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媒体写作,内容持续输出的秘密:“四字诀”】

 蓝天白云tofwsu 2020-05-05
想写出好文章,与平时我们的阅读体会、语言积累是分不开的。
总体说来是在坚持“四字诀”即:读、思、观、用的长期实践中训练培养出来的。这里所说的“读”是对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积累;“思”是对知识精华的消化、吸收;“观”是对写作素材的搜集、挖掘与积累;“用”则是思想和智慧火花的进发。读、思、观、用相互紧扣,缺一不可。只有充分掌握这“四字诀” 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不断付诸于实践,自媒体内容写作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1、读:博览群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随着阅读的增加,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自如地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创造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首先要读好书。一篇经典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一定要反复诵读,反复领悟,一定要读熟,读懂,读透。经典文章至少要读三遍:识读(认识字词,整体感知),解读(理解内容、主题、文脉、思路),赏读评价(学习语言技巧,谈看法,提问题)。要坚持自读、自解、自悟、自得。
如鲁迅的杂文、散文,冰心、巴金、老舍、漠泊桑、高尔基等人作品,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科技期刊等。
2、思:勤记多背
在阅读的时候要多思、勤思、善思,不要停留于看文章本身。在精读文章时,如有感想,即刻写下读书笔记不能迟疑,否则放下书本,转瞬即逝,再找却难。《文赋》提到“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陆机认为观察事物可以引起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引起文思。随着阅读的增加,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文章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自如地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创造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读书笔记以增强机器是必要的,因受时间精力等方面限制,光靠脑子记忆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加强书面表达,需要挖掘思想深度,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要背下阅读中发现的优美词句,段落。或者是格言,或者是名言名句,细细琢磨,在今后的写作中适当运用,增加文彩。
写作知识与能力来自于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写作素养等在内的诸多知识的积累提高的过程。阅读名家名作,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知晓各种句式,掌握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通过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情趣、意志投入作者的情怀,与之相融。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必须调动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
投入,只有这样,读的吸收才能辅助到写的倾吐上来。
3、观:体验感悟
在平时的阅读中,必须将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而薄发。勤记多背善思,积累好词好句好文章,接下来就要搜集身边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什么形象、概括、虚构、想象,都只好“停工待料”。有的人写文章时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素材往往缺乏新意,陈词滥调。
要善于搜集、挖掘与积累身边写作素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生活中的材料。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纯朴的民风、古老的习俗、忙碌的农事,身边这些习以为常的场景就是我们很好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我们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通过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感悟,写出形象生动、真情实感的文字来。当我们掌握并长期坚持搜集、挖掘、积累身边素材,就可以解决写作“无米之炊”的问题。
4、用: 写下点点滴滴
书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做法。“多读乃借人之功夫。”这里说的“功夫”,就是指别人的写作方法。读多了,写多了,仿的次数也就多了,慢慢就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且能有所改进和创造。平时自己要多写,才能锻炼表述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驾御框架的能力。随身带个小本子,笔述最有感触或有趣的情节。如就收看一部电影、电视,收听一则广播⋯⋯通过回忆把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勤于练笔,训练能力。勤于动手写、大胆写、勤于写,这样我们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就会舒畅。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加强日常练笔。如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下雨了,刮风了⋯⋯凡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随时记录的意识,记下对人、对事、对物的见解和点滴感受。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饱览诗书,阅读积累,对于写作来说,意义非凡。掌握好阅读积累“读、思、观、用”这“四字诀”,阅读丰富积累深厚,其文章文采飞扬,定会比同龄人感情更有热度、思维更有深度、思想更有高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