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淘书之乐“淘”与“配”

 星河岁月 2020-05-06

文 | 倪斯霆

倏忽间,已届耳顺之年。回首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可谓最爱是藏书。不但学的专业是图书,而且自毕业至今,只干了两张报,并且都与书有关——前者是介绍书评论书的专业报,后者报名的头一个字便是“书”。工作之余,更是将所有时间都投入淘旧书买新书以及藏书看书写书研究书上。如今家有藏书数万册,配有书架数十个,虽几处分散查找困难,但藏书的兴致丝毫不减。因为于我而言,藏书的乐趣在于“淘”,淘书的乐趣在于“配”。

友人曾问我:坚持30余年不避寒暑地淘书,有乐趣否?答曰:乐在其中。友人又问:乐从何来?答曰:淘书之乐,在于配书,否则,与在书店和网上买书无异。友人大惑:何谓配书?对此,非一句话可解。

配书者,简言之,便是将短缺之书配齐。若详解,则大有学问与玄机。

首先,配书分三种:一为将缺失的上下册配成对儿;二为将同名的数册书配成套;三为将系列丛书配成类。

用20余年时间配齐的

《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下册

其次,配书需要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的毅力和天助我也的运气。以我的淘书经历为例:《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下册,虽然同时出版于1985年,但我当年只买到了上册却苦等下册而不得。后来得知,由于该书上下册分别标有书号与定价,天津的书店只进了上册。于是我便开始苦寻下册,岂料这一寻便是20多年。其间虽曾多次见过该书上下册一起卖,可我却偏要单寻下册,这就是乐!直到七年前一个周六的早上,在古文化街旧书市的两元书摊,我终于将其配成了对儿——这便是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的毅力使然。再说运气,多年前,在旧书摊陆续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七册,全书共八册独缺第三册,也是苦觅多年而不遇。运气出现在七年前的夏天,我去上海出差,返津时因夜降暴雨,飞机被迫延至翌日起飞。机场给安排的酒店里有一个小书屋,我在那儿无意间看到了一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正是所缺第三册,于是果断买下,这部书终于配成全套,可谓天助我也。

最后,犹如单只新鞋再好也卖不出一样,不成对儿不成套不成类的书,出手时品相再好也难卖出好价钱。譬如上文提到的《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下册,摊主因无上册只能卖两元,若上下册配齐,目前网上已有人出价近两百元。再如50余年前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抛去动乱年代的间隔,数十年间共出不同书名同类书数十种,目前旧书摊上偶见单本出售,要价均在十元以下,但如若将同类书配齐,其价格可想而知,因为据说其出版者上海文艺出版社资料室也难以将其凑全。多年来我颇费心思多方搜罗,但眼下仍缺一二。继续寻觅它们,便是淘书的乐趣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