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特殊处世之道,有事没事找人借点钱,借还之间有大智慧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5-06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被后人誉为“千古完人”,是封建王朝几千年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立德、立功、立言,做到了古代文臣的极致,不仅一生都是官场不倒翁,更是做到了封侯进爵,善始善终。

然而这样的人也有过窘迫的时候,据说十年京官时期,曾国藩随着官位的升迁、官宅的变大,花销嚼用与日俱增,仅仅在家书中提到其与家人、同乡、同僚借钱还钱的地方便有十一处之多。

比如在翰林院为官时,他曾在家书中曾与祖父、父亲说自己在京城除了俸禄没有其他进项入账,想和家里借钱来维持生计。而除了家里的资助,他升官之后还因为乔迁、房租、下人的工资等问题与同乡借钱,因为不能寄钱回家而特意写家书告明父母,心中多是羞愧之情。

就是这样,身为北漂京官的曾国藩渐渐养成了借钱的习惯,哪怕后来官位升迁迅速,俸禄及各方面进账入项逐渐增多,有事没事他也喜欢借钱,因为他逐渐从中品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借钱看人心,还钱看人品。

具体来说,借钱这种事情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和自己人际关系中的好与坏,借钱中是人是鬼一看便知,还钱亦是同理。

曾国藩甚至还从中总结出了五条道理,堪称我辈楷模:

第一,借钱是人情

儒家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然而事实上这过于理想化,现实一向骨感,酒肉朋友不一定是真朋友,但真朋友一定是酒肉朋友。

君子之交必定意味着双方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很淡,既然没有利益关系,那意味着可有可无,关键时刻又怎会出手相助?反之,曾国藩认为的酒肉朋友并不单单指经常一个酒桌上喝酒吃肉,还指有利益纽带,经常往来,互相之间有利益需求的人,尤其是愿意借钱给你的人,这种人才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愿意拉你一把的人,如此看来,这种朋友是不是更值得交往?

第二,借钱探家底

现在很多人借钱找银行,抵押贷款还不起时家产充公,要么给银行吃利息,本金还了不算完,还得白白搭进去给银行钱。那为什么现在更多人还是愿意找银行?一来是找银行不用欠人情,二来很多案例是借钱还钱伤感情。事实上,曾国藩是瞅着人借钱的,不仅一找一个准,而且借多少刚刚好,也不会超过对方底线。

这个说的便是借钱探家底。你平常有事没事找朋友借点钱,朋友借给你多少你心中有数,和其职业收入、业余收入、家庭条件一对比,不仅能摸清楚朋友家底,也能看清楚这个人的品格,一旦有事情急需周转也能准确找到救星。

第三,借钱编关系

借了人钱就欠了人情,人情往来,我麻烦你一下,你麻烦我一下,互帮互助,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关系不自觉就会越来越密切,如果这种互有益处的人情欠得多了,广泛了,自然而然会形成一张共生共荣的人脉网,甚至因此有了生意上的合作、社会地位上的提携等等,简而言之便是利益团体。

第四,借钱铸信用

我缺钱时找你借了钱,一定按时还、提前还,甚至我不缺钱时也找你借了钱,我也必定按时、提前还。你借给我,不仅是人情还是心意,我也不会亏待你,还你钱顺便送点礼,这样一来一往,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铁,而且有借有还,无形中自己守信用的名声也就打出去了。

第五,借钱熄人欲

身居高位的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自己的弟弟曾国荃等人,有事没事就找别人借点钱,这样有很多好处:

一,身为官员却得找别人借钱,说明你不贪不抢清廉为官,这是踩低自己明哲保身的手段;

二,经常向别人借钱,周边邻居乡亲会认为自己家虽然看上去大户高门,却并没有余财,这叫示敌以弱,也叫混群体,让自身和周围人达成一个阶级水平,避免被仇富、被针对;

三,找人借钱,无形中告诉对方,我不如你,满足了别人的虚荣心。

这便是曾国藩的为官借钱之道,处处蕴含着人生哲理,对人心、人性与人际交往关系的看法与把握堪称宗师级别,颇有种四两拨千斤的从容。

事实上作为一个文能治国武能治军还能教育世人的名臣、名将、名师,关于曾国藩,我们能学习的地方数不胜数,便是近现代以来,也有许多名人如梁启超、任正非等对曾国藩都颇为推崇,将其视为一生楷模。伟人更是说过曾国藩是千古第一完人,可见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有太多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