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愙斋书法」细谈“行书”单字神态,怎样掌握行书单字的动态神韵

 秋叶之静美77 2020-05-05

楷书单字要做到大致横平竖直,务求端正,而行书字却与之大不相同,即要写得姿态横生,神采飞扬。因为行书的结构与楷书大不相同,由稳定均衡变成了不稳定、不均衡,如果不注意字的写法与动态,有时会使字变得无味。所以,我们要去聊聊行书字的动态技法。

「愙斋书法」细谈“行书”单字神态,怎样掌握行书单字的动态神韵

我们把形态称为神态,因为更注重“神”字。行书如果没有“神”(即精神、神韵),那么就成了僵死呆板的字。人们将神态俗称为“架神”,意谓字的“神态”与间架是密切相关的。

传统的行书行款是右起竖书,每行大致是直的,有的写得非常直,这样便利于“贯气”。也有人写得每行稍有弯曲。许多名家的行书帖并非行行笔直,但同样“贯气”,这就在于书法家书写时的情绪支配,上下字的引带绵联是否恰到好处。但不论是行行笔直,还是有些弯曲,都离不开对单个字的动势处理。行行笔直,不等于说每个字都写得像楷书那样端正。如果不注意在一行中单字的神态与动势,那么整行字可能一条直线贯穿其中心,也会如“排算子”。

「愙斋书法」细谈“行书”单字神态,怎样掌握行书单字的动态神韵

我们一般作右起竖书的作品,常常习惯单字多向左倾,这是因为向左倾可形成一种整体气势。如果单字动态向书写相反的方向倾倒,即向右倾,那么容易产生一种离散之势。这是处理行书行款的一个“重点”。

但是,就单个字来说,并非每个字都向左倾就能令人满意。因为单字还有个结构特点问题。若不注意局部(即单字)的特点, 一味左倾或右倾, 都难以达到变化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效果。所以,要注重追求每个字的绵联,以单字的线条粗细、大小、正斜来调节整篇书法作品的布局。

「愙斋书法」细谈“行书”单字神态,怎样掌握行书单字的动态神韵

单字行书的动态问题是决定字的“神” 的重要因素。单字如果有一边较为封闭,一边开放,那么这类字的动势宜向开放的一边。如“句”、“匈”、“飞”、“多”、“当”、“争”、司”等字,宜向左倾;而如“庄”、“长”、“版”、“匠”、“比”、“作”、“反”、“左”等字,则宜向右倾。如果与此相违,那么这类字写出来不是出现倾倒不稳定之势,便显得别扭、不自然。还有些字是上部封闭下部开放,或下部封闭上部开放的,如“门”、“同”、“山”、“出”、“风”、“雨”、“肉”、“月”等。这些字虽大体原理相似,但结构仍有区别,一般来说写成端正的形态固然不错,但根据某些字的特殊性,也可写出具有一定动势的形态。如写“山”字,有的上部向右倾斜,“两”字整体向左倾斜,“风”字上部或左倾或右倾,这就要随机应变了。

「愙斋书法」细谈“行书”单字神态,怎样掌握行书单字的动态神韵

我们讲这个动势与神态原理是一个概括性的法则。汉字结构很复杂。比如一个字由上下两部分或三部分构成,或左右两部分、三部分构成,又有书写时是否有“牵丝”对各部分进行绵联的不同情况,这些情况都要加以考虑。有些字单写时要遵循封闭与开放的规律,但与其他字组合成另外的字时,便可能不受此限制。如“骑”,由“马”与“奇”两字构成,单写“奇”则向左倾为宜,但行书中有的牵丝,将“马”“奇”两字连成一体,“奇”字稍向右倾,也不会有离散之感,反而会由牵丝的细线条构成牵拉之势,增强了整个字的动态。当然,“马”字要向左略倾,否则两字动态方向相同,便没有此种动态了。

「愙斋书法」细谈“行书”单字神态,怎样掌握行书单字的动态神韵

深人研究行草书单字的动态,还应从人体的运动姿态及舞蹈、体育、武术动作中去领悟与借鉴,如从太极拳动作中悟出书法的形态与节奏,其实体育运动的一些现象亦多可悟出处理行书或行草书的形态诀窍。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书法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书法艺术水准。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一起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

「愙斋书法」细谈“行书”单字神态,怎样掌握行书单字的动态神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