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韩、魏三家分晋,那么晋国原来的主人去哪了?说出来挺可怜的

 拓展延宽 2020-05-0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一个诸侯混战的时期。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在骊山之下,西周由此灭亡。随后,周平王即位,在各国国君的护送下,周平王选择了东迁洛邑,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而在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有三个国家应该是获利最大的,他们就是秦国、晋国和郑国。

然而实际过程中,真正获利的却只有秦国和郑国。秦国依靠这次护送,正式位列诸侯,而郑国依靠这次护送,和周王室绑定在了一起,也为郑庄公后面的称霸打下了基础,唯有晋国,默不作声,错过了最佳的崛起时机。

不过,晋国虽然没有抓住这次机会,但是却后来居上,成为了春秋时期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然而,成也改革,败也改革。晋国通过改革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大国,但同样因为改革失去了国家的政权,以至于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件。

晋国的内斗和晋国的崛起

众所周知,周平王是东周的开国天子,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东周之初,其实有两位天子,周平王和周携王。

而之所以成为了大家众所周知的周平王一家独大的局面,就是因为晋文侯杀死了周携王,这才令周平王顺利成为正统。

我们暂且不提两王并立的事情,光提晋文侯杀死周携王一事,对于周平王来说,就是大功。

然而,就是这么大的功劳,晋文侯还没享受到胜利果实就去世了。晋文侯去世以后,晋昭侯即位。晋昭侯把一块很大的地盘曲沃封给了叔叔成师,使得叔叔成师产生了篡位的想法。

于是乎,晋国就陷入了长时间的内乱之中,无力享受当初的胜利果实。

最终,成师一脉击败了晋国主脉,成为了晋国的主人。成师一脉到了晋献公时期,晋献公为了防止类似篡位的事情再次发生,就将自己的庶出血脉全部杀死,史称“灭桓庄之族”。

晋献公此举,对于中央集权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为何晋国能够后来居上的原因。可惜,这种中央集权并没有持续很久,就在晋文公时期遭到了中止。

晋文公即位以后,为了提高卿大夫们的积极性,将自己的军权交了出去,也就是所谓的三军六卿制。

此前,晋国的军权都是掌握在国君和太子手里的,比如晋献公时期。而晋文公的这个制度,等同于放权了。

于是乎,晋献公将权力从宗室之中夺了回来,而晋文公却将这些权力又交给了异姓卿大夫。

所以就造成了相同的结局,唯一不同的一点,可能就是宗室篡位,晋国还是自家的,而外人篡位,晋国就变成别人的了。

三家分晋,晋国公族封地一减再减,直到灭亡

晋国在晋文公以后,依旧称霸中原。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素来就有春秋五霸的说法,且又很多个版本。无论哪个版本,齐桓公和晋文公肯定在列,甚至在一个版本中,除了齐桓公以外,其余四位霸主皆是晋国,这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足以说明晋国的强大。

而晋国强大的基础,自然就是这三军六卿制,那么三军六卿制强大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三军六卿制度的核心,其实就是对这些卿大夫的放权。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些卿大夫名义上在维持着晋国的霸业,实际上却在为自己的封地开疆扩土。

而这个特征,同时也是晋国强大的基础。这也可以理解,既然对外扩张所得的利益都是自己的,那么卿大夫们自然积极性很高。而卿大夫们积极性一高,那么自然就会显得晋国强大。

但是这种强大,只是晋国卿大夫们的强大,而晋国的国君,其权力却在不停地被瓜分着。

直到春秋末年,赵、韩、魏三家消灭智氏以后,再也忍不住了,变成为了三家分晋。不过,三家分晋以后,晋国其实并没有彻底灭亡,晋国公室还残留着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直到公元前376年,赵、韩、魏才瓜分了这最后的土地,而晋静公也被贬为平民,晋国彻底灭亡。

结束语

晋国曾经如此强大,最后却被鸠占鹊巢,被赵、韩、魏三家分晋,最后灭亡。不得不说,晋国公室挺可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