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方治疗“眼底出血”医案一则

 健行zhz 2020-05-05
 中医这个东西很神奇,很玄妙,用阴阳五行这些抽象的东西来阐述治病的理论,让人觉的很玄,甚至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但是玄的同时,也很奇妙,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病、症状,都能通过辨证论治给治好。
中医的理论很杂,治法多样,针、药、灸、熨、推、拿、导引都能用来治病,大千世界各种东西都可以用来做药,上至飞禽走兽,下至草木鱼虫,甚至各种矿山、土壤、甚至鸟兽人类的便便都可以拿来入药治疗疾病,听起来有点“丧心病狂”,但是确实是真的。有兴趣者可以拿来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看看。老祖宗把这种很玄的东西留给我们,守护者子孙后代数千年。近代以来西医传入中国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很多年轻一辈不懂、甚至不信中医,当然这不是年轻一辈的错,时代要发展,科学要进步,谁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作为新一代的中医如果死守着阴阳五行的传统理论去宣传中医,很难让新一代的人接受,虽然疗效是硬道理,但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中医在当今的背景下也显得尤为重要。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病例就是这样一种,比较奇怪的,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很难解释的一种情况。是什么情况呢?上图片:

王某某,男,51岁,2018年9月28日初诊:患者诉自2018年初开始,未发现明显的诱因,就出现上述情况,“眼底出血”不痛不痒,平素血压不高,曽于北京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眼科就诊,未明确诊断,也未查到明显的病因,专家告诉患者不必在意,予复合维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奇怪的是治疗虽无明显的效果,但是出血面积也无明显的扩大。这种情况,可能有些人慢慢就习惯了,但患者因为从事对外交流相关工作,对自己的形象比较重视,眼疾虽小,但有碍观瞻,遂多方打听,希望能借助中医把眼疾治好,经朋友介绍,找我看病。刻下症:眼底出血,怕冷,乏力,腰酸痛,无口干口苦,吃饭一般,小便可,大便日2-3次,不成形。舌淡胖,苔水滑,舌底静脉曲张,脉沉缓。
处方:赤白芍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苍术10克,附子15克,桂枝10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4个。
患者服药10付,发来的图片是这样的:

患者十分欣喜。在西医看来的不算什么病的病,中医也有这么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为大家揭秘:
患者的眼底出血,虽然不痛不痒,但也是身体整体状态不协调的表现,当然如果你只盯着眼睛来查,来看,也许你想破头也找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的。当然一个病人会把让他最痛苦的一个症状或体征,向你反复强调,大夫如果说一点不被干扰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你被病人牵着鼻子走,你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一个好中医,起码你忘记了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中医的灵魂”,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患者虽然最想治疗的是眼睛,但不代表他别处没问题。这个患者有怕冷、乏力、腰痛、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这是典型的太阴少阴合病,也就是俗称的脾肾阳虚。同时中医认为所有的出血症状都与瘀血有关,因此诞生了一个只有中医人才懂的词汇“活血止血”。中医认为所有出血的疾病都与脉络瘀血有关,瘀血一方面阻碍正常的血液运行,另一方面阻碍新血的生成,通俗的讲就是瘀血不祛,会影响损伤组织的修复和病理产物的吸收。这很像布置屋子和清理交通拥堵的道理,不把旧的东西清理出去,就很难把新的东西装进去,不把拥堵的物体清理出去,就很难恢复车辆的正常运行速度。
中医是门哲学,道法自然,人体的运行也遵循自然的普遍规律,所以我很反对所谓的虚了就赶紧补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各种补益的药物堆砌而上。治病要分清主次,如果是垃圾多了,道路不通了,就不要着急往里面填东西,总要打扫清道路,才能输送新鲜的原料,这就是中医的祛邪理论的最初来源。当然攻邪也是因人而异,用中医的话就是“辨证论治”,同样是有瘀血,体质壮实的人和体质相对虚弱的人,活血祛瘀的方法是不同的。伤寒论中有活血祛瘀的方子,有很多个,比较有名的如“桃核承气汤、当归芍药散、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下淤血汤、抵挡汤、抵挡丸”虽然都是活血祛瘀的方剂,但各有各的适应症,活血祛瘀药物多性偏寒凉,有些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有的活血作用较强,过用或者用之不当还有加重出血的风险;另一方面,气帅血行,活血是要消耗人体的正气的,因此临床上活血药的使用要非常谨慎,切不可过于猛浪,加重病人身体的负担。
这个病人怕冷、乏力、大便溏,舌淡胖,苔水滑,属于体质相对虚弱的一类,过于峻猛的活血药,不但可能加重他眼底出血的情况,还可能碍胃,影响其脾胃的运化功能。另外患者舌淡胖,苔水滑,中医认为是一种血虚水盛的表现,这个很难用现代医学的术语来解释,但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患者脾虚水饮生成增多,水液相对充足,但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比如红细胞相对不足,仿佛血液被稀释了,所以舌质就表现出淡胖并且水滑的样子了。舌诊在中医望诊中很重要,通过舌能反映五脏、气血津液的总体状况,这也十分神奇了。患者处方以当归芍药散合真武汤、桂枝汤,一方面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同时还能健脾利水,切中血虚水盛的病机;另外当归、川芎、芍药相对缓和,活血养血而不伤正,茯苓、苍术、泽泻与之相配,活血而不碍胃。患者乏力、大便溏为太阴里虚寒的表现,怕冷、腰痛、脉沉缓为少阴表证的表现,脾肾阳虚,用桂枝汤、真武汤合方温通表里之阳,温阳利水、健脾祛湿,扶助正气、调整体质。因此10剂药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们时刻要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法宝铭记心中,不管病人多么奇怪的病症,你要整体审视,抓住病人身体的各种蛛丝马迹,得出整体的证候类型,你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虽然中医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但是也有独特的优势,能治疗一些西医治不了的病。希望能用自身所学的本领,解病人之疾苦,弘扬中医,让中医服务更多的人群,这是我辈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小见解与大家分享,希望各位师兄师姐、各位朋友批评指正,如果您喜欢本文,请不吝分享和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