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带韭黄粉带葱”, 相信只要是广州人, 这一场景肯定深感熟悉。 事实上,作为传统的粥粉面的一种固定搭配,这里头的学问很有讲究。点心泰斗陈勋老先生就说,“米粉不可带韭黄,只能配葱”,其中的缘由可谓汇聚了粤菜文化的大智慧。 搭配 有些东西不能混搭 面条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食用历史都很悠久,反倒是我们南粤一带,面条并不算土生土长的食物。毕竟,我们没有种植小麦的天时地利,因此米制品“米粉”才是我们的土特产。而说起我们吃面吃米粉,有一个习惯是大家都习以为常却很少留意的: 那就是,面要带韭黄,米粉要带葱。 按照平时我们的饮食习惯,除了对葱姜蒜特别讨厌的人以外,“面带韭黄粉带葱”几乎是一种搭配定律。其中,广式云吞面若果不带韭黄,那几乎可以判定它是一碗“不合格”产品(本报1742期20版曾详细探讨过); 与之相似,牛腩米粉不放葱,虽然不至于有少了“灵魂”的感觉,但吃起来总会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还有一点就是,根据老一辈的饮食习惯,大家似乎很少见到面里带葱、米粉里放韭黄的情况。其实,这与它们之间本身就是固定搭配、不可混搭的原因有关。点心泰斗陈勋老先生就曾解释过:“米粉不可带韭黄,只能配葱”,而“葱最好不要加进面里去”。 这里头, 究竟有什么学问呢? 解构 色香味形各有各搭 根据陈勋老先生和粤菜老厨李镜正的介绍,这一丁小东西,关乎了面和粉整体的“色、香、味、形”。 这是一碗“犯了大忌”的广式云吞面 首先,从色泽上说,面配韭黄,两者皆是黄色,求一和谐;而米粉配葱,绿白相间,也是一种和谐。至于有人喜欢把葱也放进韭黄,实质上犯了广东人的一个大忌:黄和绿是不能随便配在一起的,寓意不好,要不怎会有“黄绿医生”的说法? 所以,云吞面里,甚至连青菜都不能放。 其次,在香味上说,韭黄惹香,与蛋面、纯面结合,都可以挥发出一股自然气息,尤其是配广式云吞面时,虾子汤本身就咸腥,韭黄可以让汤底更浓香,反之葱就因为味道太过霸道,抢了面和汤的底味。 而米粉和葱,因为传统广式米粉的汤水较浓,如腩汁、南乳猪手汁等,往往含有较多的肉质微粒,葱可以增香解腻,但韭黄却会令香味变酸。所以两者不能互换。 再者,从最重要的味道上来说,韭黄的味道清淡,口感吃起来更为鲜嫩,与面条的味道可谓相辅相成,尤其是韭黄的微甜,可以使麦制品的面条呈现出更突出的麦子甜味。而葱由于味道微辣微呛,可刺激米制品的米香味,从化学上说它能令米浆里的葡萄糖更易分解,所以吃起来更为可口。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米粉配上韭黄,很容易产生酸味,这是由于米浆的葡萄糖和韭黄的化学物质结合后,再度产生酸味物质。所以,除了广式布拉肠(例如韭黄牛肉肠)中会加入韭黄之外,很少见稻米制品中会放入韭黄的。由于拉肠表面覆盖了一层油脂,可以阻断葡萄糖和韭黄的暂时结合,不过一旦拉肠放凉之后,酸味就会慢慢释放出来。 因此,在传统粤菜粤点中,往往会避免米和韭黄的搭配。 最后在形态上,韭黄因为相对柔韧,而面条也较为细长,所以即使粘上了韭黄,面条依然呈一整体细条状;而米粉若果配韭黄的话,不但更容易粘到上面,而且显得非常突兀,纠缠的感觉让吃的人会感到很不愉快。相反,葱粒往往粘性较低,不容易附着在米粉上,大多给人点缀的感觉。 尽管是小小的韭黄和葱, 但在面和粉的搭配中, 它们体现出来的, 其实是古人对饮食的经验浓缩。 不得不佩服, 他们“食”在大智慧。 END 图文 | 冯睿峻 部分图片来源 | 综合网络 编辑 | 某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