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江 : 从“小香港”到“稻蛋基地”

 太平时光 2020-05-06
抗战前,海康乌石、海南三亚、合浦白石三大盐场的盐,从广州、党江、钦州输入内陆。
1937年,“七七事变”,广州沦陷,其后钦州也被日寇炸瘫。
党江成了唯一进入内陆的通道!
乌石、三亚、白石三大盐场的盐从四面八方涌入党江,千帆云集党江。
抗战前,党江每年平均输入内陆的盐是一千万斤左右。
抗战期间,党江每年平均输入内陆的盐是八、九千万斤。
各大财团进驻党江。大商号有大德堂、大业堂(浙江财团龚慰曾、褚国宝)、高兴庄(曾艺、潘士高)、天和成(梁碧天)、永昌号(梁福阶)
英华庄(阮建英)、祥兴庄(刘济经)、永英庄(梁曼天)、泰江(陈四泰)、友信(陈卓元)、裕生祥(冯培华)……  

党江的“小香港”之名因此被广为传播。

党江的盐运输终点主要是柳州。再经柳州运送到桂林和云贵川。

当时桂林乐群社专门设有高档茶室接待党江盐商,相当于现在机场里的VIP接待室。

柳州受党江的影响也很大,现在柳州青云古街一带的老人爱抽水烟筒,那是受到了党江盐商的影响。

柳州人公认最代表柳州话的一句话是“琅衣高头有个窿”,其实这句柳州话的原始出处是党江盐商讲的廉州话“琅衣上高有只窿”。

那时讲廉江话就象现在讲广州白话,是有钱人的象征。

党江人的语言自信估计便由此而来。

  廉州话“飞发”就是理发的意思。党江街这间飞发店充满自信。   2020.5.4

党江是冲积平原,大部分农田是道光(1821.2-1850.2)初年后把滩涂围垦而成。

上个世纪70年代,总江桥引灌工程建成,使党江开垦稻田有了水利系统支撑。

党江人逐年搞了官埇江口、十八沥、塘鹅素、水蛇滘、大燕子等多处并堤工程,使党江水田连成片,成就了广西四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党江每个地名都记录了这片年轻三角洲的成长史。也记录了党江人开疆拓土的创业史。

