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果果w65k9gp8te 2020-05-06

《易经》里给我们的告诫,早懂少吃亏,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导着我们的生活,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易经》不仅是一本“奇书”,也是关于人生问题的“答案之书”。

以前听人这么说《周易》的学问博大精深,我还不太理解,直到后来,我听到一位老人家这样说过:

我们从出生、上学、工作、结婚,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其实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提示

因为《易经》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种人生剧本,而你的每个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它早就帮你推演完了;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很多事情,看似是运气,其实根本有迹可寻。

我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年纪大了却没有福气享。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遗憾,人到了50岁的坎儿,却过得凄凉,看到别人三世同堂、儿孙绕膝,心里好生羡慕,却又无可奈何?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一个人晚年能否过得幸福,很多因素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当我们到了50岁、60岁最怕突然得到这三样“东西”,得到意味着失去,晚年的不幸福,也是因为被这三样东西所拖累了,所以要及时甩脱,你有吗?

《易经》:如果我们能沿着《周易》指明的这条“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够元亨利贞。《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一、第一样东西:孤独

年纪大了以后,你是否常常感觉到孤独?即使身在闹市,也依然深感孤独,在这种孤独的状态下,我们常常会感到不愉快,我们有时会寂寞、郁闷、焦虑、冷漠或者绝望,其实这是一种精神空落感。

《易经》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孤独,确实可以毁掉一个人,但有时也能使一个人得到升华,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孤独。

有的人以孤独为乐,他们并不想融入到嘈杂的人堆中。而有的人,希望感受热闹的气氛,却被迫的孤独生活,从而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是啊,当我们到了50、60岁,大部分人都希望儿孙绕膝,过上热热闹闹的生活。此时我们最怕的,莫过于得到“孤独”,因为我们太讨厌孤独给我们带来的焦虑和绝望感。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甩脱“孤独”,避免被孤独所拖累。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比方说:

如果你尚且年轻,那你应该与子女关系交好,不要过分为难女婿或者儿媳,抱着家和万事兴的态度去相处;其次,我们要学会培养一部分兴趣爱好,比如钓鱼、跳广场舞、爬山等等,以避免当我们一个人时,会因为无聊而感到孤独;最后,要学会修心,用《易经》的那句话劝导你:“人生哪有多如意,凡事只求半称心”,想开点,内心自然能愉快起来。

二、第二样东西:病魔

人到50、60岁,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要说我们老了,比起那些七老八十的人,我们也还算年轻。此时我们最怕的,就是被“病魔”缠身,那样,我们的余生,都可能在凄凉中度过了。

《易经》:身体健康,起居有节,能延年益寿。生命没有节制,往往缩短生命。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人年轻的时候,往往不太会注重健康这回事,工作忙天天点外卖,也不注重平日里的锻炼,当老的时候,突然发现身体不行了,我们就会意识到:原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健康了!

试想一下,此时我们若失去了健康,被病魔缠身,那我们可能无法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快乐,也可能给儿女们增加过多的负担,我们的心里会难受,吃不好睡不好,那样的晚年还能谈幸福吗?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所以,你应该从此刻起,好好锻炼身体,做到早睡早起,不要总熬夜,饿了就辛苦点,自己下厨做饭。最重要的是,你要多笑笑。

三、第三样东西:倚老卖老

有的人老了,总谈资历,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咄咄逼人、倚老卖老。殊不知,这是我们晚年幸福生活的最大“拖累”。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比方说:有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别人不敢与他过多计较,所以才敢咄咄逼人。

比如一些老人公交车上随意批评别人不让座,别人愿意让座,是一种爱心,不让也是本分,不能因为年纪大了,就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也有的人倚老卖老,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吃的盐比儿媳或女婿吃的米还多,就过多干涉他们生活,不允许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人老了,阅历也应该比年轻人丰富,我们受了太多苦难,都转化成我们温柔稳定的情绪。此时我们不应该再咄咄逼人,你以为那样别人可能更会尊敬你,其实不会,别人可能会厌烦,所以我们应该要聪明一些,甩脱这样的性格,得到就意味着失去。

孰重孰轻,你应该自己拿捏好分寸,方能过上幸福的晚年。

《易经》的智慧需要我们思考,中国人到何时都不能忘了《易经》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于《周易》有着“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但是殊不知,周易的博大精深,岂止是国学范畴,它的包罗万象,放眼全世界,能与之相媲美的,也是寥寥无几。

很多事情,看似是运气,其实根本有迹可寻。

《易经》劝诫:甩脱孤独的性格,把得失看轻,失去就意味着得到

马云演讲时曾说: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经》。

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而故宫就是按照《易经》卦理来设计,蕴含精密数学原理,历经600年风吹雨打,依然屹立华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