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云书坊”带您阅读洛社运河故乡情

 老街茶馆图书馆 2020-05-04

在这桃李芳菲的仲春四月

第25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

我镇举办了

洛社运河文化年系列活动

洛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青悦读·云书坊第一期

——“运河故乡情”阅读分享会

都说“洛社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

在这幸福小康年里

不如回首过往

看看曾经走过的路

分享和体味洛社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12



杭新宇

洛社镇文史研究会顾问

主持人:杭老师你好。今天我们的阅读分享会的主题是洛社故乡情。都说洛社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您能跟我们说说洛社与大运河究竟有怎样的因缘呢?

杭新宇:说洛社的历史、洛社的文化,离不开运河。无论是洛社这个地方的形成,还是洛社这个地方的文明进程,离开了运河,无从说起。说运河是“洛社的母亲河”,说“洛社因河而生、因河而兴”,都不错。

古运河自西向东贯穿洛社,西起与常州交界的五牧,西到高桥进无锡,全长17.5公里。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洛社运河成为南北水运通道。让我们惊奇的是,南北走向的京杭运河,洛社段是自西向东——这就是洛社的“风水”。

从唐朝、宋朝,到明朝,洛社自西向东,沿这运河,可不是现在的格局。从五牧到洛社,运河东去至锡城间有孟里、潘葑。孟里街位于京杭运河东去洛社至潘葑间的大湾处,因运河北岸的古驿道上筑有石护堤,孟里改称石塘湾。

主持人:洛社的发展离不开运河文化的熏陶,那杭老师,洛社运河文化、历史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呢?

杭新宇:洛社运河文化、历史的标志是:一人、一寺。“一人”是指王羲之。“一寺”是指开利寺。

相传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时期,王羲之父亲王旷为避战乱,携家眷于公元300年来江南吴地(今江苏无锡)。王羲之青少年时代,实际是在无锡城中及乡下洛社度过的。无锡学者范雁青经多方考证,得出了“公元303年,王羲之出生在洛社”的结论。

“王家宅院”后来建了寺庙,之后改名为“开利寺”。开利寺,始建于南朝梁代(547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址原是王家宅院,宋朝时更名为开利寺。开利寺内的罗汉像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与无锡南禅寺的殿宇、北禅寺的佛像齐名,有“南禅殿,北禅佛,开利罗汉称三绝”之称。明朝的《重建开利寺大殿碑记》,说其时共有5048间房屋。可见当时洛社运河沿线之繁华。

主持人:我了解到您和洛社的一批文史爱好者一起编辑了一本《洛社古诗100首》,从大量的古籍中找到历代文人咏洛社的古诗,能给我们讲讲吗?

杭新宇:这次编辑和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从古籍中读懂了洛社“千年古镇、运河明珠” 的文化价值。

明代诗人在王羲之遗址“观鹅亭”聚会、作诗,“鹅亭诗集”留下“鹅亭诗集”;宋代文豪秦观的后代秦旭《自武昌还里》,也写下船停洛社大桥旁,寻访开利寺的感慨。今天和大家一起吟诵一首《洛社八景》中的《古寺钟和》:

山头曙色开,

静听疏钟起。

道人春睡酣,

声声入梦里。

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走进地方文化,“续翰墨缘,继兰亭风”。谢谢!



12



薛亚

花苑村党总支副书记

主持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条龙承载着“活”的运河文化。这条龙就是“凤羽龙”。

它先后四上中央电视台;广场舞《云腾凤羽龙》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2007年,凤羽龙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洛社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今天我们也有幸邀请到来自花苑村的薛亚,和我们分享“凤羽龙”的传奇故事。

薛亚:大家好。一百年前的花苑大树庵头,是一个依运河而建的大村落。由于当时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且户户相连,经常发生火灾。当时,吴阿林等青年自发组成了一支义务救火队,空余时间就舞龙,一来锻炼身体,二来筹集资金。

1935年,龙队从上海饭店收集大量鸡毛,经过手工挑选、洗蒸、晒干等工艺,处理好的鸡毛摆在门板上,足有30多米长。鸡毛8根一扎,18扎一排,经过一个多月千针万线的缝制,一条光彩夺目的羽毛龙诞生了。龙身有15节,长23米,龙头重20多斤,威风凛凛,活灵活现。

主持人:薛老师,这鸡毛缝制的鸡毛龙是怎么会有“凤羽龙”这个名字的呢?

薛亚:凤羽龙的名称其实有两层寓意,这里要跟大家说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鸡毛龙做好的第二年适逢“皋庙节场”。按当时的规矩,哪个村的舞龙队先到庙里进香,就可以先舞龙,而先亮相的队往往筹得的善款多。竞争对手香花桥队硬说大树庵队的鸡毛做的龙不算龙,这下吴阿林急忙说,鸡和凤凰同宗,我们叫“凤羽龙”,有龙凤呈祥的美意。那年节场,凤羽龙初展龙威,声名大振。

第二个故事:没过几年,舞龙队用舞龙筹来的钱款购置了一台能真正用于救火的设备——洋龙。当时这台威力强大的铜制洋龙,需得10多人同时按压,喷出的水柱能冲到隔河的房顶上,灭火效果奇佳。洋龙到多地地救援,在四乡八里颇具威名,“凤羽龙”化身而为当时保一方平安的“神龙”。

