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燕菁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传染病。慢性乙肝具有病程迁延、根治率低、易复发、易致严重合并症等特点,直接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及经济造成很大负担。在此,笔者谈一谈关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几个核苷酸类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五种核苷酸类药各有特点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共有五种,分别为:拉米夫定(胞嘧啶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酸类似物)、替比夫定(胸腺嘧啶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及替诺福韦(无环核苷酸类聚合酶抑制剂)。 这些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BV DNA的复制,而达到抗病毒作用。具体包括:通过抑制HBV DNA反转录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的反转录过程;经磷酸化后,使HBV DNA链复制终止。 其中,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阿德福韦耐药率较低,与拉米夫定联合使用耐药发生率更低,但阿德福韦有潜在的肾毒性;恩替卡韦抗病毒能力较强,耐药门槛较高,且可保持较高的HBV DNA抑制率;替比夫定对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替诺福韦对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也较高,且未发现与替诺福韦有关的耐药突变。 使用时间与疗程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在空腹或餐后均可服用,食物不会影响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但高脂饮食可改变替诺福韦的药物代谢,因此建议使用替诺福韦时,应空腹或与清淡饮食同服。对于恩替卡韦则建议患者空腹(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时服用。 核苷酸类药物的疗程根据不同病情有所不同。乙肝e抗原阳性的患者,建议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总疗程至少4年,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正常、e抗原血清学转化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的可能。 乙肝e抗原阴性的患者,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具体疗程不明确,且停药后肝炎复发率较高,因此治疗疗程应长。建议在达到表面抗原消失、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正常后,再巩固治疗1年半(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 关注耐药问题 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据调查,患者自行停药、换药的情况占47%~49%。而治疗依从性差是影响我国慢性乙肝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依从性差可能导致以下后果:疾病复发、恶化,甚至死亡;出现耐药,导致治疗失败,或增大后续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中毒。这其中,患者的依从性低对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影响尤为重要——约40%左右的耐药与患者的依从性差有关。 因此,要密切关注治疗依从性问题,包括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以及是否有漏药或自行停药、自行减量、自行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等情况,以防乙肝抗病毒治疗耐药情况的发生。 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应密切监测患者HBV DNA及乙肝五项,一旦发现耐药,尽早给予救援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一旦检出耐药或HBV DNA开始升高,就加用阿德福韦联合治疗或换用替诺福韦,抑制病毒快、耐药发生少、临床结局较好;对于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发生耐药者,也可加用阿德福韦联合治疗或换用替诺福韦;对于阿德福韦耐药者,可加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或换用替诺福韦,未应用过其他核苷酸类药物者,亦可换用恩替卡韦。 常见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 恩替卡韦 常见的不良发应为ALT升高、疲劳、眩晕、恶心、腹部不适、上腹痛、肝区不适、肌痛、失眠和风疹。 阿德福韦 常见不良反应有虚弱、头痛、恶心、胃肠胀气、腹痛、腹泻和消化不良。国内临床研究中发现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轻度)、腹泻(轻度)和脱发(中度)。 替比夫定 国外的临床研究中常见不良反应为虚弱、头痛、腹痛、恶心、胃肠胀气、腹泻和消化不良。该药可能造成患者肌酸激酶升高,部分患者有横纹肌溶解倾向,偶见重症肌无力。 替诺福韦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全身无力;轻至中度的胃肠道不适,常见的有腹泻、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胰腺炎;低磷酸盐血症(发生率1%);脂肪蓄积和重新分布,包括向心性肥胖、水牛背、乳房增大、库兴综合征等;可能引起乳酸中毒、与脂肪变性相关的肝脏肿大等;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皮肤药疹等。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药剂科) 延伸阅读 干扰素对乙肝病毒的作用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干扰素和恩替卡韦均为慢性肝炎抗病毒药物,因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可以联合使用。对于一些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发生耐药的乙肝患者,可考虑改用或加用干扰素联合治疗,但应避免替比夫定和长效干扰素联合应用,因为可导致外周神经肌肉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