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很多长者随着年纪的增长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睡眠问题。 由于疾病的影响,认知症长者的脑功能和神经调节系统相对都会一般长者都会弱一些,所以睡眠问题会更加普遍。 我们有一个粗略的临床统计,有睡眠问题的认知症长者大概会占到40%-50%,也就是说近一半的认知症长者都会出现睡眠问题。 睡眠障碍所指的类型其实包括是很多,不仅仅只是失眠。 1. 失眠/浅睡 最常见的当然就是失眠了。而失眠中也有分类。一种是入睡困难;另一种是睡眠很浅,时睡时醒。这种情况也可以算作是失眠这一类。 2. 过度睡眠 长者整天都在睡觉,只要不叫他,他甚至从早睡到晚。 有些长者因为体弱,需要更多的休息,这是正常的,但像这样几乎24小时都在睡觉,就是过度睡眠了。这也是一种睡眠问题。 3. 睡眠紊乱 还有一些长者晚上不睡,白天睡,日夜颠倒,这样睡眠节律的极度紊乱也是一类。 4. 其它特殊类型 其它还包括夜惊,夜游,发作性嗜睡病等特殊类型。 我们就拿最常见的失眠来说说。 失眠是老年人躯体疾病的一个常见的症状。很多家属到我这来门诊的时候,家属会说“我现在知道这个病是治不好的,你就把他的睡眠搞定”;家属还会说最好给他下点猛药,只要让他睡好就可以了。 这时候我就跟他说,其实家属们的心情我们很能理解,但这是睡眠问题,不仅仅是吃猛药让他镇静就能睡好的,而是先要找到失眠的原因。 我打个比方,失眠其实跟发烧很像。你如果现在发烧了到医院里看,尤其是现在疫情的情况下,不可能说:“医生你不用帮我做其它检查,只要下猛药把烧退掉就可以了。” 发烧的原因它有很多种,比如说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淋巴系统问题……都可能引起发热。 失眠也是一样,更多时候它是一个提示,告诉我们要警觉,这个老年人是不是有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 如果只是靠吃药,把这个表象消除了,那只是治标不治本,还可能错过一些更严重的问题。 一味依赖药物,还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比如我遇到过家属来看病时告诉我,为了解决老人不好好睡觉的问题,去社区医院配了点安眠药,刚开始两天用药效果还可以,但是过两天又不行了,于是自行加大了药物的剂量。 结果老人白天也变得昏昏沉沉的,一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迷迷糊糊,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骨折。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一味依赖药物,更不能自行乱加药物的剂量。 1. 最主要的是器质性因素 当有呼吸系统问题、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等等一系列的内科疾病,这些长者的睡眠普遍会比没有躯体疾病的长者差得多。 而且年龄越大、这类疾病越多越严重,出现睡眠问题(尤其是失眠)的概率就越大,而且往往是最先出现的周边症状。 2. 考虑认知症长者特有的精神行为问题 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他不睡觉,但其实并不是长者不想睡,而是他出现了幻觉。 比如:我遇到过一个病人,家属说他不乖,晚上不肯睡、折腾。 我仔细询问了本人,终于理解了他为什么会起床 - 是因为他幻听,总听到有人在敲门,或是有声音在叫他。 晚间游走、不肯睡觉的情况,是在认知症长者身上特别值得注意的。 随着认知症的发展,很多长者会出现妄想、幻听及幻视等症状,随之会带来情绪的紧张、焦虑,导致他惶惶不安,在晚间表现为各种折腾。 3. 认知症长者的心理因素 最近我们在门诊过程当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对于冠状病毒害怕紧张,会出现一些情绪的焦虑,晚上入睡的困难和早醒特别明显。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4. 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光线是不是足够暗?是不是足够安静?卧室环境甚至枕头是不是舒适?