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 的话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中医爱好者的抱怨,说中医的方剂太多, 药物组成复杂,难记忆,难学。这是事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的大 学生起码要熟记150余首方剂,日本医疗保险承认的汉方制剂也 有140余种,而要真正在临床正确运用这些方剂,单记住方剂的名 称是绝对不行的。方剂的组成、方证的构成、药物的配伍意义以及 临床应用范围等都是必须掌握的。所以,对学习中医来说,最重要 的是熟悉方剂,最难的也是熟悉方剂。为此,前人编有K汤头歌诀》, 习医者必每日背诵,熟记在心,至临床使用便能得心应手;也有分 类编集,突出主治,名为类方,如清代徐灵胎的伤《寒论类方》、左季 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日本吉益东洞的类《聚方》等皆是。这种教 育方式,通过比较异同,能较快抓住每方方证的特征,不失为学习 中医方剂的好方法。 形象地说,每类方剂都可看作是一个家族,即是由一味或几味 主要药物为中心的、具有相同功效的方剂群体。如桂枝类方,即是 由桂枝这味药物为主组成的,诸如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 牡砺汤、桂枝加芍药汤等所谓 “桂枝剂”的方剂群体。柴胡类方,即 是由柴胡这味药物为主组成的,诸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 枝汤、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砺汤等所谓柴“胡剂”的方剂群体。就 像每个人既有家族血统,又有 自己的外貌及性格特征一样,每个类 方有基本功效、基本适应症,同时,同一类方中的方剂也有自己的 主治病证。在繁杂的方剂群中,按主要药物及功效分成若干个 “类 方”,然后对各个类方作相互比较,对类方内成员作相互比较,这就 是中医入门的捷径。中医方剂中大大小小的类方不下数十个,而关 键的也不过十来个。熟悉了这些类方及其成员,虽不能说精通了中 医学的全部内容,但中医方剂一般的应用规则已能掌握,中医辨证 论治的基本原则已能了解,在临床也能应付自如了。这就为进一步 学习中医学打下了基础。 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十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