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活血化瘀,记住这4点

 沧海八啸 2020-05-05
小编导读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法中的一种,常见于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每一种治法的应用都有其要点,活血化瘀法也不例外,不是说只要遇到瘀血证,就不管不顾,用上一派活血化瘀药。那么,应用活血化瘀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我们跟着文中的医案学习一下吧。

01
活血化瘀当辨标本

因瘀致病,固当重在祛瘀。如因病致瘀,其瘀虽亦加重病情,但究为病理产物,此原发病因为本,血瘀为标。治当针对原发病因为主,佐以活血化瘀。

张某,女,37岁,1983年1月15日入院。

阴道出血不止已经23天,加重1天。

其出血瘀块较多,腹痛如纹,门诊曾以血瘀论治,遣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辈。药后出血未止,瘀块仍多。刻诊:阴道出血如注,伴头昏怔忡,少气懒言,面色白,唇淡,小腹隐痛,苔薄白,舌质淡,脉弦弱。

此心脾亏虚,气不摄血,冲任失调,遂作崩漏。当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治以养心健脾,补气摄血,燮理冲任,佐以活血化瘀。


处方:红参(另炖)、桑寄生各20g,党参、黄芪、阿胶(烊)、煅乌贼骨、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白术、熟地、茜草(炒)、炮姜各15g,当归、田七(冲)、黄芩各8g,陈皮6g。水煎服。

2剂之后,阴道出血大减。效不更方,以此方加减调理数剂,出血全止,精神好转而痊愈出院。

按:方以红参、党参、黄芪、白术、陈皮补气健脾,熟地、桑寄生补肝肾调冲任,阿胶、当归、田七、茜草养血活血止血,煅乌贼骨、煅龙骨、煅牡蛎收敛止血,黄芩清气分之热,炮姜温经络之寒。本方力主补气,盖气旺既能摄血,亦能帅血以运行,少佐活血之品,更有相须为用之妙。

02
活血化瘀须分缓峻

瘀血之成,有疾有徐;瘀血之质,有滞有积;患者之体,有强有弱;祛瘀之药,有峻有缓。临床应根据瘀血病情和患者体质强弱,分别选用或峻或缓之法。

卢某,男,54岁,1982年11月25日入院。

脘痛反复3年,发作1个月,加重1周。

3年前,大饥而痛饮饱餐后,脘部始痛,迭经治疗未愈。前医从久病必瘀之说,径投破逐之品,脘痛更甚,便血不止,遂来院治疗。刻诊:脘部疼痛如锥,拒按,呃逆泛酸,口干苦,小便黄,大便隐血试验(++),苔黄腻,舌质有紫色,脉弦数。钡餐透视为十二指肠大侧弯溃疡。

此胃痛,乃肝胃不和,脾胃湿热壅阻中州,气滞血瘀,胃络损伤所致。瘀血证缓且有出血,自非峻逐破血所能任。故治以疏肝和胃,清热除湿,活血止血;服汤剂,并肌注丹参针,口服三七片。

中医治法有哪些?本书为你道来——


处方柴胡12g,白芍、玄胡、郁金、生地、北沙参各20g,枳壳、扁豆、厚朴、香附、白及各15g,蒲公英30g,苍术10g。水煎服。

5剂之后,脘痛缓解,便血亦止。原方加减,3个月后诸症悉减,复查大便隐血(-),钡餐透视报告十二指肠充盈良好,未见激惹征,亦未见龛影,遂痊愈出院。

按:柴胡、白芍、香附疏肝以安胃;枳壳、厚朴辛开苦降除湿;蒲公英清热解毒;丹参针,田七片,以及汤药中玄胡、郁金、生地活血止血;白及收敛止穴,生肌敛疡。此择其活血之缓者,以逐久滞之瘀血,且防止血药留瘀之弊。

