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蛤蟆的油》——贵人们

 板桥胡同37号 2020-05-06

读完了《经营者养成笔记》、《峭壁边缘》和《蛤蟆的油》,这是今年所读完的第45~47部书。主要写《蛤蟆的油》的读书笔记。

上个月是黑泽明诞辰110周年,所以借来了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顺便还借来了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写这篇读书笔记倒不是为了蹭热点。《蛤蟆的油》这本书我早就想读。而今年看了许多电影,到昨天晚上的《泥醉天使》为止,已经看了95部。而我也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每看完一部电影必须写100字以上的短评。本来想把这些影评也发在公众号,不过想想算了,只是发在了朋友圈和豆瓣。而这95部电影里,由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有15部,可以说是相当喜欢。看过了黑泽明的电影,再反思现在,我觉得电影界在退化。我的观点是,电影应该是一种手工打磨的小作坊产物,而如今的电影工业再也找不出那种味道。

如今大家都知道,由于黑泽明拍戏时强横无礼,又是身高1米8的大汉,所以被合作过的人戏称为“黑泽天皇”。不过我想大家无论如何无法想象,这么一个黑泽天皇,在他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一个女里女气、非常不合群的家伙。书里记载到,黑泽明成名后,看电影时有这么一个镜头,“场景是学校的教室,孩子们都在听课,或是只有一个学生的课桌远离大家的行列,单独的坐在一旁自顾自的玩。我看着看着就产生了莫名的忧郁,同时不由得心慌意乱,再也坐不下去了。我好像见过那孩子,他是谁呢?我突然想起来那是我啊,想到这里我立刻站起来,走着走廊坐在那里的沙发上。”

黑泽明之所以被同学们霸凌,因为小时候智力发育慢,体育也不佳,甚至还爱哭。老师在黑板上讲完题后,经常会补一句,“这道题黑泽君一定听不懂吧”。而晨会的体育锻炼上,黑泽明也常常晕倒,好像是因为听到“立正”的口令过于紧张。而由于爱哭的行为,同学们给黑泽明起的绰号叫做“酥糖”。“酥糖”的含义是两眼泪不干,这个梗出自日本的一首歌。于是,黑泽明只能和同样是爱哭鬼的植草抱团取暖。植草后来成了作家,这对爱哭鬼可真不能让人小瞧。直到中学,黑泽明女里女气的印象在同学眼中也没有改变。虽然黑泽明在剑道和游泳上已经下了一番功夫,但是学校体育课主要考的是腕力,而黑泽明一个引体向上都拉不上去。

就这么一个野比大雄似的酥糖,和后来黑泽天皇形成巨大反差。有时候拍戏间隙,黑泽明还会给剧组工作人员表演扔沙包和翻花绳,令大家大跌眼镜。

从“酥糖”成长到“黑泽天皇”,黑泽明人生受到贵人们的影响。前两个贵人来自家庭,分别是哥哥和父亲。与黑泽明不同,哥哥在学校中地位相当的高,每当黑泽明被同学撕打的时候,哥哥就会赶来为黑泽明撑腰。以至于每次课间都要去黑泽明的教室晃一次,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敢对黑泽明出手。然而虽然哥哥明面上罩着黑泽明,却是相当严厉的家伙,如果其他人不在,哥哥便会痛骂黑泽明的窝囊样。当黑泽明开始学习游泳时,怎么也学不会。哥哥便划船带着黑泽明去湖心,把他推下船,等到黑泽明快要淹死的时候又提他上来。如此反复,黑泽明才学会了游泳。

有一次,关东地震引发大火,黑泽明面对地震惊慌失措,但是哥哥却坦然处之。还斥责了黑泽明一顿,“瞧你的样子,光着双脚成何体统”。之后,哥哥又拉着黑泽明去到处观看大火烧城。黑泽明因此看到了可怕的一幕,所有木材烧成了灰,在窒息的红色中,躺着各种各样的尸体。在这些尸体中,有一具尸体即使被烧焦仍然正襟危坐,简直像是一座佛像。哥哥伫立良久,目不转睛地看着它,自言自语的道:“死得庄严啊”。之后,还带着黑泽明去金铺的瓦砾中翻找金戒指作为这场灾难的纪念。

哥哥本来是家里被寄予希望最大的人,但是考重点学校却名落孙山,从那时起,厌世哲学就占据了哥哥的头脑。他最喜欢《绝境》中纳乌莫夫的形象,主张一切努力都是虚空、无非是坟墓上跳舞的虚无精神。名落孙山其实怪不得哥哥,此类考试通常有许多贵族子弟走后门。在哥哥毕业后,工作是担任电影解说员,并且小有名气。而时代在变化,电影从无声时代过渡到有声时代,这就使得电影解说员失业,从而开始罢工。哥哥也是此时开始走上日本当局的对立面。然而担任罢工委员会主席后不久,就传来了哥哥自杀的消息。

