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需求决定资源

 z55j03b55 2020-05-06

「底层逻辑:带你发现生活的本质」

01 能满足需求的,就叫资源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就像我们经常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好这口啊?”

然后总是追悔莫及“早说我那边有的是,之前都扔了很多了。”

之所以看不到资源,

是因为我们总是先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筛选,

然后才去思考别人对这些“资源”的需求

于是最终我们能看到的资源少之又少。

就像很多人说自己没有可以给到别人的资源,

但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发现别人“不一样的需求”的能力和意识。

02  能满足需求的,才叫资源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自己的需求标准去衡量资源的价值。

并且以我们认为“正确”的价值标准来对待他人。

就像为了报恩的野猫,为我们叼来的“老鼠大餐”;

就像爱我们的宠物狗,无私奉献出的“美味骨头”。

其实我们人类也是如此。

就像追求异性时,

我们做了所有自认为”最浪漫的事“,

但最后却往往只感动了我们自己。

资源的价值永远取决于需求

而人和人之间的需求有时是千差万别的,

只有能满足需求的才叫资源。

03 需求差异


有的人爱看画展、有的人爱玩游戏、也有的人爱独自看书。

生来就截然不同的需求差异,

是导致人们对资源价值产生认知差异的根本原因。

于是在不了解他人的需求标准时,

就出现了,找不到能满足对方的合适资源、

以及自认为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但对方就是“不领情”的情况。

只有当我们能够发现更多不一样、甚至“莫名其妙”的需求时,

就能够把一切“无用”的东西都变成资源。

“点石成金”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当我们跳脱出我们自己的衡量标准时,

才能更加客观地发现资源对对方的价值。

从而保证更加公平有效的社交交易。

生活就像行走在海边的沙滩上,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捡的是贝壳,别人捡的是石头。

但当我们了解并尊重这种需求差异的存在时,

就会明白有时捡几块我们眼里的“石头”,

也可以从别人那里换来我们想要的“贝壳”;

也会明白有时我们给予的贝壳,

并没有我们自认为的那么有价值。

04 公共需求


上述部分其实都属于对“个性化需求”的探究,

但是需求差异再大,也总有交叉、相似的那部分。

也就是“公共需求”。

就像大多数女人都喜欢鲜花、时装,

就像大多数男人都喜欢体育、汽车或电子产品。

虽然有时没办法、也没必要直接送实物,

但是一些相关的最新资讯,

本质上也是一种能满足公共需求的物质资源。

而除了这些对物质资源的共同需求,

真正能让所有人达成一致的,其实是对情感资源的潜在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当活着没问题时,

大家共同追求的就是更加快乐的活着。

只是在没有主动从生活点滴中汲取快乐的能力和意识时,

我们只能靠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更美味的食物

等等来自物质的刺激,来被动地获得快乐。

以有时候

我们误以为自己的最终需求是物质需求,

但其实一切对物质资源的追求,

本质上依旧是对情感利益的守护、对情感资源的追求。

所以就像趣闻轶事、幽默段子等作为情感资源,

就是可以满足所有人公共需求的通用资源。

因为很多时候,它无所谓对方的兴趣爱好,无所谓年龄、职业、性别。

只要能够带去快乐,

就能满足对方对情感资源的潜在需求。

针对公共需求的资源积累和运用,

是在不了解对方个性化需求时,

帮助我们打开社交、开拓人脉的敲门砖。

综上

对个性化需求更加包容地去理解和探索、

对公共需求更有意识地去积累公共资源,

是社交生活中最根本的社交资本的积累思路

        ——《底层逻辑-社交篇》(创作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