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論世界奢儉之厯史

 粤静深 2020-05-05

論世界奢儉之厯史(錄丁未十一月二十六日津報)

昔史家之贊郅治輒曰。居茅茨之陜陋。食薄味之太羮。躬監門之勞役。向嘗疑之。謂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爲而民自治。不過老氏憤世之談。而所謂節儉臨民者。何足盡行政之能事。比讀世界厯史。探其治亂之原。乃知大易所謂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勞民者。實有至理。由古而今。由東而西。由身而家而國而天下。對於奢儉之問題。莫不有密切之關係也。 大抵天地之菁華。蘊蓄無窮。發洩有定。而人生之需要。與物產之供給。恆不能得正比例。撙節之而歲計有餘。虛糜之則日虞不給。而禍患遂伏於無形。故以箇人而論。奢則驕。驕則縱。縱則敗。敗則蕩產傾家。影響並及於社會。故奢者社會之毒也。國家則豫算決算。量入爲出。實圖治之大經。一流於奢。則必糜費。則必剝民。始以上下交爭。繼以上下相詬。終且民窮財盡。元氣彫敝而天下滑滑大病。故奢者國家之蠹也。 大學言生財之道日。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孔子之論王道。則以菲飮食。惡衣服。卑宮室。而歎禹爲無間。可見生利之道。治國之經。節流實與開源並重。且禹繼堯舜之後。隨山刋木。平地成天。史稱過河洛者。咸思明德之遠。是其可稱者。固不僅在衣食宮室矣。乃孔子不取其偉功。而獨取其儉德。無他。禹之功業。所以彪炳於後世者。皆克儉之德樹其基礎也。然則奢儉之關係顧不重哉。 獨是奢儉之界說。向無定論。實人心世道之憂。其在言利之臣。務以侈靡惑主者。恆倡爲豐亨豫大。惟王不會之說。中府糜財。國用日匱。遂致誅求無藝。民不聊生。而矯其弊者。則又淡泊鳴高。流爲淸靜。謂我無事而民自富。藉口無爲而治。而敷衍其政事。而粉飾其昇平。國家卒承其敝。蓋過猶不及。其失均也。 近世紀泰西學者。以界說不明之滋患。羣起而研究奢侈之問題。有以戕物傷生爲奢者。哇布丹之學說也。有以驕矜傲慢爲奢者。烏爾夫之學說也。有以爲使用贅物之謂者。波特利亞之學說也。有以爲使用貴物之謂者。紀翁拔布之學說也。合波紀二家之說。而以爲凡使用高價贅物。皆謂之奢者則拿布魯易之學說也。更以爲人之用物凡無益人間之幸福。有礙生命之健康。皆謂之奢者則濮魯古之學說也。議論紛紜。各樹一幟而仍無一定之界說洎夫福伊爾鳩遜之社會史。波特利亞之奢侈史。拿普利斯。及洛羅謝爾之奢侈論。出現於世。互相發明。而後歐洲經濟家。奢侈保國之謬說。始不復作。蓋當界說不明之際。恆爲世人所利用。甚且有非奢侈不能富强之說。誤人家國。良非淺鮮。迨福波諸氏之界說。爲社會所懽迎而向之崇拜奢侈派。 主奢侈□□如蔑籠□孟□□□帖巴□□伊□□皆力主奢侈□國之□爲時人所崇拜 爲之揚波助瀾者。屛氣歛息而不敢復動。世人始皆知崇儉戒奢。則界說明而不至誤入歧趨故也。今欲以簡卑之意義。