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课堂的主页

 湖州厚朴 2020-05-05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9种药性平和的治痹专药】

1、【秦艽】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秦艽地黄汤(治疗皮痹)、大秦艽汤(治疗血虚筋痹)

2、【寻骨风】
【功效】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寻骨风、红糖、米酒(治疗关节肿痛之骨痹)

3、【桑 枝】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主治】治疗四肢拘挛之筋痹、骨痹。桑枝与桂枝、片子姜黄合用能横走手臂,疗上肢痹痛;与牛膝、木瓜、五加皮同用能解下肢拘挛。

4、【路路通】
【功效】祛风通络、利水消肿
【主治】路路通配泽泻、云茯苓、汉防己消肿利水;络脉瘀闭,屈伸不利,可以路路通配丝瓜络、桑枝、橘络、木瓜、红花等舒筋活络。

5、【丝瓜络】
【功效】清热化痰、通经活络
【主治】主用于筋、骨痹。配以淡竹沥、生姜汁、姜半夏、橘络、路路通、露蜂房、白芥子,治疗痰凝阻络之筋骨痹。

6、【牛膝】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熟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主治】配以当归、川芎、活血藤、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丹参等,活血通痹。

7、【海桐皮】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肌行皮
【主治】与五加皮、刺猬皮、露蜂房、地骨皮、炙山甲等配合治疗皮痹;与桑枝、牛膝、木瓜、五加皮、伸筋草等配合治疗筋痹。

8、【露蜂房】
【功效】祛风攻毒、散肿止痛
【主治】对顽痹之关节肿僵疼痛,甚则变形者。

9、【白僵蚕】
【功效】活络通经、化痰散结、驱风开痹
【主治】痰凝血滞型之皮痹、骨痹。骨痹关节变形者,可配熟地、当归、鸡血藤、活血藤、鹿衔草、骨碎补、怀牛膝等益肾强腰壮骨之品,及搜风剔络、逐瘀开痹的虫类药物。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胃痛方】

【药物组成】 砂仁,香附,陈皮,党参,白术,半夏,白芍,山楂,石斛,丹参,三棱,甘草。

【功效主治】 养阴止痛,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阴亏,脾不能运胃不能纳,之脘腹隐痛,腹胀纳差,喜温喜揉,口干少饮,口中乏味,大便时结时溏,舌苔白微腻,弦缓或弦细等。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鼻炎的五种辩证及其代表方剂】

1、【肺经郁热,鼻窍不利】

症状:鼻塞呈间歇性,语声重浊,涕不多,性黏稠或带黄色,头晕头胀,咽干,咳嗽,痰少而黄稠,不易咳出,甚则出现张口呼吸,烦躁,影响睡眠等情况。舌红,苔薄黄,脉数或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通窍。

代表方剂:苍耳子散加减。

2、【肺气虚弱,风寒外袭】

症状:鼻塞呈交替性,或鼻塞时轻时重,鼻涕黏稀,遇寒时症状加重。检查见鼻内黏膜肿胀色淡,且伴有咳嗽痰稀,气短,面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浮而无力。

治法:补肺益气,散寒通窍。

代表方剂: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加减。

3、【肺脾虚弱,湿浊不化】

症状:鼻塞声重,鼻涕稠而量多,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可见纳差便溏,胸脘闷胀,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渗湿,化浊通窍。

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味。

4、【脾虚肺燥】

症状:鼻腔黏膜萎缩较甚,鼻涕腥臭如浆如酪,或有黄绿色脓痂,头重头痛,食少腹胀,疲乏少气,大便时溏,唇舌淡白,苔白,脉缓弱。

治法:补中益气,养血润燥。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5、【邪毒久留,气滞血瘀】

症状:持续性鼻塞,鼻涕较多,黏黄或白,嗅觉迟钝。检查见鼻腔内黏膜肿胀,硬实,呈桑椹样。全身症状可见言语不畅,咳嗽痰多,脉弦细或涩,舌质暗红或有瘀点。

治法:调和气血,行滞化瘀。

代表方剂:当归芍药汤加味。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4个治疗眩晕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伴有舌苔白腻,咳痰,头重如裹者

