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卿云馆·09 | 武侠大宗师:徐克眼中的张彻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5-05
09
徐克根据胡金铨的《龙门客栈》翻拍了《新龙门客栈》,后来又续拍了《龙门飞甲》,许多人据此以为徐克深受胡金铨影响,这话固然不错,但徐克却自以为“其实受张彻影响更大”。下面我们就通过徐克的一篇访谈,来认识一下与胡金铨同时代的另一位武侠片大宗师张彻,看看他给徐克、给中国电影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武侠大宗师:徐克眼中的张彻
魏君子  访问


其实张彻的电影里面,男性的浪漫、互相的友情、两肋插刀的那种感觉是很强烈的。无论他拍历史题材也好,现实题材也好,他的男主角常常给我们感觉那种对生命、对友情的完全投入。


张彻(1924—2002):一代武侠片宗师


张彻电影是青少年成长的浪漫精神体验
电影圈永远有张彻。我觉得张彻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我们十几岁的少年时期,给我们一段很长的中国电影的体验,这种体验跟过去我们看胡金铨导演也好、李翰祥导演也好的体验,是不太一样的。到张彻电影的时候,他完全是另类的。这种另类对我们来讲,是成长中激励人的某种冲动。我觉得里面的浪漫,跟我们青少年成长的一些情绪常常很像。长大之后,也许经过年纪、生活的体验变化,我们看他的电影或许不是那么认同和深入,但我们还是很怀念,他带给我们很强的光荣的回忆。
我小时候看张彻的电影,最早有印象的是《边城三侠》(1966),那时候我十几岁。我记得《边城三侠》当时画面的开场,就是三个英雄跟骑兵打的一个慢镜头。看到三个人物都很大块头,感觉很特别。看《独臂刀》(1967)的时候就觉得太好了,终于看到一部中国电影、武侠电影让你很兴奋的。因为以前我们看很多武侠小说,听很多武侠故事,可在电影里面看,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把它联想到我们的一些阅读经验,因为基本上银幕没有给我们东西。那看到《独臂刀》的时候,就觉得把以前的阅读经验放下来,我们完全以电影的角度去看,也是带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体验。所以那段时间对张彻就开始有什么电影,就看什么电影了。
王羽在《独臂刀》中的扮相

我觉得张彻走的是一个很突破、很创新的路。胡金铨导演走的路,是比较让我们返璞归真,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张彻导演的作品有时候会让你感觉可以是世界的,不光是中国的,但是胡导演的一定是中国电影。因为从戏剧人物的描写和故事的结构,张彻的戏给你的感受就是很强调这种人物的感觉。也许胡导演是做很多历史资料搜集和研究,那张彻导演就比较自由,感觉是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拍清装的话,也是长头发,不理历史的。

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看张彻导演的电影,就是连他镜头怎么用,我们都差不多很熟悉。姜大卫出场位怎么样啊,狄龙出场位怎么样啊,音乐是怎么样啊,我们基本上很熟悉的。但张彻导演有个很有趣的习惯,用同样的音乐,没变过。服装他也许也没怎么变,而且所有的主角都是白衣服,连死的时候都是白衣服。逃不掉那个感觉。我觉得这点就变成他必然的一个语言,所以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学习过程。我们在那段时间看电影,就基本上体验了张彻给我们电影的一个感觉,体验张彻给我们精神的一种状态。在张彻电影里,他给我们不断地重温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某种感觉。
张彻与狄龙在《刺马》片场


从《独臂刀》到《刀》
我记得当时我看《独臂刀》的时候,我很兴奋。这给我一种中国新电影的感觉,中国电影有了一个新的空间、风格和路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兴奋的路线。这个电影给我这么深刻的感受跟影响力,我就很想把这种感觉拍成电影。可是因为我不能够照搬拍《独臂刀》,而且我觉得版权也有关系,就干脆把它叫《刀》(1995)。我觉得这里面完全充满了我童年看他电影的某种感觉,我是把这种感觉放到电影里面去。

因为以前我在纽约的时候拍纪录片,我觉得纪录片的手法拍电影是很有益的。可是,用纪录片的手法去拍电影很耗时间、很耗胶片,而且也很耗演员的精力。因为演员要不断挖掘人物在一些处境里面的真实感觉,反映成一些故事片断里的某种感觉。他不一定靠对白,也不一定靠视觉上的帮助,他可能就是人本身的一个基本原型。所以挖掘那个东西出来很花时间,而且在演员身上可能要做很多工夫,我一直都很想拍摄这种感觉的东西。后来有机会,我觉得我可以试一试,把一部武侠电影拍成一部纪录片的风格,就尽量去这样做。虽然《刀》未必是很纪录片,但已经摆脱了我一贯的一些习惯。当时我拍《刀》也遇上很多困难,因为这样对摄影师很不利……摄影师是第一次做摄影的,是从摄影助手变成摄影师的金星(即姜国民,又名姜国文)。
《刀》剧照,该片灵感来自张彻的《独臂刀》