解決奢儉之界說。則其義數言可蔽。其義維何曰、無論箇人國家。凡不規則之費用。可省而不省者。皆謂之奢。儉則在乎知大體。而不在乎惜微貲。在乎屛鉛華。而不在乎簡政事而已。 今夫奢儉之問題。對於箇人。旣有直接之利害。對於國家。復有密切之安危。斯固自有厯史以來而未之或異也雖然就理論上而言。奢以敗度。儉爲美德。固有一定之範圍。若從事實上言之。則又大別爲二。一日實際之奢華。一曰表面之奢華。 以實際之奢華而言。無論其爲箇人。爲社會。爲天下國家。而其奢華之程度。必視文明之程度。以爲比例差。文明之程度愈高。奢華之程度愈進。蓋文明事業。旣不能因陋就簡。而其國中富力。復能隨文化潮流。日加膨脹。卽使消費增大。無礙於國計民生。而且大勢所趨。更足以促進文化。故文明程度增一級。則奢華程度卽進一層。奢華程度進一層。則文明程度復增一級。無他。其所謂奢華者。不用之於虛文。而用之於實際故也。例如行政而壯其規模。練兵而精其器械。講求工商而宏其基址。是皆實際之奢華。而消費未嘗不鉅。然行一政而收一政之效。練一兵而得一兵之用。工商精則國民之生活。與國家之富力與之俱增。故其奢華之趨勢愈高。文明之進化亦愈高也。 若夫國家文明之程度不足。國民生活之程度不足。而復舍實際之奢華。務表面之奢華。此其趨勢爲何如趨勢乎。就社會一方面觀之。則食必珍羞。衣必錦繡。高樓觀而下道德。重聲色而輕智慧。相率以驕侈爲能事。而無國家之觀念。無公共之熱心。生活不知營謀經濟不能發達。則是一國之中生利之人。不敵其分利之人。殖產之數。不敵其消費之數。而影響必及於國家。試思斯時之社會。爲何如程度之社會乎。 然論社會奢侈之本原。非果盡由於習慣。亦非盡出於性質。而所以寖成風俗者。良以教育之未普及蓋無教育之國民。無世界之思想。糜一羣之有用財力。消耗於無用之中。逞耳目之游觀。騖心思於玩好。其奢侈有不可思議者。今欲推究其未受教育而致奢侈之故。殆有四大原因 (甲) 不明心理之學。心理學之盛衰。恆與民德之高下。成正比例。一般社會。不明心理。則無克己之能力而外界之聲色貨利。足以錮聰而蔽明。奢侈之風氣一開。流行遂速於置郵□假而釀成風俗。觀宋代性理之學。昌明於世。社會多隨流而化。崇尙儉僕之風。及其敝也奢俗日甚。可爲明證。 (乙)不明經濟之學。經濟學之界說。莫嚴於生利分利。必使一般社會。對於生利分利。先灼知其利害。則逾量之消費。在表面之奢華者。自知引爲深戒而不至流爲奢侈。至若不明其原理。則好安逸而惡勞苦。貴繁華而賤樸素。本屬人情之常。卽至蕩產傾家。不悟其害也。 (丙)昧天演之競爭。優勝劣敗。强存弱亡。爲天演之公例。社會苟明其理。則萃其知識能力。務爲生存之競爭。何至以傲慢驕奢。自蹈敗亡之覆轍。故世之陷於奢侈者。皆不知天演之劇烈。而昧於生存之競爭者也。 (丁)無家庭之教育。奢侈多出於紈袴。蓋紈袴之子。父母溺愛。荒淫敗度。習慣自然。旣未受正當之教育。而厯史上奢儉之得失利害。復未能印入腦筋。此派人之驕奢。直可謂種自家庭。永無挽回之望。 觀此四大原因。則知社會之奢侈。固有自來矣。況乎其幾甚微。其萌甚細。及其潛滋暗長。中於人心。成爲風俗。舉世靡然忘反。則世道之憂也。殆非教育普及。