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地图》西次四经(增订版)

 山海经地图 2020-05-06

西次四经(增订版

原文: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榖,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文字原意:

[阴],山北为阴。[榖],构树。又通“谷”,指“子姓谷氏”。[石],指“子姓石氏”。[茆],莼菜。又指“子姓茆氏”。[蕃],即“青蕃”,生长繁茂的青草。又指“子姓蕃氏”。皆“子姓”各氏,可能在此守“商文王”墓。[洛],此指洛水为“Wadi As Saji”(黄帝为萨祁)河。“Saji”可能是“尧”之子“丹朱”,“Wadi As Saji”语句中加了“As”,在此意思是“为”或“是”,以此申明“Saji”也是黄帝。《山海经》称“丹朱”为“帝丹朱”。“Wadi Salit ”(黄帝 萨利特)可能指“帝尧”。

释文:

西方第四列山系的头一座山,称为大山北面的山,山上多是构树(子姓谷氏),没有石头(子姓石氏),这里的草多是莼菜(子姓茆氏)、青蕃(子姓蕃氏)。山北的水自此发源,向西流注入洛水。

地理测绘点:

“阴山”,今亚洲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为此山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9°02′40″,东经57°48′30″。

  


原文: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文字原意:

[劳],通“辽”。广阔。《笺》:“劳,广阔。”[茈],柴草。又通“泚”,指“朱姓泚氏”。[弱],不足。又指“朱姓弱氏”。皆“朱姓”,可能在此守附近的“帝尧”墓。

释文:

往北五十里,称为广阔的山地,山上多产柴草(朱姓泚氏)。浅弱(朱姓弱氏)的水自此发源,向西流注入洛水。

地理测绘点:

“劳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阴山” 测绘点五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9°15′30″,东经57°44′09″。

  

《海外东经》记载:“海外自东南陬(角)至东北陬(角)者。【髟差】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朱姓泚氏),坐而削船。一曰在【髟差】丘北。”由此可见“劳山”在“大人国”境内。“大人国”为帝尧划船。

  

  

  

  

  


原文: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文字原意:

[罢父],同音字, 通“巴”。即“巴父”。[洱],通“耳”。此指山侧旁的水。 “朱姓耳氏”。[茈],“凫茈”,即地栗。又通“泚”,指“朱姓泚氏”。[碧],青绿色的玉石。又指“林姓碧氏”。“巴姓”之后有“朱氏”和“林氏”。“林”之后有“戈氏”。

释文:

往西五十里,称为巴父的山。山后侧旁(朱姓耳氏)的水自此发源,向西流注入于洛水,水中多产凫茈(朱姓泚氏)、青绿色的玉石(朱姓碧氏)。

地理测绘点:

“罢父之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劳山” 测绘点五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9°15′30″,东经57°44′09″。

  

        《海外东经》记载:“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吁咽”,近音字,即“伊尹”。此“文王”为商文王“太甲”。

         除三个“大墓”(帝喾墓地的椭圆外围约宽200米长400米)以外,此洛水和洱水的两岸等的“小白点”都是墓地,看似它们已经被“平整”。

  

《海内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大”古通“太”,“皞”古通“昊”,“大皞”就是“太昊”。所以“昌意”就是“太昊”即“大皞”,“昌意”之弟是“少昊”。“韩流”就是“咸鸟”。“颛顼”就是“乘厘”。“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是禹父,可见 “骆明”就是“后照”。用“→”表示世系:“昌意”(“大皞”)→“韩流”(“咸鸟”)→“颛顼”(“乘厘”)→“骆明”(“后照”)→“鲧”(“白马”)→禹。然而 “后照是始为巴人”,怎么“帝尧墓地”会在“罢父(巴父)之山”附近?真正的“巴父”究竟是哪一位?我们来看看中国巴蜀的巴地。在秦灭巴蜀之前,中国巴地有二个最大的“部落”。

一个是“白虎巴人”“部落”。珂案:世本氏姓篇(秦嘉谟辑补本)云: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可见“白虎巴人”“部落”首领“廪君”为“巴氏”。“巴氏”出自“敖姓”(非“契”的“敖龙”)。

另一个是“賨人”“部落”。“賨人”就是“鄂侯驭方”反周兵败,鄂州守军不敌楚兵而迁至巴蜀泸州,后又在渠县建立了“賨国”的一支鄂人(可见百度《古鄂国历史与地理论考》)。“賨人”,《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高祖邦募賨人出兵定三秦后,复除民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此七个姓氏全部是黄帝系姓氏。“賨”通“崇”。“崇国”是“鲧”(禹父)的封国。“鲧”的父亲“骆明”(“后照”)即为“崇父”,而不是《海内经》所记载的“后照是始为巴人”。所以真正的“巴父”就是“帝尧”,《西次四经》中用了同音之“罢父”。

