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惜资源,保护我们唯一生存的环境——地球

 卧听风铃 2020-05-06

  前几天,我重走齐长城,重踏42年没有踏过的地方。巧遇两个寻挖红参的村人,他们寻挖了将近一个上午,而收货仅有五六斤,问及价格,他们说,3元钱左右,不过他们不是卖的,而是自家人用。与他们告别,许许多多的记忆蜿蜒在齐长城上飘飘浮浮。

  同行的人也有了聊天的话题,因为是同一个年代的人都有过采草药的经历,都说当年遍地的大柴胡、小柴胡、桔梗、白头翁等等都很少见了,当地,不是没有,有的几乎绝迹。那个年代的我们,为了生存,的确是对野生的药材过度挖过,而现在的药材几乎都养殖,红参、桔梗、人参、天麻等等,听好多人说过,养殖的药用效果自然低。否则,一棵野生的人参价格不至于昂贵得令人瞠目结舌。

  于是,我们七嘴八舌议论过度采挖而遭致物种紧缺的话题,当然,好多药材还是遍地生根,那些本身就不值钱,譬如蒲公英。

  在马耳山前意外遇到几个寻挖草药的人,与他们聊过疫情后,他们自称是济宁医学院(日照学区)的教师。在一个路口处,一位老师拿出捎带的工具开始采挖一棵我们称作的“扫帚草”,我看到劝说他,请不要挖这棵,您看,在个路口,挖出一个坑,还少了一棵草,多不好看。他笑了笑,然后从包里拿出他挖过的一棵让我看,一拃长的一棵草,竟然生着五拃长的根,原来是根生植物。我欲想问他这是什么植物,挖的用途,他却先介绍起来。他说他是医学院的教授,负责收集五莲境内的各类中药草的普查,弄些活的标本回去栽培,建立中药草实验基地与科普基地,刚才挖的是棵天门冬,他的解释让我们顿然释误。

  他挖了一会,又突然停下不挖了,自言自语地说,这个根系太大,一不好挖,二是挖出来得好多土去填充。然后微笑着对我说,还是听这个老师的,咱们去多的地方不是路边好挖的地方再找棵。他和他的同伴真的去了天门冬密集的地方又挖了一棵,用带的软纸片小心包裹,收到标本盒的夹层里去。其实,一路走来,那种叫做天门冬的植物遍布山山岭岭,我们误以为扫帚草,一直那么称呼。

  野生的草药,有的遍地,有的几乎绝迹,为自己当年挖过的草药而惭愧,而如今,我遇到挖珍贵草药的人,我会劝说他们,如果是根生的,请保留点根,这类还会慢慢生出来,如果种生的,请留一棵,以便落地来年生根发芽,繁衍生息。否则,多少年后,子子孙孙再也寻不到野生的草药了,更不认识它们。

  不只植物,动物也同样因为环境变化与过度捕捉而成为珍有的稀罕物。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复再生。譬如一种清明过后,自草地里钻出来满野飞舞的金龟子,那种虫子,浑身呈铜黄色,在当地的方言叫“铜孩”。

  记得年少时,只要不刮大风,满坡拾草的人会停留在半山腰等待捉铜孩。太阳隐去,暮色苍茫。我们脱下褂子或者找个松枝,铜孩起飞,满山喧闹捕捉铜孩的玩伴。借着微弱的光线,等待它们求偶时机,在地面的草丛里睁大眼睛捡拾聚在一起的,多数成对,偶尔一堆五六个,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收货半碗的美味。而如今的铜孩,野外几乎绝迹,一是铜孩生长的环境受到大量农药的毒害而灭绝,水污染与土壤污染也是灭迹的因素。

  再说蝌蚪。大约十年前,办公室的同事问在哪里能看到蝌蚪?我们办公室里的人七嘴八舌,都说好像河里不太多,极少见到。我想到九仙山的龙潭峡谷,提议让她们不妨到那里看看。

  近几年户外运动路遇环境没有污染的水库、小河,浮游的水生物会撩起童年的心欢,譬如:蝌蚪、水黾(钩担钩)、小鱼儿。

  蝌蚪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河水遭遇污染。我们当地的近十年,政府部门对河流的整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挖河道,建堤岸,栽上各类花草树木,已改昔日河水两岸垃圾成堆、污水汇集、臭气熏天的面貌,两岸还特意建起步键道,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清水细流,四季长青,三季花香馥郁。

  这样的环境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愿每一个人,为保护这样来之不易的环境献一份爱心。请爱护河堤两边的植物,不要随便折枝,不要随手扔垃圾,更不要把垃圾抛到河内,还有,请不要捕捉河里的水生物,以及岸上的鸟类、益虫类,更重要的是,厂房一定达到排污标准。

  资源有限,需合理采伐,过度采伐,不论动物与植物,破坏了生态规律,自然界的物种会越来越少。心存点点滴滴环保意识,自我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请人人珍惜资源,保护我们唯一生存的环境——地球。

(1672字)

2020.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