03
活血化瘀须辨部位

一般地说,瘀血之患,多有一定的部位。如能在活血化瘀药中,针对其瘀血部位伍以引经药,使药到病所,疗效弥彰。

傅某,女,51岁。1982年11月29日入院。

反复头痛头昏10年,发作并加重半月。1966年人工流产大出血后,渐致头痛头昏。门诊以血瘀论治,遣桃红四物汤重加性善下行之川牛膝,疗效平平。半月来,两侧头痛较重,阵剧,伴面色虚浮,怔忡、失眠、健忘,双目干涩,口干夜甚,但欲漱水不欲咽,苔薄白乏津,舌质微红,脉弦细。脑电阻图报告称双侧颈内A系统呈轻度扩张充血状态。

此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瘀阻滞之头痛。治拟滋肝肾,益气阴,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并注意其患在头,针对用药。

15个中医治疗大法,多方面阐述其奥妙——

处方:丹参、荆芥各12g,生地、赤芍、女贞子、菊花、川芎、石决明、白芍各30g,川牛膝20g,桔梗8g,柴胡10g,制首乌15g,炙甘草6g。水煎服。

5剂后头痛减轻。更服数剂,头昏痛大减,寝亦安。2个月后复查脑电阻图,左侧颈内A系统呈轻度扩张充血状态。复以前方治疗1个月,痊愈出院。

按:方以女贞子、制首乌、生地、白芍滋肝肾,丹参、川芎、赤芍、川牛膝活血通络,菊花、荆芥、石决明祛风平肝。桔梗与甘草配伍,以载药力上行;更以柴胡引经直达病所;偕川牛膝者,寓升降相济之妙。

04
活血化瘀应统筹

临床上致瘀之因颇多,瘀成之后又常与痰气食湿胶滞错杂。治当综合分析,统筹兼顾,方能奏效。

张某,女,47岁,1983年4月20日入院。

颜面、四肢水肿,腰痛反复8年,发作3个月,加重5天。

8年前患肾盂肾炎,经治疗好转。后因反复水肿、腰痛,曾以桃红四物汤加益母草、地龙、川牛膝治疗,其效不显。刻诊:伴肢体困倦乏力,耳鸣,怔忡,胸闷,脘痞,纳呆,腹胀;尿意窘迫,小便黄,同有微灼感;大便稀溏,日2次;月经愆期,量多,甚持续10天以上,色淡如扬尘水,有瘀块;苔薄黄,舌质淡紫体胖有齿痕,脉弱。查尿常规(-)。查血:肌酐2.32mg%,尿素氮41.5mg%。放射性同位素肾图报告:双肾功能排洁迟缓。西医诊为慢性肾盂肾炎并肾功能减退症。中医辨证乃脾肾阳虚,水遏血瘀,湿浊酿痰化热,戕害阴津。

法当兼顾,并行不悖。治拟中西医结合,西药仅服地塞米松0.75mg,日2次;中医当标本互治,补消间行。补者助其脾肾功能之恢复,消者祛其蕴滞之痰瘀水湿。


处方:黄芪50g,党参、淫阳藿、山药各30g,肉桂、炙甘草、苍术各10g,白术、当归、泽泻、生地、熟地、白芍、丹皮、附片(先煎)各15g,茯苓、地龙各20g,茵陈12g,陈皮8g。水煎服。

2个月后,诸症悉减,复查血:肌酐1.28mg%,尿素氮8mg%。3个月后复查肾图,报告左肾功能正常,右肾功能轻度障碍。再经1个月治疗,肾图报告肾功能正常,遂痊愈出院。

按:方以黄芪、党参、肉桂、炙甘草、白术、淫羊藿、附片补脾肾之阳,白芍、生地、熟地、山药、当归滋肝肾之阴,陈皮、苍术、茯苓祛湿化痰,茵陈、泽泻清热除湿,丹皮、地龙活血通络。水肿甚,以五皮饮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脘痞重,以温胆汤加减;腹胀急,以甘露消毒丹加减。而活血化瘀则贯穿其全过程,除常规静滴复方丹参针外,每次均从丹皮、当归、川芎、地龙、泽兰、郁金、赤芍等药中选用两三味配方。

//////////

活血化瘀法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治法,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

除了活血化瘀法之外,中医中还有其他一些治法,让我们跟随下面这本书,去学习中医治法学的相关知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