最近环境有没有变化?这些物理性因素也是值得考虑的。 5. 生活习惯不当 晚上喝很浓的茶/咖啡或大量饮酒,都会影响睡眠。 一些老人晚上打麻将,进行一些很兴奋性的活动,可能对他的睡眠也会有影响。 第一步:留意细节信息 首先,我们要通过细节查找病因。 - 除了有认知症以外,老人有没有其它躯体疾病?尤其是有没有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 - 心脏是不是好? - 最近有没有发热? - 是最近开始出现的睡眠问题,还是由来已久? - 生活环境上有没有什么改变? - 有没有遇到什么突发事件?…… 这些都是家属们首先需要观察的问题。 来医院看病的话,我们医生也都会问这些问题,所以家属们可以先行留意,做到心中有数,那也能帮助我们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第二步:排查并找到原因 有一些因素是家属们可自行排查的,比如:生活习惯、睡眠环境、生活变化导致的心理变化…… 但在认知症长者身上,往往影响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又有认知症,长者自我表达/行为功能又比较弱的话)。所以,如果排除了以上因素后睡眠问题还是很突出,就建议尽早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在医院,我们一般进行多学科联合的会诊。 第三步:针对原因下对策 1. 治疗器质性问题 如果是之前提到的器质性问题,最建议的还是到医院作专业检查,找到问题所在。治疗了器质性问题,可能睡眠问题也就能随之改善了。 比如有些人可能就是晚上被憋醒的,你与其加很多的助眠药,还不如让他吸氧。呼吸道通畅了,自然而然他的睡眠也就改善了。 而且有一些药物本身对呼吸是有抑制的,这时候如果你不了解他本身的呼吸系统疾病,盲目地给他吃改善睡眠的药物,可能会适得其反,会加重他的一些症状。 所以我们查找病因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如果还是有睡眠障碍,那我们再进一步解决。 2. 解决精神行为问题 认知症会带来幻觉、妄想等问题,这是在认知症长者身上比较特殊的情况。 这时候其实就不仅仅是失眠的问题,更多的是偏精神行为症状。那么我们的处理又不一样了,需要对幻觉、妄想等问题进行干预。 3. 关心长者心理和情绪 认知症长者对于周边环境和一些事情的理解可能会慢一些,或者不太能理解。此外,认知症本身也会带来情绪上的忽高忽低。 家人的陪伴和关心是很重要的。当然,如果是幻觉等原因带来的情绪问题,那就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行干预了。 4. 减低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 在日常照料中,家属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帮助长者获得更好的睡眠。 (1)首先要确保良好的入睡环境,安静,避光。 (2)要保持白天的活动量,尽量不要让老人一直睡着,否则会较易出现日夜颠倒的情况。 (3)白天尽量要晒太阳,晒太阳帮助脑搞清楚这是白天还是晚上,也能帮助产生维生素D,这也是可以帮助稳定情绪,对晚上的睡眠也是很有帮助的。 (4)下午不喝浓茶/咖啡。 (5)睡眠之前喝一点牛奶,因为牛奶里面的色氨酸可以合成五羟色胺,五羟色胺对于改善我们的情绪有帮助,而色氨酸又是合成褪黑素的主要原料,可以改善我们的睡眠。 (6)如果可能,也可以晚上泡泡脚或者做一下短暂的按摩,让长者的身体比较舒适,心情也能获得放松。 5. 解决睡眠问题,当然也不必避讳药物治疗 如果器质性问题、周边因素都排除了,非药物改善方法都使用过了,他还是睡眠不好,这时候可能就要选择一些合适的药物治疗。 不同的问题所用的药物不用的。 如果是单纯的入睡困难,医生可能会给一些它的半衰期大概在两个小时,从短期的小剂量开始。有些人早醒,就会给他用一些相对中长效的药物,帮助他不要太早醒。 总之,用药需要根据诊断,按照医嘱来服用。 结 语 总体来说,认知症长者的睡眠障碍是一个很综合的话题。在查明原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多个学科共同介入。有时候需要先解决其它问题再来解决睡眠问题,也会用到药物和非药物结合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