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海曲上人 2020-05-05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的文物品种众多,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很多文物至今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比如制作精美的四羊方尊;绘图精细的清明和上图;琳琅满目的瓷器,金银器;气势宏伟的后母戊鼎;虽然现在的人们能巧夺天工,然而要制作成与这些文物一模一样,恐怕现在还不能做到。

之所以有这么多形酷体美的文物,无一不是专家们的功劳,他们从世界各地收集各种各样的文物,为文物的保存尽了一己之力。

而在天津的博物馆里,有一件文物就是当时以8块钱征集到的,听到这里,你可能会睁大眼睛说怎么可能。但事实的确是如此,那只用8块钱征集到且被当成水瓢用了10年的文物后却因22字铭文成为无价之宝。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被错用只因人民意识浅薄

六七十年代时,农民开始大量开采器物,而开采的东西大多都被当成生活用具,在生活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那时的农工因为文化意识浅薄,根本不会知道有些用具就是后来的文物,而且具有不菲的价值。生活水平不高的他们,只要挖到的东西可以用,他们就会把它们当成用具用于各个方面。因为那时的他们在乎的只是实用,而不是它的价值有多么的不菲。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名鼎鼎的兵马俑就是农民在地里挖井时发现的,那时的人们也并没有觉得什么,而如今的兵马俑已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全世界的共同财富,还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稀世珍宝的陶鹰鼎,起初被农民发现时它只是被用来喂鸡,纯粹被当成一个鸡食盆;而被当成水瓢使用了十多年的文物,后也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瑰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当时的老百姓不惜物不惜财吗?当然不是,因为那时人们的文化意识还没那么深,更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好,所以那时的他们只是觉得挖到的东西有实际用处就可以,根本没必要考虑那么多。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被重视只因宣传力度加大

随着社会的巨轮不断地向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也逐渐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在七八十年代,随着出土的文物越来越多,国家加大了文物保护宣传力度,相关负责的组织也开始忙于在各个地方调查,只为搜寻更多的文物,保留更多的遗产。那时人民的文化意识也开始觉醒,逐渐意识到文物这种东西的贵重。

当文物专家在一个河北某个村庄进行调查时,听说有一家有一个长得似水瓢的东西,好奇心浓烈的专家马上就去拜访了这一家人,这个家的主人姓李,人们习惯称他为李老;李老听闻专家的到来,开心得不得了,连忙拿了他家那只似是水瓢的用具给专家掌眼,专家翻来覆去地看也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甘心的专家以8元的低价收购了这只水瓢,打算拿回家仔细琢磨,最后他发现了水瓢上有22个模模糊糊的铭文。整只水瓢也因年代的久远,字不容易看清,所以专家看清一个字就在纸上写下一个字,以便清楚完整的知道这22个字究竟是什么。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22字道尽所有的经历,成为国家的一级文物

这只水瓢上的字写着这22个字: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邪;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骏造。言简意骇,却道尽所有重要的信息,使人得懂其起源,知其大。

“上林苑”是由汉武帝刘彻修建的;“共府”就是供府,指的是供应物质的机构;“初元”是汉武帝刘奭的第一个年号,按此推算下来,初元三年就是公元前46年;“受”就是送往的意思;“琅琊”即琅琊郡,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临近的诸城。

所以这22个字的大概意思是说在公元前46年,有一个叫做骏的技师筹造了这只水瓢,然后再将这只水瓢由琅邪郡送往上林的共府。它的容积为一升,本身的重量为一斤二两,当然这里使用的是秦制算得的容积与体重。而秦时的一升就是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

你可能会不解,为什么量具上要标自己的重量呢?其实在古时候,古人考虑要称溶液的重量时,首先要标明“毛重”,然后在这个水瓢上一起测量,两项相减就可以得到净重了。

我们可能也会很疑惑,为什么这样一只文物上要留下建造人的名字呢?难道是为了杨功立名,名垂史青,为了人们能够记住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他来过这世界?其实不是,这只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制度,而这个制度叫做物勒工名,而这其实是他们的一种管理制度,大到辉煌宫室的修缮,小到平凡民屋的一砖一瓦,都要标注名字,因若往后有事,则易追其责。可见,古人的工作态度也很严谨。

因其珍贵,所以收藏。如今的它已经被收藏于天津市博物馆内,是国家的一级文物之一,并被命为“西汉上林共府铜升”。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珍贵只因你无法替代的作用

其实,在短短的22个字中能够承载这么多的历史信息,就够珍贵了。然而这些铭文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器物上的字清新典雅,古朴优美,这在西汉那个时期是比较罕见的。

虽然文物上的书法不错,但最重要还是它承载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属性对于西汉早期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物不仅珍贵,而且还记录着我们的点滴生活。一件文物,记录的是过去的一段故事;一段故事,讲述的是过去的点点滴滴;点点滴滴,窜起的是过去的日常生活;而论文物的重要,文物不仅印证了一个国家的过去,也将见证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无论因何珍贵重要,我们都应珍惜,珍惜中国的每一件文物。

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年的文物,因22字铭文,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人不可貌相,事不可擅自主张,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一件物,我们都不可以以貌取人,以相取物,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李老因它其貌不扬,就随意丢弃,现在的它又不知身处何地。是否还完好无损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因22字铭文而成为无价之宝。

虽然我们有时渺小得像一只蚂蚁,但每个人都必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个世界也会因我们的存在而有一点点的改变,所以不要低估你做的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