后来黑泽明进入电影界时,一位演员告诉黑泽明,“你和你哥哥模样完全一样。不过,你哥哥是底片,而你是正片。”黑泽明的理解是,正是有你的哥哥,所以才有你这样的弟弟。可是后来这位演员解释道,哥哥和黑泽明容貌一样,但脸上有一股阴郁之气,性格上也如此。而黑泽明无论表情还是性格,都是明朗、阳性。但黑泽明始终认为因为哥哥的栽培,才有现在的自己。

而黑泽明的父亲,则一名陆军教官。父亲教出来的学生,有一位当上了二战时日本的司令。这也就是使得黑泽明免于被征召上战场。家风对黑泽明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用黑泽明的话说,植草是商人家风,回忆童年时全是一些女生。植草童年最有勇气的行为是给女孩子送情书,结果女孩身为警察的父亲找上门来,植草对女生的父亲侃侃而谈自己对女孩的爱。而黑泽明是武家家风,回忆童年完全是剑道和打架。黑泽明最津津乐道的高光时刻,是拿着竹剑挑战野孩子,一打七把对方打得抱头逃窜。最后,野孩子叫来了大人,以至于黑泽明剑道服也没捡就逃回了家。掉落剑道服的情节作为粗齿木屐被用进了《姿三四郎》的电影里。事实上,黑泽明说,只要把饰演姿三四郎的藤田进高度削掉1/3,宽度削掉1/2,再别上剑,那完全就是小黑泽明的形象。而正式进入道场参拜老师,正是因为哥哥名落孙山,父亲把希望寄托在了黑泽明身上。

父亲是一个一丝不苟的、有着武士气息的人。经常因为母亲把鱼头左右摆反而大发雷霆。就和我国以前在船上吃鱼不能翻身的民俗一样,日本吃鱼的摆放也有讲究。因为日本人相信人的灵魂是寄居在腹部的,切腹的意思也是“我把我的灵魂掏出来给你看,证明我的忠心(或者清白)”所以在日本吃鱼的时候鱼肚子如果对着客人将是一种不礼貌。在孩童时代,黑泽明也因为吃饭不合规矩而屡遭父亲训斥。如果拿筷子的姿势不对,父亲就倒拿筷子,用筷子头狠狠地抽黑泽明的手。这样成了黑泽明一丝不苟的性格。

另外,在艺术方面,父亲也给了黑泽明很多支持。日本文化是菊与刀,所以,除了剑道,父亲还让黑泽明上书法课,为黑泽明找了不少优秀的书法老师。黑泽明有一次去朋友家中做客,看到墙上的《枫桥夜泊》,就随口朗诵。朋友非常惊讶,而黑泽明解释道自己并不懂中文,仅仅是小时候父亲带着黑泽明练习过很多著名的诗句。并且父亲还经常带着黑泽明去看西洋电影。黑泽明还记得,自己因为看到拉雪橇的狗被抛弃而失声痛哭,纵使姐姐百般安慰也难以抑制。

并且,父亲还非常支持黑泽明的艺术事业。黑泽明读的是艺术学校,立志成为一个像梵高一样的画家。而家里却尽力支付黑泽明价格不菲的颜料钱。父亲一直盼着黑泽明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而在黑泽明之所以从事电影行业,是因为父亲劝他,“干什么都能获得一种经验”。如果不是父亲的规劝,黑泽明就和电影业失之交臂。在黑泽明从事电影业穷困潦倒,要养不起妻子的时候,也是从父亲那里背了一箩筐米回家。

黑泽明的第三种贵人是老师。说是第三种贵人,其实是由两位老师组成,一位是立川老师,一位是岩松老师。前面也说到,黑泽明小时候被叫做酥糖,一直被霸凌,没有自信。让黑泽明不再被霸凌的,是哥哥;而帮助黑泽明回复自信的,是立川老师。黑泽明还记得当初上美术课的情景,一开始只是随意的乱涂乱画,画出一张奇葩的画来。同学们看到黑泽明的画作都哄堂大笑。而立川老师却一本正经的说,大家应该像黑泽君学习,看看黑泽君的手指,全都染上了颜料,这足以证明黑泽君的认真。从此,黑泽明就爱上了美术课和立川老师。小孩子有了自信后就有了主观能动性,黑泽明居然渐渐的成了班里成绩第一的学生,还被选为班长。而立川老师还把另一位爱哭鬼植草提拔为了副班长。植草和黑泽这两位成功人士日后相聚,都谈到忘不了立川老师的栽培。

立川老师之后被一位新老师替代,这位老师一上任就批评黑泽明的画作颜色不对,而根据想象使用颜色正是黑泽明被立川老师夸奖的原因。这位新老师处处说立川老师的不是,每次黑泽明都用脚碰碰植草,两人心照不宣。最后毕业时,新老师还写了一封感谢信让黑泽明在毕业典礼上读,信中充满肉麻的阿谀之辞。哥哥知道后又重新写了封尖酸的信让黑泽明读,但是黑泽明因为缺乏勇气,还是读了那封新老师的信。

