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中医案例】王静安医案:初生儿腹泻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第二节  初生儿腹泻

  初生儿腹泻是婴儿出现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新生

儿疾病。见于西医“婴幼儿腹泻”。

    共收录王静安、张珍玉、倪珠英3位医家的5则医案。本病诸家多责之脾

胃为湿热困阻,或由饮食所伤。王静安提出伤食泄是婴幼儿泄泻的主要证型,主张治疗中消导散结必不可少。张珍玉善以小方轻剂补中寓通,补消相兼;倪珠英抓住患儿便前哭闹的特征立足疏肝扶脾。

1.王静安医案

案一:泄泻证属过食伤中,肠胃积热者,紧扣“湿”、“热”、“食滞”组方,重用白豆蔻、马齿苋,并配合推拿。

    刘某,男,5个月。2005年9月12日。

    腹泻20余天。

    初诊:患儿20多天前出现大便清稀,日5~7次,烦躁,哭闹,食欲不振,曾在外院诊治,静脉点滴及口服中西药,症状无缓解。目前患儿大便清稀,时溏,泻下水样便,泡沫多,有黏液,每日7~8次,烦躁不安,纳呆少食,腹热作胀,小便黄少。查患儿少神,面色无华,形体适中,皮肤无黄染,扪之脘腹略胀满而热。察其舌质红,舌苔黄腻,指纹青紫。实验室报告,示:大便常规:黄稀便,白细胞0~2个,无红细胞,脂肪球少许。此乃湿热伤食所致。法当健脾利湿,清热止泻。

治疗措施:

    (1)自拟健胃运脾汤加减。处方:紫苏梗6g,苍术6g,川黄连3g,黄芩6g,川厚朴3g,广木香3g,炒山楂15g,建神曲15g,槟榔3g,草果9g,大腹皮12g,川木通9g,车前草30g,马齿苋30g。2剂。

    以上诸药加水煎煮,1剂药煎煮3次。时间为:第一次煮开后5分钟;第二次煮开后8分钟;第三次煮开后12分钟。1剂服3天,每4次,每次10 -15ml。

    (2)王静安小儿按摩法:令其母平坐,屈膝呈90o,大腿靠拢平放,将患儿仰卧于其上,家属用双手轻握患儿手足。医者凝神聚气,运内八卦于手指掌,用单侧或双侧掌根,或以鱼际着力,由上脘、中脘,经建里、下脘,至神阙。反复推之,致脘腹柔软为度。再将小儿翻转,俯于腿上,推、按、震、抖,由风门起,经肺俞、膈俞、膈关,经脾俞、意舍、胃仓,至三焦俞。

    二诊(9月14日):家长述服药后患儿水样便消失,转大便稀溏,泡沫多,有黏液,每日5~6次,烦躁不安,纳呆少食,小便黄少。查患儿精神差,面色无华,脘腹不胀,舌质红,舌苔黄腻,指纹青紫。实验室报告,示:大便常规:黄稀便,白细胞O~2个,无红细胞,脂肪球少许。治疗措施:

    (1)上方去厚朴、草果,加熟大黄、炒荆芥、枳壳以加强清热止泻之功。处方:紫苏梗6g,苍术6g,熟大黄1.5g,炒荆芥10g,大腹皮12g,广木香3g,川黄连3g,黄芩6g,枳壳3g,炒山楂15g,建神曲15g,槟榔3g,马齿苋30g,车前草30g,川木通9g。2剂。

    以上诸药加水煎煮,1剂药3次。煎煮时间为:第一次煎开后5分钟;第二次煎开后8分钟;第三次煎开后12分钟。1剂服3天,每4次,每次10 -15ml。

    (2)白豆蔻30g,加水煎熬30分钟,加白糖当水饮用。

    (3)王静安小儿按摩法:同前。

    三诊(9月17日):家长述服药后患儿仍大便稀溏,但无泡沫、黏液,每日3~4次。纳呆少食,小便黄少。查患儿精神可,面色无华,脘腹不胀,舌质红,舌苔白腻,指纹紫。复查大便常规:黄稀便,无白细胞,脂肪球少许。患儿服药后,湿热渐去,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泄泻减轻;然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久泻伤及脾阳,故佐加益气温脾之品,继前守法守方治疗。