小柴胡汤加减——伴有怕风,乍热乍寒(或者寒热往来),口苦,目眩,脉弦者

补中益气汤加减——伴有乏力明显,困倦,短气,舌淡红,薄白苔者

滋水清肝饮加减——伴有腰膝酸软,主观症状较多(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舌红,少苔,脉细者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调治上肢疼痛经验方一则】

配伍:赤芍,当归,羌活,桂枝,炙甘草。兑入少量温黄酒,效果更好

适用人群:一是肩颈部、上臂不敢见风,否则就疼痛、发紧、肌肉僵硬、屈伸不利。二是肩颈、上臂局部的顽固性疼痛,痛处不移,遇寒则甚。就患者的舌象而言,若不见舌红、苔黄腻,或者燥苔,或舌红少津。

禁忌:肝肾功能不全,孕期、经期,阴虚有热者不适合。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中药配伍——相辅而行,互发其长】

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其作用,如化湿结合理气,发汗结合通阳,包括上下、表里结合,以及相须、相使等在内。这类在临床上最为多用,例如:

苍术——厚朴
平胃散,燥湿行气。

豆豉——葱白
葱豉汤,散寒通阳。

半夏——陈皮
二陈汤,化痰顺气。

杏仁——贝母
桑杏汤,顺气化痰。

知母——贝母
二母散,清热化痰。

枳实——竹茹
温胆汤,和胃止呕。

木香——槟榔
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

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散,纳气。

黄芪——防己
黄芪防己汤,行皮水。

人参——附子
参附汤,温补元气。

黄芪——附子
芪附汤,温固卫气。

白术——附子
术附汤,温补中气。

附子——茯苓 (相使)
温肾利水。

黄柏——知母 (相须)
清下焦湿热。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反流性胃食管炎方】

桂枝类方
【方剂】桂枝加桂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主治】中焦虚寒诸证。

柴胡类方
【方剂】四逆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主治】肝胃不和诸证。

半夏类方
【方剂】小陷胸汤、半夏厚朴汤、大半夏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主治】痰湿诸证。

泻心汤类方
【方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乌梅丸、附子泻心汤、黄连汤。
【主治】寒热错杂证。

茯苓类方
【方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五苓散、真武汤。
【主治】水饮内停证。

其他方剂
【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橘皮竹茹汤】降逆止呕,益气清热。

【旋覆花代赭石汤】降逆化痰止呕,益气和胃补中。

【奔豚汤】和胃降逆,活血消瘀。

【麦门冬汤】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百合地黄汤】滋阴清热。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药中“将军”大黄的10种配伍】

茵陈+大黄——清热利湿,退黄利尿——治湿热黄疸

金钱草、大黄——清热消炎,利胆消石——治胆囊疾病

红藤、大黄——清热散结——治肠痈肿块

花蕊石+大黄——清热散淤,解毒退肿,解毒退肿——治热实血证

甲片+大黄——祛淤散结,消疮通络——治血淤癥块

葛根+大黄——调理脾胃气机——治痢疾

附子+大黄——温阳泄热,平呕止吐,利尿泌浊——治关格呕吐

黄芪+大黄——益肝退黄,扶正祛湿热——治单项胆红素增高症

五味子+大黄——清利湿热,降酶益肝——治谷丙酶增高症

芒硝+大黄——清热导滞,攻下通便——治燥热便秘或热结旁流(PS:祛邪重药对,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肝胆犯胃案】

