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雍正为什么重用已过花甲之年的田文镜?[雍正]

 白衣钱子 2020-05-04

在雍正朝,相信一提起田文镜,很多官员都又气又怕,给皇帝上折子不但参不到田文镜,而且还会被圣上申饬。

他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花甲之年即将告老还乡的小吏,居然能一跃成为封疆大吏,而且还得到皇帝的大力赞赏?

田文镜朝服坐像

01、早年仕途,微末小吏

田文镜,字抑光,清康熙、雍正时期的大臣。田文镜没有中过科举,只是以监生的身份做了微末小吏,当过县令,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一直到1705年才勉强升为知州,1706年提拔为吏部员外郎。

康熙五十五年,康熙皇帝委派她去视察长芦的盐政,经过详细调查后他给皇帝上书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到首肯,不久就升为侍读学士,这一干就又是十几年。

五十五年,命巡视长芦盐政,疏言:“长芦盐引缺额五万七千馀道,商人原先输课,增复原引。自五十六年为始,在长清等县运行。’——《清史稿·列传八十一》

田文镜虽然一直官职不高,但是这二三十年的仕途使他积累了非常多的基层经验,不但对基层的人事,行政了如指掌,而且对基层的司法、监察更是成竹于胸。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在基层政治形势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给田文镜提供了相当多的依据,也为他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02、新皇即位,初露锋芒

直到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时,田文镜也不过是个郎官,而此时他已经六十一岁了。按照当时升迁速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仕途几乎已经看到了尽头。可能连他自己也万万没想到,雍正皇帝即位后,给竟然给他带来了历史的机遇,也让他的仕途犹如枯木逢春。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山西发生重大饥荒,粮食欠收,饿殍遍地,而当地的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竟然隐匿不报。当时田文镜奉圣旨前去华山祭祀,途中路过山西时,发现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回京后就上疏皇帝,请求朝廷赈灾。

皇帝闻后震惊,下旨命田文镜署理山西布政使,即刻前往山西赈灾。田文镜到任后不但赈济了灾民,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多年的积攒下来的公务处理完毕,使得山西的吏治焕然一新。田文镜此举赢得雍正帝的赏识,雍正帝感慨道:“竟然有如此能干之人,为什么从来没听人提起过?”,从此田文镜成为了皇帝的心腹。

雍正元年,命祭告华岳。是岁山西灾,年羹尧入觐,请赈。上谘巡抚德音,德音言无灾。及文镜还,入对,备言山西荒歉状。上嘉其直言无隐,令往山西赈平定等诸州县,即命署山西布政使。——《清史稿·列传八十一》

03、官拜巡抚,封疆大吏

雍正二年开始,皇帝开始实行新政,田文镜外放河南,任布政使,随后很快就升为河南巡抚,真正成为了封疆大吏。

田文镜成为巡抚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政,稽查各州县多年的赋税亏空,革除弊政,同时开垦荒田,增加税收。要求各州县的官员迅速执行,对于一些拖延敷衍的官员,上奏弹劾,绝不姑息,如:知州黄振国,知县汪諴,邵言纶,关陈等人。雍正皇帝委派钦差海寿、史贻直前去调查,发现一切情况都如田文镜所奏。

疏劾知州黄振国,知县汪諴、邵言纶、关陈等。上遣侍郎海寿、史贻直往按,谴黜如文镜奏。——《清史稿·列传八十一》

04、推行新政,封丘罢考

自古黄河经常发大水,水患成为了河南人民的心病,田文镜上疏奏请皇帝,请求加固黄河堤坝,以免再次发生大水。并且按照皇帝的指示推行“士绅一体当差”,所有的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士绅,都要出壮丁来修堤坝。壮丁的数量按照田土的多寡来委派,每一百亩土地派一名壮丁。由于地主和士绅田多,所以出的壮丁也多,而穷苦老百姓几家加在一起才出一名壮丁。

这一下子触犯了地主和士绅的利益,他们纷纷站出来对抗田文镜,并且要求当时的知县唐绥祖维护他们的“特权”,取消“士绅一体当差”的政策,唐绥祖断然拒绝他们的要求,这使得众生员非常激愤。

