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视角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之最:谁最壕?谁最长情?

 颐源书屋 2020-05-04

科创板年报披露季即将收官。张榜的96份“期末成绩单”,不仅写明了公司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还隐藏着公司未来发展的动能引擎。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想要解码科创板公司高成长背后的“动力源”?那么“研发投入”这个指标一定不容错过!

据统计,包括微芯生物、金山办公、虹软科技等在内的12家公司“奔跑”动能强劲,去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均在20%以上,另有成都先导、晶晨股份等16家公司,近三年来持续“招兵买马”,2019年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员工总数的一半。


16亿元,研发支出我最壕

“巨无霸”中国通号在研发投入上的出手也是颇为“壕气”。

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合计研发投入达到16亿元;并拥有4235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20.99%。

中国通号研发人员情况

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让公司喜获累累硕果。2019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470件(累计有效授权专利总数1901项),并取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完成了24项国家级及行业级标准发布。

中国通号2019年所获技术奖项

技术成果“挂枝头”,引得新签订单纷至沓来。据披露,2019年度中国通号累计新签合同总额70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其中,铁路领域新签合同额26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海外领域新签合同额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3%。截至去年年底,公司在手订单1049.4亿元。

“大象起舞”的奥秘,由此揭示。2019年,中国通号实现营业收入416.46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净利润41.77亿元,同比增长12.38%。

似印证着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的期许:“公司要在基本面上下功夫,谋求长远发展,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发展。”  


38%,研发投入我最舍得

对研发这件事到底有多重视?金山办公拿出一年营收的37.91%,共计5.99亿元,力证自己布局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公司主要从事WPS Office办公软件产品及服务的设计研发及销售推广。据悉,公司旗下主要产品及服务皆由公司自主研发,对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截至2019年12月,金山办公主要产品月度活跃用户数(MAU)超过4.11亿,其中WPS Office桌面版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1.54亿;WPS Office移动版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2.48亿;其他产品(如金山词霸等)月度活跃用户数接近1000万。

用户“喷涌”,将公司业绩冲上新高。年报显示,金山办公2019年实现营收15.8亿元,同比增长39.82%;实现归母净利润4005.79万元,同比增长28.94%。

稳居国产办公软件“领军”之位,金山办公创新步履却不曾停歇。2019年度,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245件,授权专利共46件。报告期内,公司还针对文字排版技术、电子表格计算技术、动画渲染技术、在线协同编辑、安全文档以及数据协同共享等多种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人才是软件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年报里的这句话,也被金山办公落到了实处。据悉,公司建立了包括“优才计划”、“伯乐奖”和“人才晋升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人才激励制度,其管理团队及研发人员均具有丰富的办公软件开发和项目实施(大部分骨干工龄都在5年以上)工作经验。

再来看看公司研发人员的薪资待遇,高达32.2万元的平均薪酬,怎叫万千精英“码农”不为之心动?


3年不下30%,研发投入我最“长情”

科技领域的投入,从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营收年年增,研发跟着涨, “高成长”与“强研发”相辅相成,成为虹软科技“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数据显示,虹软科技近三年的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31.43%、32.42%和34.75%。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至1.96亿元。截至去年年末,公司共拥有计算机视觉领域相关的专利149项(其中发明专利144项)、软件著作权100项。相较于2018年末,净增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

借此,公司积累起大量计算机视觉底层算法。2019年,公司研发了从标定、校准到质量提升和深度计算等一系列多摄、深摄算法,并于将单、双摄的核心技术向多摄、深摄进行移植、优化和扩展。据悉,以上技术点目前均已经实现产品化落地,公司适用于TOF摄像头的一体化3D算法解决方案等新产品已在一线手机厂商成功出货。

技术和产品上的突破,也赢得了下游客户的认可。目前,公司已揽得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以及上汽等国内汽车企业在内的“重磅”客户。

随着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与智能驾驶业务的同比增长,2019年虹软科技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23.23%;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33.52%。 


83.88%,人才比例我最高

83.88%的研发人员占比啥概念?成都先导每10位员工里,8个都是搞技术的!这家致力于打造创新药“种子库”的生物医药公司,先行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人才库”。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近三年员工总数由216人上升至397人,且高精尖人才成为主流。截至去年年末,公司的人才梯队里已拥有61位博士和140位硕士,可谓群英荟萃。

成都先导员工构成基本情况

作为一家从事药物发现相关研发服务的公司,成都先导专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公司目前已开发出十余个处于临床前不同阶段的新药项目,并将HDAC I/IIb项目成功推进至临床I期。另外,公司研发的新型第二代TRK抑制剂也于近期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件。

研发投入带来业绩增长。成都先导2019年实现营收2.64亿元,同比增长74.74%;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大增167.5%。

成都先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本人,也是公司研发团队中的重要一员。他曾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生物医学研究,有很多未知,也有很多机会,其社会价值非常高,是(我)最为理想的工作。”

纵览全局,100家科创板公司最近一期的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11.97%,平均拥有研发人员数量为268名,成为当之无愧的A股“研值王”板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业绩表现上来看,“舍得”投入的公司,也往往能获得更持久稳定的内生动力。如特宝生物、传音控股、成都先导等年报表现亮眼的公司,都在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上下足了苦功。在企业成长的漫漫征途上,“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质朴道理,总在指引、激励和推动着一批批“奋进者”,挣脱既有速度的羁绊,跃向成功的彼岸。(记者 林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