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书法造诣如何?看看单字结构就知道了

 jiyun1972 2022-04-24

其用笔的独特性在竖、勾、撇等笔画上可见一斑。米字竖法中的“尖头悬针内擫竖”、“柳叶竖”是典型的米家图式。如“尖头悬针内擫竖”的用笔特征:轻起轻收,发力在竖画中段,并向左下角纵笔甩出,呈反S型笔势,状如强弓,往往在整篇章法中呈现字眼的作用,强调了作品的主次、虚实和欹侧对比,同时更是米芾率意放纵,不拘法度,跌宕多变,天真活脱的真实表现。另米字勾法应脱胎于智永,并在此基础上呈现更多的变化。如“蟹爪勾”、“平拖勾”、“上挑勾”等。

而撇法更是多姿多彩,如“一波三折撇”、“立势撇”、“挑撇”、“梭子撇”等等,呈现了丰富的用笔变化。这些独具特色的用笔特征,正如阿恩海姆所描述的“其中的每一具体的线条也都展示出一种向这个主要方向的运动倾向”,使其生发出一种动感,一种骏发豪劲之美。同时极大丰富了米老在处理字结构中的自由度,为米老在处理章法提供了自如表现的空间。

空间组合

空间组合即点画的安排组合,即字法、字结构。赵宦光说:“字之结构,如几席间排设蒸烹之具,右羹左食,并不失款;即罢而行辙,一盂一鼎,亦皆法器,各自成像,可陈可列……”强调了一字“各自成像,可陈可列”的独立形式。宗白华也说:“从字体的个体结构到一幅整篇的章法,是这结构规律的扩张和应用。”因而点画与结体、结体与章法,是一种渐次生长的逻辑关系;点画特征决定了结体特征、结体特征又决定章法特征,米芾字结构的空间组合同样对章法产生重要影响。

字的单元空间指由字结构对空间的剖切而形成的独立空间,字结构内各单元空间的情调及它们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字结构的表现力,而书法家的独创性也很大程度上表现于此。米芾字结构的空间组合除了一般常见的平行、对称、收放、向背、避让、穿插等手段外,其独特的空间组合特征还体现在渐变和错位两个方面。

米芾在处理相同方向而又相对平行的一组线条时,往往采用渐变手段来增强其疏密、开合及节奏感,从而避免了雷同和呆板。如《苕溪帖》中的“暖”、“岂”、“无”、“还”等字,《伯充帖》中的“难”、“吾”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并列、渐变的相似笔画,米芾又以微妙的角度、长短、粗细予以变化区别。

另米芾在处理左右结构时,为了加强其字势和动感,经常采用特别夸张的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的错位手段,来增强欹侧和字形的变化。左低右高者如《复官帖》中的“指”、“作”等字,《贺铸帖》中的“俗”、“纸”等字。左高右低如《贺铸帖》中的“付”、“伪”等字。这种错位的空间组合也是米芾调整轴线摆动的重要手段。

字形字势

字形是对书法造型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形式因素。其受点画和空间两个方面制约,而就整幅作品而言,字形要受其周围其他字的影响,如从作品的空间情调来看,字形则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协调和审美情趣。在米芾作品中,由于其对章法形式的随机控制和超强的应变能力,其在书写时对字形的调整和控制也是千变万化,无可端倪。

首先因笔势上和字结构上的错位而形成的大量大小、长短不一的平行四边形字形,同时因左低右高的夸张错位处理,使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程度大大超出了一般书家。我们把附图中董其昌的“作”字与苏轼的“便”字,分别与米芾的“作”、“便”作一比较,其三者的字形特征便一目了然。另外我们如把米芾单字外轮廓的各端点连接起来,便可发现除平行四边形外还有各种如圆形、棱形、梯形及大量不规则字形,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体现了米芾高超纯熟的结字造型技巧。

字势是指字的中心轴线的倾斜程度及在视觉上的一种运动趋势。我们以邱振中先生的轴线理论来分析米芾书法的单字轴线,便可直观地发现其字势特点:

以左倾型为主的单字轴线。点画用笔特征影响字结构的空间组合,字结构的空间组合决定字势,决定单字的轴线特征。可以说米芾独特的用笔和结字特征形成了他以左倾型为主的单字轴线特点。关于欹斜倾侧的艺术美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并非得到一致的赞同,如宋代的赵孟坚就极力反对欹侧,主张应学唐法,并理出了一条欹侧书风的历史线索:唐宋有李邕—徐浩—苏轼—米芾。并说“跛偃之弊,流而为坡公;欹斜之弊,流而为元章之父子矣……”

而米芾最反对布如算子,呆板俗气,主张结字不作正局,天真自然,其抨击唐人“笔始匀,古法亡矣……自柳世始有俗书。”其众多的作品便是他努力实践这一主张的结果。

在米芾早期的两件代表作《蜀素帖》、《苕溪帖》中,左倾型轴线最为明显,如图所选的《蜀素帖》局部,共计50字仅“帆”、“月”、“气”、“政”、“献”5字为非左倾轴线,左倾比例高达90%。《苕溪帖》共294字,仅70字为非左倾型轴线,左倾比例也达81%。随着技巧的成熟和处理章法手段的日益丰富,其左倾比例有所下降,而中年时期的《贺铸帖》也达60%,与历史上同一体系的其他书家相比,其左倾型特征非常突出,成为典型的米式招牌。我们可列表作一比较。