当时我对金星说你应该从纪录片开始拍,他就很担心。他说这样子感觉好像抓不到,变成不会拍电影、乱拍一通这样子。所以当时我也遇上困难,变成很多纪录片的手法没有再跨进一步把它强化,但是我已经尽量这样去做。比如说我让演员去演,然后我叫摄影师去找演员演技的各方面。我当时用一个耳机跟他讲话,你看谁在演什么,你尽量过去那边找焦点。然后这个戏拉回来,看谁在演什么,这样来控制拍摄的过程。那演员方面我也尽量说,好,我给你对白的大概意思,可我不是给你对白。比如说你进来肚子饿,三天没吃饭,你大概想说其实你不喜欢吃牛肉,你心里还不介意吃牛肉,进来做这个事情。那演员后面也很担心,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讲什么。

其实那个体验是挺好的。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正好是有这个机会可以让我试一试。比如《笑傲江湖》(1990)、《黄飞鸿》(1991)、《东方不败》(1992)不能试,那个是已经拍过的、留下来的一个系列。如果用纪录片拍的话,观众看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说这部电影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不是这个导演发神经了?或者怎么样。可是如果完全一个新题材的话,你就可以去尝试一下这个手法,再让观众去体验,到底这个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徐克的《刀》采用了粗粝写实的纪录风格

我不知道张彻有没有看过《刀》。可能我不敢问他吧,因为实在很多元素是从他《独臂刀》来的。


《英雄本色》与张彻电影的真诚与热量
我觉得甚至现在来看的话,在其他的电影里面,我也许都能找到张彻导演的一些痕迹。其实张彻的电影里面,男性的浪漫、互相的友情、两肋插刀的那种感觉是很强烈的。无论他拍历史题材也好,现实题材也好,他的男主角常常给我们感觉那种对生命、对友情的完全投入。这点上,我觉得为什么当时我们拍《英雄本色》(1986)就是……其实当时没有特别说去模仿这种情怀。其实当时我们觉得,那个年代里面缺乏一种自我牺牲的东西。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很多电影都是去占别人的小便宜,没有说我担当起这个挑战,去做这个事情,然后为了一个事情我牺牲自己,没有。当时我们好像很久没看到这种电影,其实很久没看到张彻导演的电影。
《英雄本色》的原型是龙刚的同名作品,但贯彻了张彻的精神气质

所以我们拍《英雄本色》的时候,原来的原型是龙刚导演的《英雄本色》,其实我们拍出来的东西是张彻的元素。当时看了之后我们就觉得很满足,当然吴宇森也很满足,因为他把他自己最强的能量建立在他的《英雄本色》里面,很满足。我记得在看试片的时候,很多新艺城的同事还说,这个电影可能不行。因为它不够像一些同类电影里面那么刺激。比如说,同一类型的电影里面可能表现很野蛮的男性挑战什么的,就你们的电影里都这么斯文,穿风衣还戴墨镜,还抽雪茄,这什么黑社会电影啊。但是真的我们当时追求的,后来回想起来其实跟张彻很有关系。慢慢张彻导演跟吴宇森导演越来越密切的这种电影一部部也浮现出来了,后来我们在延续张彻导演的一种精神和气质。比如说从《英雄本色》到后面也有一大堆讲男性的电影,就好像没有那么淋漓尽致,也没有这么让人感觉到很痛快。我不知道是我们追求的标准没有提高还是怎么样,我觉得可能是需要某种作者针对那个事情的真诚跟他的热量。张彻导演有真诚、有热量,吴宇森有真诚、有热量,其他导演我觉得还是很需要这种真诚、热量的。
周润发在《英雄本色》中的扮相


E

本文选自《武侠大宗师:张彻》
魏君子  主编


张彻从影四十余年,始终在武侠片领域勤奋耕耘,先后培养数代动作明星,暴力美学影响至今,对香港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的类型开拓与产业繁荣厥功甚伟。本书作者先后访问吴字森、徐克、杜琪峰、王羽、姜大卫、狄龙、陈观泰、李仁港等张彻生前弟子、好友,由他们的追忆来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把所有生命热情都投入电影的武侠片大宗师形象。此外,本书还全文收录张彻本人的重要著作《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及影评人对他的二十部代表作的独到点评,系统揭示了张彻的电影观念和艺术成就。本书由大量第一手材料构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香港电影、武侠电影不可或缺的著作,广大影迷、“邵氏控”不可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