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绪皇帝的遗诏,读来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清朝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可算是个悲剧人物。他三十八岁而亡,早于慈禧太后一天而死,外头流言,乃是被慈禧太后害的。他驾崩当日,遗诏发布,读来,字字皆悲。

朕自冲龄践祚,寅绍丕基,荷蒙皇太后帱育仁慈,恩勤教诲,垂帘听政,宵旰忧劳,嗣奉懿旨,命朕亲裁大政——此句之中,虽皇太后只出现一次,但自第三句起,句句都有皇太后,句句都是皇太后。是太后对我“恩勤教诲”,是太后“垂帘听政”,是太后为了国事而“宵旰忧劳”,是太后让我“亲裁大政”。主语,虽为朕,实则是太后。没有太后让他登基,就不会有光绪皇帝——生时处处受压,死后,还翻不了身。

钦承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三十四年中,仰禀慈训,日理万机,勤求上理——此句之中,你以为日理万机、勤求上理,是他载湉的自由意志吗?非也非也,是为了不辱没祖宗,是因为有慈禧太后的“慈训”。否则,我便会成为昏君。如果我还有一星半点值得后代称道,那都是因为“仰禀”了太后的教诲啊。

念时势之艰难,折衷中外之治法,辑和民教,广设学堂,整顿军政,振兴工商,修订法律,豫备立宪,期与薄海臣庶,共享升平——在太后的英明领导下,我也是做了一些事的。然则,之所以要做这些,乃是因为“时势之艰难”,做了之后,也只能“期与”“升平“,至于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还真不知道。放眼望去,唯有“虚妄”二字而已。

各直省遇有水旱偏灾,凡疆臣请赈请蠲,无不恩施立沛。本年顺、直、东三省,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省,先後被灾。每念我民满目疮痍,难安寝馈——水旱灾害,三十余年来,时时都有啊。今年全国又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遭灾。满目疮痍,难道是因为我做得不好,所以上天降灾吗?一定是的。是我,不是太后。我错了——读至此句,这遗诏,更像是“罪己诏”。只是,光绪已死,再罪,也留与后人说了。

朕躬气血素弱,自去岁秋间不豫,医治至今,而胸满胃逆,腰痛腿软,气壅咳喘诸证,环生迭起,曰以增剧,阴阳俱亏,以致弥留,岂非天乎——生死有命,没什么好说的。光绪确实是病得不行了。就算真是慈禧害了他,也不过将这个时间稍微提前了而已,于国事,完全无补。就算他死在慈禧之后,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天不假年啊。

顾念神器至重,亟宜传付得人。兹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在嗣皇帝仁孝聪明,必能仰慰慈怀,钦承付托,忧勤惕厉,永固邦基——谁能入继大统?还得慈禧太后说了算,还是她的懿旨。有光绪皇帝什么事呢?自己是慈禧扶上来的,自己的继任者,还是她的人。嘿嘿……哈哈……唉唉……

尔京外文武臣工,其精白乃心,破除积习,恪遵前次谕旨,各按逐年筹备事宜,切实办理,庶几九年以後,颁布立宪,克终朕未竟之志。在天之灵,藉稍慰焉——立宪以九年为期。学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之时。光绪还期待着,在天之灵,能在祭奠自己之时,得到立宪已成,皇位稳固,国泰民安,与列强平起平坐的消息……幸好他在天难知,否则,若晓得三年之后,大清即亡,不知作何感想啊。

丧服仍依旧制,二十七曰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完了,没了,呜呼哀哉。

此遗诏,虽以光绪之姿态而写,实际怕是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的盖棺论定吧?

在那满汉黄纸诏书之下,潜伏的,是慈禧太后的幽灵,是光绪皇帝的悲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