不足以正本淸源矣。 國家表面之奢華。流毒尤甚於社會。蓋觀其形式。不過玩物而已。不過喪志而已。而窮其流弊所極。則耗物力。蠹政治實禍亂之萌芽。何則。奢侈起則度支濫。度支濫則征歛急。征歛急則法網嚴。重征罔利之主義一行。勢必敲精吸髓。吏飽胥漁。民受其殃。國重其困。老弱塡諸溝壑。强壯散之四方。於是良善者剜肉醫瘡。胼胝窮年往往不獲一飽。而其黠者。遂鋌而走險。爲篝火爲狐鳴。銅山西傾洛鐘東應。不釀成大亂而不止。嗚呼。推原禍始。奢侈者能辭其咎乎。凡此成敗厯史。非僅憑諸理論。證以厯代之事實。其足爲殷鑑者。殆不可更僕數。請舉數例以證之。 一漢鑑。漢之殷富。莫盛於文帝之際。文帝恭儉寬仁。敦樸素爲天下先。史稱其在位二十三年。輿服車旗無所增益。御後宮而衣不曳地。惜中產而費罷築臺。有餘輒弛以利民。用能蠲稅減租。深合乎藏富天下之旨。物力充羨國富民安。殆有由矣。及武帝。承文景之餘。初猶太倉之粟紅腐。都內之錢貫朽。未幾而好大喜功。外勤甲兵。內侈宮室。好神仙。喜封禪。奢侈糜費。重稅加征。而國用卒以不給。輪臺雖有悔過之詔。漏巵已有莫塞之憂。迨至靈帝。賣官鬻爵。多蓄私藏。尙方歛諸郡之寶。中府積天下之繒。西園引司農之藏。中廐聚太僕之馬。奸胥因其利。而民不聊生。論史者所以歎漢之統雖終於獻帝之昧。漢之亂實伏於靈帝之奢也。 一隋鑑。史稱隋文帝躬履樸儉。一肉供饔飱之御。六宮服澣濯之衣。乘輿以補綴爲常。服御有鉛華之戒。有司以布袋藏薑氈袋進香。並以糜費譴責。開皇十二載。庫藏滿溢。增闢左藏。則其富饒可知。民庶有豐熙之象。國家無繁瑣之征。則儉之效也。煬帝則反其道而行。徵求螢火。盛飾龍舟。築西苑而翦綵爲花。修儀仗則羽毛有課。甚至行幸江都。經過州縣。五百里外。並徵獻食。視獻納之豐嗇判郡縣之停遷。食有餘則委棄於地。暴殄天物荼毒□萌已足召非常之變況乎郡縣。承望風旨。獻媚爭榮。相率以供給於上者。藉端而取償於民。民怨沸騰。流寇蜂起。不特國用益据。而且禍亂之萌隱伏其後矣奢之爲害。顧不鉅乎。 一宋鑑。宋藝祖太宗時。物阜民康。良由恭儉簡易。徽宗崇甯後。蔡京爲相。專以奢靡惑主。倡惟王不會之說。歲增茶稅一百萬緡。用以進御。坊場一百萬緡輸之大觀。而應奉司。營繕所。造作局。倡作並起。類以奇侈爲功。甚至運花石綱。一石而費三十萬緡。寵中大夫。一身而兼十有餘俸。左藏庫月費三十六萬者。突增至一百二十萬緡。嗚呼。竭閭閻之脂膏。供官府之漁獵。天下安有不思亂者乎。是故崇甯以後。國本動搖。禍亂之幾。日甚一日。實蔡京以奢華種禍之胎也。 由是觀之。奢侈流毒。蓋如是其甚矣。卽在泰西各國。亦莫不然。彼羅馬之衰亡。由風俗之侈汰。讀史者所共知。卽法之一興一衰。亦以奢儉爲標準。竊嘗讀法蘭西史而歎曰。法王國之興盛。非兵戈之威力也。沙利相國之。勤儉政策爲之也。法王國之覆亡。非人民之騷動也。路易十四之奢侈。政策爲之。也嗚呼。種因得果。如影隨形。尙儉者可以興矣。好奢者可以鑑矣

論世界奢儉之厯史(錄丁未十一月二十六日津報) 东方杂志1908年第5卷第2期社說(選論附)页码: 28-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