为了对抗新政,这些士绅和官员纷纷上奏请求罢免田文镜,甚至不惜以罢考的方式。雍正二年五月,河南学政张廷璐奉旨在河南省举行县试,就在考试之际,封丘的考生纷纷罢考。而考生范瑚更是抢去不少人的卷子并撕毁,企图以这种方式来反对新政。

事后,田文镜等官员上奏雍正皇帝说明情况,皇帝立刻委派钦差大臣下来调查。由于田文镜在这次案件手腕过于强硬,行事过于偏激,操之过急,对读书人进行强烈打压,所以引起读书人的异常不满。而张廷璐和开归道道员陈时夏,在审案时不但不坐堂,反而与众考生攀谈起来,还亲切的称呼领头闹事的王逊、范瑚为“年兄”,求他们赴考。

雍正知道此事后非常震怒,下旨将张廷璐、陈时夏革职,并杀掉王逊和范瑚,其他参与者也给予了重罚。此事平息后,使得新政顺利推行下去,再也没有反对之人。

05、皇帝力挺,贵为总督

在田文镜署理河南的第四年,他请求将河南的摊丁入亩,官差一体纳粮,并在雍正五年正式施行。为了防止黄河水涨造成危害,他上奏皇帝要求加固堤坝,可在堤坝附近的村庄就地征差,并定下竣工日期,竣工后可就地解散,如不能定下日期,则由官府来发放口粮。雍正皇帝非常赏识他,授他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并且把他抬入正黄旗。

五年,疏言黄河盛涨,险工迭出。宜暂用民力,每岁夏至后,将距堤一二里内村庄按户出夫,工急抢护,事竟则散。若非计日可竣者,按名给工食。下部议行。寻授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文镜初隶正蓝旗,命抬入正黄旗。——《清史稿·列传八十一》

田文镜官拜山东河南总督

雍正六年,加封田文镜为山东河南总督,这总督职位是特意为田文镜特设的,不为定例。

田文镜上述皇帝:”山东河南匪患严重,而且交界地容易藏匿,捕快们押送犯人跨省越界的时候不但容易被土匪劫走,而且容易发生伤亡,调查的时候各省相互推诿,敷衍了事。所以请求可以跨省逮捕罪犯,如各省发生相互包庇,则由本省的督抚出咨文并参与审理。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六年,上褒文镜公正廉明,授河南山东总督,谕谓此特因人设官,不为定例。——《清史稿·列传八十一》

田文镜在河南孤军奋战,随着推行新政力度的不断加大,反对呼声也越来越高,被罢了官的人联合起来弹劾田文镜,皇帝接到奏章后,不但不予理睬,反而鼓励田文镜。

雍正皇帝曾经对大臣说过:“朕当年就是这样的孤臣,并无恃援。”在雍正看来,科举出身的那些官员迂腐无能,不但阻碍新政,而且沽名钓誉;反观田文镜,虽然他不是科举出身,但是心里装着朝廷,装着百姓,不矫揉造作,而且为了实行新政,才成为了“孤臣”。

雍正在田文镜的奏章中甚至动情的写下这样的朱批:“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也不再负尔等。勉之!”

雍正皇帝给田文镜的朱批

06、功成身退,死后哀荣

自从雍正七年开始,田文镜的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而且还染了病,皇帝不但给他赐药而且还派太医给他进行诊治。

雍正十年,年近七旬的田文镜上书请求皇帝告老还乡,雍正同意了,回乡后不久就病逝了。皇帝亲赐谥号端肃,附葬于泰陵,同时命河南设立专祠,后又因河道总督王士俊的上书请求,将其入祀贤良寺。

十年,复以病乞休,允之。旋卒,赐祭葬,谥端肃。命河南省城立专祠。又以河道总督王士俊疏请,祀河南贤良祠。——《清史稿·列传八十一》

纵观田文镜的一生,前60年怀才不遇,直到雍正皇帝继位满身的才华才得以施展。他将酷吏和能臣聚于一身,为雍正的新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得到皇帝的赏识,并成为雍正时期四大名臣之一,同时也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