从列表图中我们可作一番分析:颜真卿除了增加一定比例的垂直轴线以体现其沉稳的气象外,还是基本延续了王羲之的欹侧风格;尔后的苏轼、米芾、赵孟、王铎则各具特色,苏轼70%的右倾比例和米芾81%的左倾比例,分别把右倾型和左倾型的单字轴线风格推向了极致;而赵孟左、右倾比例相加才36%,垂直轴线竟达到了64%,现在看董其昌对赵的批评:“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这种极端的平正和理性,正是赵孟所自觉追求和努力创立的一种新的审美范式。而王铎的左倾和右倾比例各接近50%,反映了单字轴线左右摆动的频繁和均衡。

极度夸张的单字轴线摆动。米芾在处理单字轴线时并非一味左倾取势,其时刻不忘利用右倾和垂直轴线进行巧妙地过渡来调节整体章法的节奏和情调,使得整篇作品中单字轴线呈现异常丰富的变化,

而且往往因情感或表现需要把单字轴线的左右摆动夸张到了令人不敢想象的地步。如《乡石帖》中的“新得紫金右军”一行,从右倾的“新得”到左倾的“右军”,短短6字,每字轴线各具姿态,特别是其中的“得”与“军”轴线摆动幅度达到了153,其轴线的夸张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而这种轴线的夸张处理在米字尺牍中比比皆是,成为形成米芾章法图式特征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构件之一。

米芾的行草书章法形式对后世的影响

由于米芾对二王的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继承,因此后世的帖学书家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米芾的影响。米芾书法成为后世帖学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后人对米芾的学习,除了学习米芾的笔法、字法外,其极具特征的章法图式更成为后世书家吸取营养、丰富创作、启迪思想的艺术宝藏。

后世书家“学米”的三个基本类型

极具图式特征的米氏书风自产生后,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纵观后世书家对于米芾书法的继承与弘扬,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米友仁、吴琚的全盘接受;二是董其昌的遗貌取神;三是王铎的强化出新。

首先为基本全盘接受的米友仁、吴琚等。米友仁,人称“小米”,也许是过于崇拜他的父亲,其基本甘于笼罩在其父的光环中,亦步亦趋。仔细分析其作品,除了用笔上的薄弱外,更在章法处理上所表现出与其父在才情和自信上的明显差距。从这件作品上我们看到他除了一味地左倾字势和变化字的大小外,实在看不出他还有其他过人的招数。

而比小米稍后的吴琚,则更是米芾忠实的粉丝,甘愿步米后尘而不思独立门户。其作品几可与米字乱真,而从其作品看,我们明显感到这是位不乏才情和功力的书家,如其稍作努力,应完全能跳出米芾藩篱而自成一家。从他的这件《碎锦帖》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对米字的用笔和字形字势及字轴线的连接变化简直到了极其精熟的地步。然与米字相比,似乎因过于精熟而稍显甜媚之姿。

其次是遗貌取神的董其昌等。董其昌是一个创新和自化能力极强的天才,其对格的追求,注定他对米芾的学习绝不停留在外表形式上。“董以自己的'平淡’来退却米芾的'用力’,以'秀润’来柔和米芾的'神骏’,以从容不迫的书写速度来替换米芾的风驰电掣,他的平和简约的章法图式反米芾之道而行之,以晋人为旨归,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书法图式。”

再有强化夸张的王铎。明代王铎除了明显接受米芾跳掷迅捷的运笔方法外,还把米芾的章法图式所确立的众多手段做了更大的强化和夸张。

如欹侧角度的极大夸张,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欹侧对比角度最大的书家,在行轴线上更是极尽变化之能事,“在米芾的基础上,把轴线演绎得更加丰富自如,并配合字结构的变化,使作品跳荡腾挪,表现出宏伟的气势。”但从另一角度看,王铎这种图式的过分夸张和变化,也相应降低了其格的提升而显得造作和刻意。

米芾章法图式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意义启示

米芾书法经历千年而不衰,在当今如火如荼的书法热潮中,米芾书法更是历久弥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学米高潮,当代很多书家均从米书中取法。然纵观当代学米现状,大多为吸取米字的字形体势,而对米字的章法图式则少有关注,故笔者认为对米芾章法图式的学习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尚有待重视和深入。

对米芾的学习我们首先要学习米芾的精神。米芾的精神不仅是创新的精神,更是一种深入和敬畏传统的态度。正是这种深入传统,又不与人同的精神,再结合米芾自身的性情、个性特点,才形成了米芾独具魅力的章法图式特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率性、激情、表里如一、字如其人的立体的、丰满的米元章。

其次才是具体的技巧。技巧上除了各种用笔、结字、用墨等具体技巧外,我们更要着眼于对米芾章法形式的学习。特别是米芾章法的整体观,米芾论书,主张字不作正局,正侧俯仰,“须有体势乃佳”。米芾书法在以晋唐作品为参照系的宋人眼中,结体左右倾侧,摇曳多姿,夸张变形被视为极端,而在我们当代人眼里却已是见怪不怪,相当平正了。所以在我们当代书法创作中如何在章法形式上作一些大胆而深入的探索,也应是米芾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当然在当代书法所谓的创新探索中,我们要时刻警惕一些尚未深入传统,甚至完全否定传统的所谓结字创新、章法创新和形式创新。因为由技进乎道,如何保持和提升书法的品格始终是我们古今所有书家永远的追求。

笔者断断续续学习“米”字期间在学习上走了很多弯路,然在习米过程中对其章法形式的关注始终没停止过,有一段时间也曾尝试所谓的形式创新,终因功力不逮走向流俗和狂野,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复归正道。近几年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成熟,自感自己所要的东西渐渐明晰,我一直向往着一种结合自己的心性、笔性及审美个性, 在自由率性地挥运中又不失法度和古雅品格的章法图式。然就当前的创作看,与心中的理想相距甚远。

声明| 分享旨在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王瀚书道】公众号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