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史上,《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源”。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易经》中去寻找答案。比较多的一种说法,它和《易传》又统称于后来的《周易》。 可以说,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字里行中,会经常发现很多的文化典故和现代文明,都能在找到《易经》的影子,可见《易经》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将它称为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儒家以《易经》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经》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计也是来自《易经》; 研究表明,《易经》的每一卦,都是一首诗,文学、美学价值,完全不亚于《诗经》,因此就有人说,读懂了《周易》,便是读懂了中国人的根! 对于《易经》的定位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认为这是自然规律。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都是现阶段科学无法解释的,所以很多西方学者提出《易经》是超科学的存在。 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经》太过于玄妙,书中的精髓很难被完全掌握,但在1990年,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句遗言,就提起了《易经》。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里,有一位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奄奄一息。临终前,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这位老人,就是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的作者,现代新儒家冯友兰先生。 这句话就是他对后人的告诫,那么为什么冯老会这样说呢?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巨著,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时至今天,中国人对《易经》的研究还没有外国人多。 《易经》中西对比1,易经与遗传密码 1966年遗传密码之父尼伦伯格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并制成了《国际普通遗传表》。之后很多西方学者震惊地发现,中国《易经》的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那么也就说《易经》就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 2,《易经》与二进制 1697年12月著名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与德国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通信中说到:“你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已发明了。” 并且白晋建议莱布尼茨用中国的六爻来说明二进制,并附寄了伏羲六爻图。那么也就是说二进制的祖宗是易经,比西方早了几千年。 世界文明四大古国中为何只有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流传至今? 世人都说,阅尽世间万卷书,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此消彼长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变的,也是不灭的,盛衰消长,循环往复,这一重大发现让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前的太极八卦图,就是人们苦苦追寻的宇宙统一模式。中国的科学家也根据伏羲八卦图,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从而提出了全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易经》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现在无法完全解读的超科学,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终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作为上古时期人类传承至今的一本奇书,《易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配得上财富宝典的美誉古人言,《周易》博大精深,在于它包罗万象。虞世南说:“不知易不可为将帅。”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周易》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 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 人生一世,真的该好好读一读《周易》,去感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许会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但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扰,易经太难懂了,看不明白。因此,有朋友向我请教问题时,我都会向他们推荐自己正在学习的《图解周易》,很多人看完之后的反映都是说完全没有因为文言文导致的阅读困难的问题,书中以图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讲授学习《周易》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图解周易》这本书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数、理的介绍。《周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号。 《图解周易》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还原最真实的《周易》,并且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让你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
|
来自: budaozheli > 《科学验证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