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立夏

 渐华 2020-05-04

春天的脚步总是匆匆,窗外的银杏树几天前还挂满鹅黄小芽,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满目葱茏。“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春已渐行渐远,“立夏”节气到了。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45°,交节时间通常在公历5月5日-7日之间,2020年的立夏交节时间是5月5日,08:51:16,星期二 ,农历4月13日。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立夏

01 立夏气候

立夏表示春天结束,夏季来临。春季冷暖气流交锋,气温多变,忽冷忽热,立夏前后,气温会骤然升高,暖湿气流彻底战胜冷气流,取得控制地位,自此北方进入炎热的夏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气候的明显特征是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且日照时间长,是农作物生长的最好季节。

立夏的谚语多与农事有关。如: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不下,高田不耙;立夏无雨,碓头无米。表达了立夏时节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立夏

02 立夏物候

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五日后可以看到蚯蚓掘土,再五日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历书》曰:“万物至此皆长,故名立夏也。”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立夏

03 迎夏习俗

古人有迎夏的习俗。立夏日天子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祭祀夏神,期望能保佑夏季的平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大节,每逢四立节气日都要组织迎接祭祀仪式,谓之:迎春、迎夏、迎秋、迎冬。

古人认为四季皆有代表色,《抱朴子内篇》称:“春色青”、“夏赤”、“秋白”、“冬黑”。而春、夏、秋、冬四季又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方,因而迎节仪式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主色和方位。

上古传说中夏神祝融发明了击石取火之术,被古人奉为火神,因火是红色的,在迎夏活动上,要求“车旗服饰皆赤”。届时迎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是朱红色的,表达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祈愿。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立夏

04 立夏称人

我国南方流行立夏“称人”的习俗。立夏日吃罢中饭,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立夏

关于称人习俗的来源,典故颇多,从科学角度来看,主要应是为保健之需。夏天炎热,古代没有现代的防暑措施,许多人会苦夏,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影响健康。清代顾禄的《清嘉录》称:“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据说立夏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古代称人习俗之所以隆重,还因秤具的限制,使得称人并非简单易行的事情,须有多人合作完成。时至今日,称重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这得益于电子秤的存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实现,也许在古人看来给自己称重比给自己理发还要不可思议吧。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立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