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品读: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

 沅芷澧兰52999 2020-05-05

     (一)写在前面: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他的祖父目不识丁,父亲也目不识丁,母亲也是文盲。不同的是,母亲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文盲。母亲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凭着做母亲的本能,她认为,读书对于她的孩子们总归是有益的事。生活再艰辛也支持孩子们买书、读书。沐浴在这样伟大的母爱中的孩子,自然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一切有营养的知识。最终,作为儿子的梁晓声,“出息成个写书的人”。

  

     (二)原文品读 :   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梁晓声)

      1949年9月22日,我出生在哈尔滨市安平街一个人家众多的大院里。父亲目不识丁,祖父也目不识丁。

      母亲也是文盲。但母亲与父亲不一样,父亲是个崇尚力气的文盲,母亲是个崇尚文化的文盲。对我们几个孩子寄托的希望也便截然对立,父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靠力气吃饭,母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成为靠文化自立于社会的人。希望矛盾,对我们的教育宗旨、教育方式便难统一。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严厉的训斥和惩罚,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则注重在人格、品德、礼貌和学习方面。值得庆幸的是,父亲常年在大西北,我们从小接受的是母亲的教育。

      只要是为了买书,母亲给我们钱时从未犹豫过。母亲没有钱,就向邻居借。母亲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凭着做母亲的本能认为,读书对于她的孩子们总归是有益的事。

      我想买《红旗谱》,只有向母亲要钱。为了要钱,我去母亲做活的那个条件低劣的街道小工厂找母亲。

      那个街道小工厂里的情形像中世纪的奴隶作坊。200多平方米的四壁颓败的大屋子,低矮、阴暗、天棚倾斜,仿佛随时会塌下来。五六十个家庭妇女,一人坐在一台破旧的缝纫机旁,一双接一双不停歇地加工棉胶鞋鞋帮。母亲瘦削的憔悴的脸,被口罩遮住二分之一。口罩已湿了,一层毡绒附着上面,使它变成了毛茸茸的褐色的。母亲的头发上衣服上也落满了毡绒,母亲整个人都变成毛茸茸的褐色的。这个角落更缺少光线,更暗。一只可能是100瓦的灯泡,悬吊在缝纫机上方,向窒闷的空间继续散发热。一股蒸蒸的热气顿时包围了我。缝纫机板上水淋淋的,是母亲滴落的汗。母亲的眼病常年不愈,红红的眼睑夹着黑白混浊的眼睛,目光迟呆地望着我,问:“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找妈有事?”

     “妈,给我两元钱……”我本不想再开口要钱。亲眼看到母亲是这样挣钱的,我心里难受极了。可不想说的话说了,我追悔莫及。

     “买什么?”

     “买书……”

       母亲不再多问,手伸入衣兜,掏出一卷毛票,默默点数,点够了两元钱递给我。

我犹豫地伸手接过。

      离母亲最近的一个女人,停止做活,看着我问:“买什么书啊?这么贵!”

      我说:“买一本长篇。”

     “什么长篇短篇的!你瞧你妈一个月挣三十几元钱容易吗?你开口两元,你妈这两天的活白做了!”那女人将脸转向母亲,又说:“大姐你别给他钱,你是当妈的,又不是奴隶!供他穿,供他吃,供他上学,还供他花钱买闲书看呀?你也太顺他意了!他还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咋的?”

      母亲淡然苦笑,说:“我哪敢指望他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呢!我可不就是为了几个孩子才做活的么!这孩子和他哥一样,不想穿好吃好,就爱看书。反正多看书对孩子总是有些教育的,算我这两天活白做了呗!”

      那女人独自叹道:“唉,这老婆子,哪一天非为了儿女们累死在缝纫机旁……”

      我心里内疚极了,一转身跑出去。我没有用母亲给我的那两元钱买《红旗谱》。

      几天后母亲生了一场病,什么都不愿吃,只想吃山楂罐头,却没舍得花钱给自己买。我就用那两元钱,几乎跑遍了道里区的大小食品商店,终于买到了一听山楂罐头,剩下的钱,一分也没花。

      母亲下班后,发现了放在桌上的山楂罐头,沉下脸问:“谁买的!”

我说:“妈,我买的。用你给我的那两元钱为你买的。”说着将剩下的钱从兜里掏出来也放在了桌上。

     “谁叫你这么做的?”母亲生气了。

      我讷讷地说;“谁也没叫我这么做,是我自己……妈,我今后再也不向你要钱买书了!”

     “一听罐头,妈吃不吃又能怎么样呢?还不如你买本书,将来也能保存给你弟弟们看……”

     “我……妈,你别去做活了吧!”我扑在母亲怀里,哭了。

      今天,当我竟然也成了写书人的今天,每每想起儿时的这些往事以及这份特殊的母爱,不免一阵阵心酸。我在心底一次次呼喊:我爱您,母亲!

     (三)读后感悟:

      读完梁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自然回想起早年亲眼目睹的两个情景:

      第一个情景是我在本村亲戚家做客时看见的。那天,我突然听到亲戚邻居母子俩的吵嘴声。母亲连声喝斥,儿子声嘶力竭。奶奶出来挡驾,却遭到孩子母亲一顿臭骂。直到晚上八点多,母子俩还一直数落不停。后来打听,原来是这位孩子“擅自”将买食盐剩下的钱买了一包零食。孩子是某校五年级学生,其母没读完中学便中途辍学,父亲外出打工。后来我一直在反思: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为什么敢与母亲抗衡这么长时间?这位母亲大人为什么要与自己十岁的孩子较真到如此程度?

      第二个情景发生在某学生家里。母亲一直不让看《西游记》小说,该生总要与母亲躲猫猫。一次,该生入迷,被母亲逮个正着,书也被抢:“你只能看学校发的书!”

      耳闻目睹类似事情,我常有震撼、麻木,而又无可奈何。

      当我读到梁晓声的母亲时,更是深有感触:对于同一类事(用钱和看书),以上情景中的两个母亲与梁母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居然迥然不同。看来,一个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在人格、品德、学习方面是多么的重要。父母的文化程度在家庭教育中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的影响、人生方向的指引。在当下拼父母的时代,做父母的,特别是母亲,要拼人格魅力,拼精神境界。一个母亲,虽然不能永远生活在孩子身边,但是,母亲的精神一定不会缺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