    (1)上方去熟大黄、炒荆芥、枳壳、黄芩、苏梗、炒山楂、建神曲、槟榔、马齿苋,加潞党参、红参、赤石脂、炙甘草、草果、草豆蔻、高良姜以加强益气清热止泻,燥湿收涩,温脾之功。处方:潞党参15g,红参10g,苍术6g,白豆蔻30g,川黄连3g,大腹皮12g,赤石脂30g,炙甘3g,广木香3g,草果9g,草豆蔻15g,高良姜1.5g,川木通9g,车前30g。2剂。

    煎服法同前。

    (2)白豆蔻30g,加水煎熬30分钟,加白糖饮用。

    (3)王静安小儿按摩法:同前。

    四诊(9月20日):家长述服药后患儿大便稀,每日3次,略有食欲,小便黄少。查患儿精神可,脘腹软,舌质红,舌苔白,指纹红。复查大便常规:黄稀便,无白细胞及脂肪球。阳气逐渐恢复,脾健胃和,继前守法守方治疗。

    (1)上方去广木香,加砂仁,增加潞党参、红参剂量。处方:潞党30g,红参15g,砂仁6g,草果9g,白豆蔻30g,川黄连1.5g,赤石脂30g,苍术6g,高良姜1.5g,草豆蔻15g,炙甘草3g,大腹皮10g,川木9g,车前草30g。2剂。

    煎服法同前。

    (2)白豆蔻30g,加水煎熬30分钟,加白糖饮用。

    (3)王静安小儿按摩法:同前。

    五诊(9月23日):家长述患儿腹泻基本缓解,每日大便2次,有食欲,小便正常。查患儿精神可,脘腹软,舌质红,舌苔白,指纹红。患儿脾胃功能基本恢复,去止泻利湿等伤及正气之品,佐加芳香醒脾,益气和胃之品,使脾运胃和,升降正常,以善后。

    (1)上方去砂仁、大腹皮、木通、车前草、赤石脂,加紫苏梗、炒白术、云茯苓、连翘。处方:潞党参30g,红参15g,紫苏梗6g,苍术6g,炒白术6g,云茯苓10g,高良姜1.5g,广木香3g,白豆蔻30g,草豆蔻15g,草果9g,炙甘草3g,连翘3g,川黄连1.5g,橘皮3g,姜竹茹6g。2剂量

    煎服法同前。

    (2)白豆蔻30g,加水煎熬30分钟,加白糖饮用。

    (3)王静安小儿按摩法:同前。

    按:《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泄泻乃脾失健运,清浊不分,升降失常而致。本案正当炎热之季,感受热邪,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而发病;加之久治未愈,湿热阻滞气机,升降失常。故始用自拟健胃运脾汤(紫苏梗、橘皮、苍术、广木香、黄连、白豆蔻、木通),加健胃消食、泄热止泻之山楂、神曲、厚朴、槟榔、苹果、大腹皮、马齿苋,以健脾利湿,清热止泻;木通、车前草清热利尿,给邪以出路,利小便而实大便。配合自创按摩手法,以温胃健脾,疏通经脉,助内服汤药之功。药后泄泻渐轻。考虑久泻伤及脾阳,故在原方基础上,佐加温阳益气之品如潞党参、红参等,以温阳益气,和胃止泻,使脾阳得升,运化正常。吾多年临证,大剂量白豆蔻、马齿苋其性临床疗效极佳。白豆蔻辛、温,可温中止呕,化湿行气,醒脾止泻;马齿苋酸、寒,为民间治疗湿热泻之妙品,功长清热除毒,利湿止泄。

    本案组方之关键在于治病求本:初期邪盛,则健脾利湿,清热止泻,消除致病因素;后期久泻伤及脾阳,邪衰正虚,则佐用益气温阳、收涩止泻之品,祛邪而不伤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