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桑菌核病,来年请注意

 新用户12098150 2020-05-05

每到果桑可以吃的时候,总有不少的人来电说本该黑色的果桑,成了白色的变胖的果桑。

很多果桑种植的朋友往往有这样的经历,第一年时,果桑不错,也没什么这种现象,可以第二年就不行了,类似的现象就很多,到了第三年,基本上没有一个好果桑了。

其实果桑感染的是一种常见的病,称这菌核病,关于菌核病的相关信息,我在文章最后作为详细的科普下,因为其病原和病史都是确定的,网上都有非常详细的资料。

果桑菌核病,来年请注意

一位农户发过来的照片,问怎么办

所有的病大部分者有这种累积性发生的特点,特别是自己家里种几株的,或者小面积,当菌核病发生较少时,脱落在地上的也就不去管了,于是第二年病原增加,发病严重成为一种自然。因此对于商品化种植来说,果桑是需要对于菌核病进行重点防治的。

主要防治措施:

一是通过避雨,搭大棚,使果桑的抽叶开花结果都不受雨水的干扰,使得病害的传播途径消失,能够保证大部分果桑不发病,不过从现实的情况看,依然还有一些发病,其原因可能与棚内的湿度,雾气,以及风或者昆虫的活动有关。

果桑菌核病,来年请注意

大棚避雨栽培是减少果桑菌核病发生,并且减少农药使用最佳的方式

二是化学防治。这是效果比较明显的。果桑的菌核病主要入侵时间为花期,而果桑的花期相对来说比较长,因为果桑是陆续开花的。在操作上一般采用花期的早、中、晚三个时期各喷一次药,即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效。每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以7-10天为佳。对一起大棚果桑来说,可以选择花期的中前期预防一次。农药的选择以防治灰霉病以及广谱性杀菌剂为主,如速克灵,农利灵,甲基托布津,苯甲密菌酯之类,也可以采用有机栽培中的一些生物提取素或生物制剂,这对于后期的防治还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果桑存在有些成熟了, 些还在开花的现象。

对于菌核病的防治措施,我认为只要正常管理的园子,认真做好前面二条就基本可以了,有条件避雨栽培,适当化学防治,露地栽培的就以化学防治为核心。主要原因是,对于果桑来说,栽培的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大部分果树并不一样。主要是果桑采收后,有一次修剪最很大的夏剪,修剪后的园地一般较为干净,树体较小,适合于施肥,翻地等操作。而当新的结果枝大量生长后,基本上要进行翻地之类的农业防治不大可能;其次菌核病在自然界中寄主较多,一些蔬菜什么的都能够发生,病原来源广。第三是发病与气候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对于这样的病害,如果不重视化学防治,将会给果桑特别是露地果桑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弄不好就会大量减产。因此这种情况下,化学防治成为首选。

果桑菌核病,来年请注意

即使在大棚里,仍然会有部分果实感染菌核病,只要数量不多就没什么关系

而选择化学防治过程中,除了前面时间和药剂外,我认为还应该关注果品安全的问题,这里主要是农药的选择,特别是最后1-2次药时,应该选择安全间隔期短的,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我认为要考虑农药剂型(如粉剂与水剂)之间的差异,还有采摘与用药间隔期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首先是避雨栽培的原因。

果桑菌核病,来年请注意

在果桑的成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连续的情况,有正在开花的到可以采摘的

对于今年果桑发生菌核病的朋友来说,了解这个病,做好果桑园的日常管理,认真开展防治,明年你就可以收获许多甜美的果桑。再过几天露地果桑的采摘期基本结束 ,进入了一年的管理开始的阶段。对于今年果桑菌核病较为严重的果桑园,在管理上我提几点建议:

1、做好修剪。当果桑采收完成后,即可以进行修剪了,修剪的方式是把上年抽生的枝条一直回缩到基部,留 5厘米左右的枝桩即可,整个修剪后高度控制在30-50厘米的高度,使其重新抽生枝条,形成翌年的结果枝组。相应的剪下的枝条应清理出园地。

2、做好施肥和清园工作。当修剪结束后,园地相对来说比较干净,由于地面会有落果等,加上枝叶剪去很多,需要进行一次施肥补充,可以结果这次施肥,进行一次深翻,清沟清园等,为果桑园接下来的雨季和后期管理打下基础。

3、冬季药剂清园。作为落叶果树,在冬季果桑开始萌芽前,树体和地面应该喷离一次石硫合剂进行药剂清园,也有利于减少菌核病的发生。

果桑菌核病,来年请注意

优质的果桑应该是乌黑的具有光泽,清甜鲜度好

附:果桑菌核病的相关知识:

果桑菌核病又名白果病,主要危害桑椹,有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3种,以肥大菌核病最为常见。

症状:果桑被侵害后失去了应有的红紫、滋润、光亮状态,变成或大或小,形状、色泽怪异的病果,而且都产生黑色菌核。以肥大性菌核病危害为主,被害果实形态肿大,内部空虚,病果后期外观变白易脱落,果实不能食用,严重时整个枝条甚至全株桑树的桑果全部发病,几乎颗粒无收。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

生活史: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抽生出的子囊盘放射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初次侵染。菌丝侵入雌花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病果落地,腐烂后菌核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病原。

发病条件: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地势低洼、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树龄老的果桑园发病重。


注:这个病的难点在于露地栽培中安全与用药的把控上,因此虽然化学防治是重点,但有时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如花前铺设园艺地布等。欢迎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