赵某,女,50岁。呃逆,胃脘胀满。舌淡暗,苔白,脉弦滑。

既往病史:胆囊切除术后半年。

辨证:肝胆犯胃。

治法:疏肝利胆和胃。

处方:半夏,厚朴,陈皮,枳壳,佛手,香橼,柴胡,郁金,焦三仙,甘草。

二诊:呃逆减,胀满轻。上方又取7剂。

三诊:已无呃逆,胃稍有胀满。一诊方继服7剂。药后病愈。

按:胆犯胃,肝乘脾,犯胃则呃逆呕吐、脘痞胁胀,犯脾则腹痛泄泻、大便溏薄。此案患者虽然胆囊切除,但仍有胆输不利,肝气犯胃,胃失和降的症状,仍应以疏肝利胆和胃为主。

方中柴胡、郁金疏肝利胆;半夏、厚朴、枳壳和胃降逆;香橼、佛手、陈皮理气和胃,其中香橼、佛手又有疏肝之功;焦三仙消食助运;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利胆和胃之功。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鼻炎案】

刘某,女,40岁。自述反复发生鼻塞、鼻痒,流清涕3年,伴阵发性喷嚏,嗅觉减退。全年发作。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症见喜热而恶寒,神倦乏力,语声低微,体质清瘦,面色 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中医诊断:鼻鼽。

辨证:正气虚弱,卫表不固。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脱敏。方药:生黄芪,防风,白术,当归,柴胡,桂枝,白芍,郁金,干地龙,蝉蜕,乌梅,甘草。

每日1剂。7剂后症状有所减轻。继服28剂后,症状全部消失。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语】针对过敏性鼻炎之正气虚弱,卫表不固,感受风寒异气之病因,采用玉屏风散加减,以达益气固表、祛风脱敏之效。方中黄芪补益脾肺;更佐以当归温补气血,以白术健脾固肌,并以郁金疏肝和脾,等量桂枝、白芍一开一合,调和营卫,以防风疏散风邪,柴胡升举阳气;地龙走窜而祛风通络,干地龙、蝉蜕脱敏;乌梅敛肺收涩止涕。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数千例,基本3个方子搞定】

1、寒痹型

腰部及下肢疼痛,受寒则重,得温则舒,常常伴有颈部僵硬,口淡,舌淡苔白,寸脉浮。

选方:葛根汤加味。

用药: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制川乌,黄芪,细辛,牛膝。

2、寒湿型

腰部及下肢疼痛,重着,口中黏腻,舌苔厚重,脉两尺弦紧。

选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甘姜苓术汤加味。

用药:麻黄,附子,细辛,干姜,茯苓,白术,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延胡索。

3、瘀血型

患者常有外伤病史,腰部及下肢疼痛,夜间加重,舌有瘀斑或瘀点,脉弦细涩。

选方:身痛逐瘀汤加味。

用药: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醋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
二甲医院内科医师
【丹参与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活血化瘀不在话下】

1、丹皮+丹参

【功用】二药相配,同类相济,凉血清热,行瘀消肿,调经止痛。主治热入血分之出疹发斑,吐、衄、下血等症;血热瘀滞,妇人经闭、月经不调等症;热入阴分,低热不退等症。

2.丹参+葛根

【功用】二药相用,凉血祛瘀,生津止渴。主要治疗糖尿病之血脉瘀滞,口渴,舌红暗;或冠心病,高血压,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等。

3.丹参+茜草

【功用】二药相配,清热凉血,散瘀消癥,能行能止。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肿大,妇人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4.丹参+生山楂

【功用】二药相伍,活血祛瘀,消脂化积。用于治疗痰瘀互结所致之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

5.丹参+当归+川芎

【功用】三药相配,养血活血,行气止痛,攻补相兼。用于治疗血瘀络阻所致诸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之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肺炎等。

6.丹参+当归+王不留行

【功用】三药相伍,养血活血,消癥散结,消补并用。主要治疗妇人经闭,月经错后;男性前列腺增生所致排尿不畅等。

7.丹参+三七

【功用】二药相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互相促进。主治胸痹心痛(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跌打肿痛等。

8.丹参+乳香+没药

【功用】三药相伍,同类相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血脉瘀滞之各种疼痛,如胃痛、痛经、胁痛,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