脚,身上不动,身上没有灵机。譬如提个东西他不会身体悠起来一下,唰,来一下,这才有力量。打人的时候,他不会含过去合着劲,他身上是没有灵机的,所以我们要把身体这个东西调动起来,这是形和力。
两头拉不是太极,从中点分开向外长是太极!
像树枝向外抽芽,不是拔出来的,并且球性地立体地向外长,像一种圆球的绿植。
松开,松长,松宽,松厚,松遍,松匀,松通,松空。
老辈人讲,酸加,疼减或停。如老是疼就不对,或者练错了,或者身体原因,应上医院检查。
酸,首先是动着、用着那里啦。但肌肉如老是酸,说明那里还没松开。
其实,初练能做到走架:走骨头不走肉就很好了!
肉辛苦了大半辈子,该退休赋闲了。
肉不做功,把筋骨逼出来做功;然后肉、筋骨都不出力,就慢慢把神经系统逼出来做事,最后上边那些都不干活了,慢慢地,内气、内能量出场了!
老局长不退休,副局长能像局长那样主事操劳?

太极不是给太极拳量身定做的,太极比太极拳的概念早了几千年!
多练,尽快形成意、形自动记忆。要有一年跟别人三年一样的训练量才能出东西。少练,还幻想练出来,咱是神仙啊。这就是有人练出来,有人练不出来的其中一个原因!
别人练十年,你三年跟他十年的量一样,所以你三年练出来了。练十年的还在那里傻呢,诶,我也不比他笨呀?!
基本上每增加两千遍,身体有一次大的修复改善!
康老师不是举例说乒乓运动员练基本功的例子了吗?哪怕你是世界冠军,放松了基本功的训练下次准玩完!
练时不要发劲,找感觉,养知觉,守状态。
练养结合,是古传最有效的练法。不能偏颇。
单式我是练武式的起势和杨式的云手、倒撵猴。
起势练上下,倒撵猴练前后,云手不仅练左右,还是各家太极拳共同的母势,这样三维六面都有了,十三势尽在其中。
这三个接续上练算一个小套路,根据场地长度云手练到头接倒撵猴再回来,反复走。
拳论曰,进在云手,退在转肱。一位明师告诉我,练好这两势,推手就够用了。
一门深入是功夫,多套杂练不入路!
一个人天天晨练踢树,踢了三十多年。现在已没有人能承受了他这一脚!
桩是'动'功,架是'静'功。
理解了这两句,既能站好桩,也能走好架。
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些心法要领,就是要教给我们,站桩要站活桩,要站出灵机和桩感、桩态,绝不能站在死桩、像真的木桩。
从根子上说,还是个松与懈、活与僵、柔与硬、虚与实的问题。
不要管内气的事。像站在薄冰上、怕漏下去的感觉。
或者双腿骨折了,还要你站着的感觉。
想使口袋多装东西,应向上提袋口,而不是向下压。
自行车刹车线,里边的钢丝和外边的胶皮反向而动。
一切都在那个'中': 似站非站,似蹲非蹲,似松非松,似看非看,似听非听,似睡非睡,似笑非笑,似尿非尿!
康伟老师说,站桩是定性!是把走架养出来的那个劲的本性状态,用桩的方式强化、固化,守住。
无极桩是把身体站散了,散的越细越匀越好,身体各部件谁给谁都说不上话,无'合'。
浑元桩是把身体站整了,身体內外各部件互相都说上话,是'合'!
现在的散是为了以后的合!要蒸一锅虚整的好馒头,先要有一盆又细又散又匀的好面粉!
不要想这么多、管这么多,就把骨头当成意向上领,把其他的肉、内脏当作气,自向下沉。四个字:骨漂肉降!
口袋提起来,里边的东西能不下沉?
如果把老师讲得所有的拳理心法都割裂开来理解,可以断定,这样打拳已不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啦,而是越来越不会打拳啦!
八宝粮食要熬成粥!这个粥是另外一个东西了!谁家对朋友说,我今晚喝的红豆、绿豆、小豆、大豆...汤?
康老师讲得的东西是为我们按程序一步一步练上身,分别从原理、演法、练法、用法、心法、体法、理法合一,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目标点,给大家反复口传心授的。理为一贯,融会贯通。若不然,把300多节课当成300个规矩,打一势拳想着300个要求,还能会打拳?
松为生之相,僵乃死之门!
某太极拳冠军这个桩照,全身无一处是对的状态,这样站下去就是死桩!
只要会把拳理状态代入工作、生活、休闲,甚至睡觉、吃饭、入厕,离功夫上身就很近很近了。所谓'道在屎溺'。因为这是24小时在功态中!
杨禹廷前辈躺在床上休息不让人打搅,他在默拳。你用形体打出的是白鹤亮翅,他用神意打出的也是。
不要把'意念'看得多么神秘。何为意念,换个说法就是'存心',我存心这样做,你就那样做就行了。
走路存心用脊柱这根竖轴拎起来漂移就是了。
有一词叫'游走',就是这个意思。
一天练一、二个小时,练拳是练拳,生活是生活,两种状态两张皮,怎能与上者相比?!
想多了、想复杂了,松不了!
这是竞走,我们平时不走这么快。公路竞走最长的项目50公里,比马拉松还长,还不让你跑。你想,要不拎起来全身放松着走,累不死,也得累残!
身体自然带手最好,带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双手垂下不着力,爱带不带。
孩童玩太极视频发群里啦,我看了录像确实有启发。
小渔儿只要一听太极拳音乐,无论在做什么,马上放下,开始自由行拳,无招无势,纯乎自然。
有玩的心态,就是放松的心药!像小孩的那种既专注又放松地玩一样!
你看,孩子才是老师!小孩不知拳理,也不是打给别人看的,也不知道太极拳为何物,心空,纯乎自然,一丝无强为,天性如此。
认真的玩,就是阴阳混一,玩得很认真,这个境界本身就是太极!
全身明显是拎着的,松开的,有自然张力的。
状态一对,所有皆对。对的状态就是'天一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合天道,合天道就是合规律,合规律就顺,顺就是自然。
自然就无一不对!
这个自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自然。
是那个本真的、没受任何后天影响和改造的、原生的、就应该是这样的样子。
自然不是自由。
这么大的小孩什么都是本真自然的,所以千万不能教他,用我们后天的东西去改造他先天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强为和对自然的不尊重。
打套拳给干什么大事滴样,还想着让别人看着好看、有功夫,能松得下来吗?
一些大师让徒弟站着不动自己卯上劲推,动不动就号称能把人打飞。太极拳是个最能装的好项目,所以骗子多,装神弄鬼的多。
太极拳的对待,是彼不动己不动,在动中寻机得势,掌控平衡,运用虚实变化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