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临证亦教育,语言乃法宝今天从武汉过来一个病人,是一家公司的经理,社会地位比较高,天庭开阔,人看起来挺壮实的,略显肥胖。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对于中医的诊断来说,叫四诊合参,不能单凭人的相貌,就把所有诊断定出来。 有些人看起来很壮实,可一摸脉却是空虚的,如果单从外相来论,就很容易误诊。这种脉象通常是壮人虚脉,外强中干,老师称之为盈久必亏。就是父母给他一个好身体,但他却自以为身体好,不去珍惜,长期操劳,得不到休息,却硬扛着,这样的人不病则已,一病都不是小病。很多人平时长时间不生病,但每病一次都特别厉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老师很重视色脉合参,就是望色加上把脉。《黄帝内经》上称之为“能合四脉,可以完全”。 而问诊呢?在任之堂,老师喜欢在跟病人问诊过程中,同时也下医嘱。在诊病时,其实已经在治病,用言语医嘱端正病人的不正确的观念去治病,所以说:“四诊即治病,临证亦教育。”这样跟病人交流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印证自己心中所想,手下所摸到的脉。另一方面提供一些建议时,病人也可以听进去。所以问诊不仅考验到医生的诊断水平,同时也考验到医生下医嘱的水平。因为好的医嘱能够让病人听进去,然后去实行,做到这一点,很多病其实都已经好了一半。 当今社会,心理医生也越来越重要,医生本身就有三大法宝,一是药物,二是针刀,三是语言。很多医生只重视药物或针刀,对语言就不太重视,其实对中医来说,对语言思想的重视,将大大有益于提高医术、疗效。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