第一类      海边、海滩

1、沙头村

    此地原来是一片沙滩,建村后取名沙头村。

2、沙路

   此地原是沙滩,中间有条沙沟,后来沙沟变成道路,村址落在沙路边。

3、上潮庭   下潮庭

  此村有一个禾庭(晒场),潮水上涨时,刚好浸到这个禾庭就停止了。

4、新田

  此地原是海滩,围海造田时间不久,建村后取新田名。

5、小新框

   此地原是海滩,围海造田时间不长,面积不大,故名小新框(堰)。

6、东土地

   此地东南面的海堤上立有一块石碑,作土地公敬奉。

7、马鞍沙

  此地原是一块沙坡,两头高,中间凹,象马鞍一样。

8、高沙冲

  此地原是海滩,后冲积成一条高大的沙冲(埇)。

9、双冲

     此地原是海滩,有两条河冲的水经此流出海。

10、大窝塘

  此地原是海滩,中间有个大窝塘。人们在塘的周围建房屋。
11、大头坪
   此地附近有很多海坪,村址落在一个较大的海坪上。
12、塘鹅素
   村旁有一条沟通向北部湾,过去两岸的堤坝常被海潮冲崩。有一处成了深塘,形状象鹅嗉。故名。
13、沙坡
    村子建在沙坡上
14、沙冲
   此地清朝初就开始筑堤造田,后被潮水冲崩,变成一个大沙滩。故名。
15、塘捞路
   此地靠海,附近的人去海捕捞鱼虾蟹都路过此村。
16、三墩
   此地原是海滩,后来围海造田把它围成三个小墩。
17、雷公垱
  此地原是海滩,人们常在此捕捞鱼虾。有一次雷公“打”死几个人(在垱上)。
18、沙框
   此地一片水草,周围是沙堆和沙墁,形成框。
19、九虾箔
   此地近海,九虾很多,居民常用箔捉九虾。
20、海山
此地原是海,后来冲积土越来越多,远望似山。
第二类       江、河、沟
1、西洋江
  此地妇女每逢送老公出海打鱼,担心不安全,痛苦流涕,故名凄凉江。后改为西洋江,西洋与凄凉谐音。
2、泻江
  泻在客家话里是“小”的意思。
3、江麓
村子周围小沟环绕,地势低洼,形状似盆子。
4、大框
此地有四千几亩水田,常被水浸,后来筑堤防水,围成大框。
5、掘头江
此地有一条流入南流江的小河,后来把它堵断了。
6、虾鱼勿
村旁有条河,虾鱼很多,居民常在此捉到鱼虾。“勿”是廉州话跳动的意思。            
7、扁口冲
村边有条沟,沟口水浅面宽。
8、老鸦江
9、北背江
10、泥江口
11、倒流桥
村边有条沟,沟水从北向南流,涨潮时沟水倒流。沟上建有一座桥。
12、古老江
此地有两条江,一条是古老的江,一条是新开的江。因村子靠近古老的江,故名。
13、川水
此地原有一条江,居民为了方便运输,新开一条小江接通。“川”是廉州话“穿”的谐音。
14、地心
此地原有一条沟,穿过田垌的中间,称为地心沟。
15、鲤鱼插
此地原是V形的江湾,曾有很多鲤鱼。
16、螺江
村边有一条江,水流很急。江中有个大漩涡,发出象吹角螺的声音。
17、绞车
村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绕村流过,象绞车那样转动。
18、鳖冲
此地原有一条河流入南流江,河深处有很多鳖。
19、包口冲
此地江堤常被洪水冲崩,得名崩口冲,后改为包口冲。好听滴。
20、扮煲渡
村边有一个渡口,渡船佬用竹篙扮(打)烂了一船沙煲,影响很大。
21、榕木头
村边渡口有大榕树头。
22、双湴沟
村边原有两条小水沟,从村边并排流入海。
23、干冲
村边有一条河,潮水退后就干巴巴。
24、川牛鼻
村旁有个长流的泉坑,泉水从东面的犀牛湾川流不断。
25、深沥
村旁有一条江,江水较深,江岸直立,故名深沥。沥与立谐音。
26、乌月江
此村有一条江,江水很深,呈乌黑色。
27、边鱼江
村旁有一条江,江中鱼很多。
28、水蛇滘
村边有水沟,水流向北部湾。美中不足就是水蛇多。
29、两头塞
原有一条江,后来人们把江的两头堵塞了,种上了水稻。
30、竹头沙
此村原有一条沟,沟中有个沙堆长了竹子,长势很好。
31、中间渡
此地附近有一条江,共有三个渡口,此村位于中间渡口。
32、百曲
此地有一条水沟,弯弯曲曲。
名字和意境都很美。
33、到蓝
34、上到蓝
35、下到蓝
这个区域内有一条江,人们为了阻拦江水,在江湾处修建一座石拦,村址建在石拦两岸。蓝与拦谐音。
36、十八沥
此地沟堤很多,从海山至此共有十八条沥。沥是沟的意思。
37、企坎
因这个地方位于南流江支流企坎江的附近。
38、十字江
此地有两条小河,河尾交叉成十字。
39、大云渡
此地河流交叉,深沟较多,经常有很多人云集于此等候渡船过江。
40、大凼
此地有一处被洪水冲成很深的水塘。
41、南域
地处南流江下游南端。
第三类   墩、墁、坡、桥
1、九坡
因原驻地在九块坡上。后迁往庞屋北部的坡上。
2、亚桥
过去有个摆渡人叫“小虾”,常年在此摆渡,称为小虾渡。后来在此地建了一座桥叫小虾桥。亚与虾谐音。
3、蚬壳墩
此地村边蚬壳堆积成墩。
4、沙插
这里地势较高,全是沙质土,形似一把刀斜插在垌边。
5、老墩
此村地势较高,建村场比附近的村庄都要早。
6、禾虫墩
7、中间墁
此村建在鲤鱼插、上西角两条村中间的墁上。
在党江镇西南6.7公里。
8、横墁
村子建在一条从东向西的横墁上。
9、洪屋墩
10、瓦墩
过去附近一带都用稻草盖房,只有这墁墩上有一间砖瓦屋。
11、沙鲚墩
村前有个土墩,涨潮时人们在墩上可以看到鲚鱼在海里游动。
12、三墩
此地原是海滩,人们围海造田搞成三个小墩。
13、独墩头
此地周围被南流江支流的江水包围,形成一个孤独小墩。
14、针鱼墩
此地是个土墩,被海水围绕。涨潮时,人们看到成群的针鱼在海里游动。
15、中间墁
此村位于针鱼墩与新村中间的大墁上。
位于党江镇南7公里。与上面讲的中间墁不是同一个村。
16、沙墁
此村原建在一条沙筑成的大墁上
17、许屋墩
18、石水门
当地水门都是木建的,只有村旁新建一座石水门。
第四类  搬迁(移民)屋场
罗村  ,一个姓罗的人最早到此定居,故名。现虽是姓苏的人居住,但村名不变。
龙屋塘,村内建有一间龙屋祠堂。塘与堂谐音。
曾屋(党江镇东北2.8公里曾屋,东北1.4公里曾屋)
伍屋  杨屋  许屋  罗屋   陈屋  潘屋
王屋  谭屋  莫屋  蒋屋   苏屋  
独屋坪   孙屋    蒋屋  冯屋  梁屋
刘屋  庞屋  龙屋
西边寮   高地                     
还有亚桥类型的一至十二队,没有自然村名,只有生产单位序号。
各路精英进驻党江开垦。
使今天中安街上没有一个姓氏是重复的。
第五类  生产经营活动场所
1、包屋插
姓包的人把自己的田全部插上标记。
2、中记田
姓钟的人把自己的田全部插上标记。钟与中谐音。
3、鸭炉冲
曾以孵化鸭子为产业
4、大竹根
5、木案头
停泊木材的地方
6、更楼
有几个财主在这里建三座更楼,晚上有人敲更。
7、苏屋埠
最初一个姓苏的人在这里建屋做盐埠。
8、十房站
最初有一盐商在此建起十间房屋做盐站。
9、党屋
最初一姓党的人在此定居卖杂货。
此地江河较多,占尽天时地利,逐渐发展成圩。
继而成乡。
继而成镇。
成就了“小香港”。

成就了“广西四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作者:雅加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