在中学里,黑泽明又遇到一位教语文的岩松老师,每次下面有人私语,岩松老师就会扔粉笔头。粉笔扔光了就笑笑说,没有粉笔就没办法上课,然后就开始侃大山。岩松老师受欢迎的另一点是,在他监考的时候,完全就不在意作弊行为,甚至还会在考试时在教室里和大家讨论这道题怎么做。黑泽明数学相当差,所以每次都盼望轮到岩松老师监考。有一次历史考试,岩松老师出了十道题,而黑泽明只会最后一道,所以他洋洋洒洒的写满了三页答卷。这反而让岩松老师举得很有趣,给了黑泽明满分。

与岩松老师相对的,是让黑泽明非常讨厌的军训教官。黑泽明军训动作不标准,受到了教官的恶意针对。最后黑泽明父亲写了封信,说自己孩子身体不好,要求教官不要再让黑泽明进行持枪训练。而黑泽明也相当叛逆,在上级军队下来视察时,喊口号的黑泽明故意让队列爬在泥地里,或者撞上墙也不喊停。这让教官的脸色很难看。直到中学毕业,黑泽明也没有拿到士官适任证。在领毕业证书时,教官追出了学校训斥黑泽明,黑泽明直接把证书揉成团朝教官脸上扔去,大喊到,你已经没有资格管我。

黑泽明的第四个贵人,就是东宝制片厂的导演,山本先生。说起来很多人都不信,黑泽明进入电影界之前贪婪往大脑里塞美术、文学、戏剧、音乐以及其他艺术知识,好像已经预见了自己将来走上电影这条路,其实根本不是这件事。黑泽明一开始对干电影这行一点也没有兴趣,前面也说到,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在父亲的劝说下,才进入电影厂。东宝制片厂,某次录取副导演,根据公司的要求取了东大、京大、庆大、早大毕业生各一名,还有一名就是有着奇奇怪怪经历的人,那就是黑泽明。而这些副导演在电影厂什么都干,黑泽明一开始还和自己的带教导演合不来,想要撂挑子不干。直到被调到山本先生的剧组,才快乐了起来。

山木导演是一个非常提携后辈的人。在拍片准备阶段,第1步是组织摄制组,山本先生总是首先考虑让谁担任副导演。要提拔新人当副导演的时候,对新人的品格素质一定是反复调查研究,知道得一清二楚后才做决定,但是一经入用的副导演,无论其工龄长短资历深浅,均一视同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山本先生告诫黑泽明,如果想做导演,就要先学基本。于是,手把手地教黑泽明,从剪辑、剧本、音效、布景到运镜。不止告诉黑泽明怎么做,还告诉黑泽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了让副导演积累现场的经验,常常让他们代理导演,有时一场戏只拍一半就回去,后半由黑泽明完成。这体现了对黑泽明的信任,同时也给他犯错的机会,即使毁了自己的作品也不惜。他认为副导演必须要通过犯错成长为导演。不过山本先生忍耐的犯错,是技术层面的错误。有一次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商号,黑泽明却不认得,向演员胡诌这是卖药的招牌,这引起山本先生勃然大怒。

在制片厂的人常常说,黑泽明是和山本先生绑定的,以至于看到了黑泽车站的山火,就开玩笑说,“黑泽和山本总是在一起”(日语谐音梗)。山本先生在《藤十郎之恋》的后期配音,全部委托给黑泽明,但是看过样片之后,却让黑泽明从头返工。在《藤十郎之恋》完成招待会后,山本夫人对黑泽明说:“山本可高兴了,说黑泽君既能写剧本,又能导演工作,剪辑后期配音,全然大可放心。”

以上就是黑泽明遇上的贵人们,这是黑泽明独立制作电影之前的故事。《蛤蟆的油》一路写到黑泽明拍摄《罗生门》,然后告诉读者多说无益,希望读者接下去从电影中感受黑泽明这个人。既然如此,我觉得从《姿三四郎》起的故事就不必再谈。另外提一句,关于黑泽明晚年拍摄的电影《梦》,其中八个子故事不少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源头。我也就不再剧透,留作彩蛋吧。


还读完了《峭壁边缘》。这是金融危机时担任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关于救市的回忆录。总的来说,就是保尔森苦,保尔森累。身为共和党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在最后一年力挽狂澜,之后就被民主党摘了桃子。

一些八卦还是挺有意思。当年雷曼兄弟不是没救,巴菲特曾想出手。但是由于回光返照雷曼兄弟股价大涨18%,所以雷曼兄弟开了高价。巴克莱银行也想收购雷曼兄弟,但是被英国政府否决。雷曼兄弟觉得自己大而不能倒,想要躺在政府身上,结果真的倒了。另一个八卦是,保尔森说自己为了求民主党不作梗,甚至给洛佩西下跪过。


还看完了《经营者养成笔记》。按照柳井正的说法,这是由读者自己完成的书。书上除了柳井正的说法,还有大量空白让读者自己补充自己的实践经验。所以其实字少的可怜。

总的来说:失败的经营者被常识束缚,善于计划,拘泥于教材,陷入思维定势,根据教条回避风险,骄傲自满,好高骛远。总结起来就是纸上谈兵。成功的经营者勇于打破常识,善于试错,以顾客为标准,超脱思维定势,在风险中寻找机遇,不断自我反省,脚踏实地。总结起来就是知行合一。所以书的作用不大,关键还是在实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