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系统疾病--毛细支气管炎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一、病因
1.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
2.仅见于2岁以前小儿,多数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
3.常发生在冬春季。
4.本病多散发。
5.合胞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6.其是广泛毛细支气管炎症和渗出、黏膜水肿,最终导致气道狭窄而致喘憋及低氧血症。

二、临床表现
1.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天出现持续性干咳、呼气性喘鸣和呼吸窘迫。
2.体温以中、低度发热多见,病情常在咳喘发生后2-3天逐渐加重,呼吸增快、短促,有胸骨上凹陷、鼻扇,严重者可有发绀。
3.胸部听诊可闻弥漫性哮鸣音、呼气性喘鸣,甚至有呼吸音减弱。
4.喘憋严重时还可合并心力衰竭、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5.病程一般持续一周至10天,极个别有过敏史及家族史患儿,可多次发生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6.主要合并症是继发细菌感染
7.也有因高度肺气肿导致气胸或纵隔气肿。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大都在正常范围。
(2)咽拭子可分离出合胞病毒或可取双份血清,恢复期抗RSV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可以确诊。
(3)开展合胞病毒快速诊断有多种方法,可取鼻咽部脱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PAP法或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方法等,常在2-3小时可获阳性细胞。
(4)过敏体质小儿的鼻腔内和末梢血可见嗜酸细胞计数增多。
(5)鼻咽部细菌培养仅供临床参考,因为正常咽部也可带有致病菌。
(6)胸部X线可表现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如横膈下降、肺充气,并显示支气管周围炎影像,也可见肺纹理粗厚。

2.鉴别诊断
(l)很难鉴别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后者体温可能较高,血象中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百日咳肺炎常有典型的百日咳样咳嗽,白细胞总数多超过15×l09/L,分类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2)婴幼儿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在症状上很难鉴别,尤其是首次发作。
(3)阳性家族史和本人过敏史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有较好反应,无病毒学证明,则可考虑为哮喘。

四、治疗
1.收住院治疗指标 ①年龄<2月。②有青紫和呼吸暂停史。③既往曾有重症喘息病史。④安静时呼吸频率>60次/分。⑤Pa02<7.33kPa(55mmHg),以上高危因素的病人均提示已有或易有明显低氧血症。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肌注、静注及雾化,但多数报告肌注或静注并不曾改变病程或减轻症状。
3.抗生素对轻症及一般患儿则不主张应用抗生素。

五、预后
1.病程一般7-10天。
2.预后一般较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