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和清初纳兰性德都是在中国词坛有着重要地位的词人。俩人相差700多年,但是俩人的词作经久不衰,成为后世典范之作。世人经常将这两个人拿来对比,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世和词风颇为相似。 在身世上,李煜是南唐后主,纳兰性德是清朝相国的儿子,两位的身份地位都极其显赫。身份上带来的禁锢,让俩人渴望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在词风上,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这句话肯定了俩人在词风上的相似。 两个人各有各的伤痛,李煜经历过亡国的伤痛,而纳兰性德经历过丧妻之痛,由此,两个人将自己心中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和刻画出来。 纳兰性德和李煜后期的词作道出了世人内心最柔软和脆弱的情感,两人因此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词人。
李煜本就是纳兰性德的偶像之一,纳兰曾多次表达对他的欣赏,还多次模仿过李煜的词,比如说,在李煜的经典词《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非常精美。虽然全词笼罩在一层悲凉的气氛中,但是在悲凉的背后有无限真情。 到了清朝,这一句经典词给纳兰性德带来了灵感。写下了《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显然化用了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将李煜对于故国的思念改写成了对于亡妻的无限哀悼,实在是妙! 其实,李煜的词被世人模仿了太多次了,但不知为何,这首《长相思·一重山》,却700多年无人敢仿,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是一首思妇怀人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明明句句都在写忧愁,却没用一个愁字。 李煜前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这首词虽写相思怀人,但境界十分高远阔大,格调高于一般的描写闺中生活的作品。 这首词不好仿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词中具有多个重叠意象的使用;另一方面,李煜不用一个连接语,只淡淡几笔,就将主人公的相思写得淋漓尽致。真的是令人叹服! 700年后,李煜的这首词传到了纳兰性德的手中,便被仿成了另一首非常经典的《长相思》,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静为动,一开篇就惊艳世人。全词无论是从语言风格,还是意境之美,都与李煜的作品异曲同工。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词同样写的是愁,却也是不见一个愁苦的字眼,可谓是仿的妙啊! 两首《长相思》,跨越了700年的两段愁思,李煜和纳兰性德让我们见识了汉字之美,词曲之境。 这两位令人叹服的词人所作的词,均被记载在《李煜词传》和《纳兰容若词传》这两本书中。即使已经过去了千年,但是依旧能够在他们的词里面,看到曾经李煜和纳兰容若眼中的此情此景,与他们遥远而又寂寥的情感惺惺相惜,仿佛他们所经历的,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深深契合。 《李煜词传》以李后主流传于世的诗词作为切入点,通过三十余首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世的诗词,用散文体小说的创作方式,演绎其至情至性、充满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 《纳兰容若词传》不同于以往的传记,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性情、词的颠峰,爱的痴心。 这套书共有6本,其中还包含有《仓央嘉措词传》、《李清照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
到了浪漫的五月,我们不妨来一场浪漫的古典行,与诗人们来一场浪漫的约会,体会他们的人生,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本书,只需要45元,一顿饭的钱,就可以读到6位诗人的名作,来一场古典行,感悟古人的智慧,何乐而不为? 有喜欢的朋友点击以下链接购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