主持人:是的,这样的一条神龙,谁能想到竟然出现在了由荷兰名导演尤里斯伊文思拍摄的记录电影《早春》里。后来,凤羽龙也得到了新的传承。

据我所知,薛老师您是凤羽龙表演队的一员,当时那一台龙凤呈祥的舞龙节目还获得了无锡市群芳奖广场舞文艺专场决赛第一名。

薛亚:是的,我也很荣幸参与过凤羽龙女子凤队的表演。

2004年新洛社镇成立后,加大了“凤羽龙”的保护和传承,成立了镇文体联舞龙协会,先后培养青年、妇女、儿童等多支舞龙队;发展出了绿色、七彩羽毛龙;还加入难度更高的竞技舞龙。洛社镇在运河御码头建设凤羽龙宫,同时在学校、企业等建立舞龙培训推广基地,“凤羽龙”舞动长三角,声名大噪,也是值得我们洛社人骄傲的。



12



陈春燕

新开河村委工作人员

主持人:咱们洛社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他英勇善战,机智灵活,出奇制胜打击敌人,坚持在太湖地区敌后武装斗争长达11年,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功勋卓著彪炳史册。接下来有请来自薛司令老家新开河村的陈春燕为我们讲述英雄往事。

陈春燕:好的,我给大家讲讲。薛司令曾被日军围困冲山,坚持斗争20天。

冲山是苏西太湖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岛,有农民70余户,300多人,面积仅1平方公里,但地势相对隐蔽。1944年9月9日上午,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等骨干共50余人在光福镇冲山村北山集合。下午4时许,日伪军300余人突然包围冲山岛。

面对当时危急情况,薛永辉决定,分组上山或下芦苇荡,在群众掩护下隐蔽起来。前来偷袭的日伪军上岛后大肆搜捕,冲山岛四周的浅水滩涂上长满了茂密的芦苇,薛永辉等绝大多数同志分散隐藏在芦苇荡中,日伪军没有抓到薛永辉等人,便把冲山岛围得水泄不通。为了找到薛永辉等人,日伪军下令火烧芦苇荡。谁知9月的芦苇正值生长旺季,待汽油烧光,芦苇仍挺立在湖滩。火烧芦荡行不通,日伪军又逼迫冲山群众拿着竹竿,排成“一”字队形,自里向外将芦苇压伏,以此让藏在芦苇丛中的游击队员和民兵暴露。但这一招在群众的掩护下也未能得逞。日军遂下令将芦苇荡严密封锁起来,妄图将薛永辉等困死在芦苇荡内。

开始几天,冲山群众趁雨夜将山芋、饭团等食物送进芦荡,待敌人增岗封锁芦荡后,他们再也无法与芦荡中的亲人取得联系。7天后,敌人已在冲山抓捕40余人,芦荡中仅剩下薛永辉等5人。这期间,隐蔽在芦荡中的薛永辉等5人要忍受日晒雨淋、蚊叮虫咬和饥饿的煎熬,后面甚至皮肤浮肿、溃烂化脓。在如此恶劣的境况下,5人意志坚定,顽强支撑着。后来,冲山岛外的同志放出“薛永辉已利用水车突围出冲山”的消息,才动摇日伪军军心,于9月29日清晨撤离了冲山岛。薛永辉等5人终于在被围困20天后从芦荡中走出来。这就历史上有名的“冲山之围”。

主持人:这么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后来有没有回到过他的家乡呢?

陈春燕:1993年4月,在无锡解放44周年前夕,薛永辉回到洛社镇。

他感慨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士们拼死拼活,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让大家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现在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这样快、这样大,家乡人民的生活这样好,已经超过了我们原来的预料。”

2014年,薛永辉事迹陈列馆正式启用。被定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对全区青少年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场所。



12



管梓谦

洛社镇初级中学学生

主持人:十年磨一剑,是什么让你坚持书法这么多年呢?

管梓谦:我觉得这可能和洗砚池是有关联的。我妈妈是洛社初中的老师,从小她经常就会抱着我去洗砚池边,给我讲洗砚池和王羲之的故事。

据说王羲之就出生在洛社,他从七岁开始练书法。他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称为洗砚池,这也是王羲之“临池学写,池水尽黑”的典故的由来,彰显了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受砚池文化的熏陶,长大后我开始学起书法。因为有了“墨池”这个典故,洗砚池被洛社人奉为“神池”,家里有孩子学写字,一定会舀一勺池水洗笔,说是能沾上“书圣”的灵气。为此,妈妈也特意在我第一次动笔写字时,舀过一勺池水。

刚开始练字时,我写出来的字横七竖八,完全没个字形,才坚持了不久,就渐渐生出不耐烦之感。每星期的四张书法作业,我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当时真的想放弃,觉得太枯燥了。幸而有妈妈的陪伴,让我经常想到那染成墨色的池塘,我便又有了勇气,就这样坚持着学了下去。

主持人:洛社初中的校训是“集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学校希望所有学生努力集天下一切优美的品德和贤行于一身,成为国之栋梁。所以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著名指挥艺术家聂中明、科学家葛新石、戴国忠、黄凉甫等,都在洗砚池边深情驻足,沉浸在当年同学少年涤池边。那么,我想问问管梓谦,在你们心目中,洗砚池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管梓谦:在所有洛中学子的心目中,洗砚池永远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拍摄地方宣传片时,洗砚池是必到之地。书法、琵琶、二胡、古筝、竹笛都被搬上了台面,洛中学子以洗砚池为背景挥毫泼墨,展现集贤风采。甚至,这里还是洛中学子们大考前的不二祈福之地,同学们会在考前虔诚摸一摸王羲之的塑像,保佑自己“考的全会,蒙的全对”。我们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德行兼备的贤者。
主持人:是的,我们深信,艰辛努力一定可以收获真知,传承经典必定能够汲取灵感。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


运河书香·云导读


经典读物推荐



《艾青精选集》

艾青 著

《惠山楹联》

惠山区政协学习文史

和文教卫体委员会 著

《一个人的乡愁》

王张应 著

《王羲之传》

范雁青 著

青悦读

一起阅读,传承经典

越读越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