五代十国时期,黄帝系杨吴与钱氏吴越在长江口一带争战,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治所在今南通市)于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在西沙设立“崇明”镇,“崇明”沙洲始有建置。此“崇明”二字出自“崇父”“骆明”。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鲧”的祖先也是炎帝系姓氏。《左传·昭公元年》有这样的记载: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今非洲苏丹,可见《北次二经》记载:'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洮水’是'汾水’的子流。又可见《水经》记载:'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东海(今吉布提附近海域),过晋阳县东,……至汾阴县北, 西注于河。’)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这段记载是研究“鲧”先祖的比较可靠的文献资料。“台骀”得到其后人的祭祀:有沈、姒、蓐、黄4个分支部落,一直祀奉着其先人“台骀”。“台骀”就是“鲧”之子“实沈”“禹”。可见前文《西次一经》“符禺之山”的“文字原意”。上古华夏的“沈”氏(不是中国中原姬姓沈氏),出自“沈氏”的“禹”,即“实沈”。“蓐”氏可能是神“蓐收”伯益生前所赐予外族。“黄”氏是帝江皋陶所赐予外族。在中国除了几个炎帝系王朝(不是所有炎帝系王朝)以外,帝王一般不会把自己的姓氏赐予外族。《大荒北经》记载:“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可见“驩头”就是“骆明”,“苗民”就是“鲧”。“驩头”通“灌头”,“骆明”可能是“斟灌氏”分支“灌氏”的始祖。《大荒北经》又记载:“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大荒北经》再记载:“有北齐之国(帝喾之子黑齿国),姜姓,使虎、豹、熊、罴。” 《大荒北经》还记载:“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由此可见凡是黄帝系都是“使四鸟”或“使虎、豹、熊、罴。”

帝喾(帝俊)有三子。帝鸿(销姓)、黑齿(姜姓)和中容。也就是说“尧”是文化上的“帝喾”之子,文化上的华夏“黄帝”。“帝尧”之后有“帝丹朱”,“帝丹朱”之后有“蚩尤”。即朱襄氏三代。《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此“黄帝”为“大禹”,此“应龙”就是被“帝尧”迁至少昊国(阿富汗至印度一带)的商人祖先“契”弟“实沈”(实为“应龙”之长子“沈”,此前“应龙”已被“舜”招回治水,后又被称为“禹”。)

原文:

北百七十里,曰申山,其上多榖、柞,其下多杻、橿,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文字原意:

       [],重复,一再。此也指“申国”。[榖],“构树”。指“姞姓榖氏”。[柞],栎树。指“姞姓柞氏”。[杻],檍树,俗称菩提树。又通“纽”,指“姞姓纽氏”。[橿],能制作车轮的木。指“姞姓橿氏”。 [],地域,有一定界限的地方。又指申国的“大将”“斟灌氏”后裔 “区(ōu)氏”。

释文:

往北一百七十里,称为重迭的山地,这里山上多产构树(姞姓榖氏)和柞树(姞姓柞氏),山下多产菩提树(姞姓钮氏)和橿树(姞姓橿氏),山南多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区域(斟灌氏后裔区氏)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河。

地理测绘点:

“申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罢父之山” 测绘点一百七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38″19°44′03″,东经57°30′。

  

        《海外东经》记载:“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髟差】丘北。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由此可见“奢比之尸”国就是“黑齿”之子“奢龙”的“申国”。“奢比之尸”,郭璞云:“亦神名也。”郝懿行云:“管子五行篇云:『黄帝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又云:『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

原文: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文字原文:

[鸟],此指展翅飞翔状。又指“伯益”的长子“大廉”(葛氏)的封国“鸟国”。[桑],木名。落叶树,叶卵圆形,可饲蚕。又指“葛姓桑氏”。[楮],构树。“楮”又通“褚”,指“子姓褚氏”。[辱],屈抑,埋没。又通“蓐”,指“沈姓蓐氏”。 “鸟国”的“大将”“蓐氏”,为“帝江”之子 “伯益”(神“蓐收”)生前所赐。

释文:

往北二百里,称为展翅飞翔状的山,这里山上多产桑树(葛姓桑氏),山下多产构树(子姓褚氏),山北多产铁矿,山南多产玉石。埋没(沈姓蓐氏)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河。

地理测绘点:

“鸟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申山” 测绘点二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0°36′21″,东经57°17′27″。

  

        《海外东经》记载:“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又《大荒东经》记载:“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可知“君子国”就是“鸟国”。“鸟国”是伯益(“大费”)的大儿子“大廉”的封国。《秦本纪》云:“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 伯益(“大费”)是文化上的秦人祖先。


原文:

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文字原意:

[硌],大石貌。又通“骆”,“骆姓”源出“禹”祖“骆明”。[榛楛],榛树和楛树。又通“秦”和“苦”,指“子姓秦氏”和“子姓苦氏”。[鹿],通“陆”,指“子姓陆氏”。[当],遮蔽;主持。[扈],一种候鸟。又指“葛姓扈氏”。 可见《西次三经》“昆仑之丘”的“文字原意”。[雉],鹑鸡类,雄者羽色美丽,尾长,可作装饰品;雌者羽黄褐色,尾较短。又指“子姓雉氏”。[髯],两颊上的长须。又通“冉”,指“子姓冉氏”。[食],受纳。[眴],同“眩”。头晕眼眩。[目],指“子姓目氏”。[汤],热水、开水。又指“鸟国”的“大将”“子姓汤氏”。

释文: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称为边畔重迭的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多是大石头(骆姓),山下多是榛树和楛树(子姓秦氏和子姓苦氏),兽多是白鹿(子姓陆氏)。这里产的鸟多是遮蔽的候鸟(主持的葛姓扈氏),形状似山鸡(子姓雉氏),飞翔时看似用它两颊上的长须为翅膀(子姓冉氏),受纳它会使人不头晕眼眩(子姓目氏)。温泉(子姓汤氏)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河。

地理测绘点:

“上申之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鸟山” 测绘点一百二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1°08′07″,东经57°11′20″。

  

原文: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文字原意:

[诸],众多。[次],同音字。“刺”。此指似植物“刺柏”状。[莫],无,没有。[蛇],图腾,此指“炎帝子孙”。

释文: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称为地貌众多刺柏状的山,地貌众多刺柏状山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河。这的确是山,山上多产树木而无草生长,鸟兽无法蹲居在这里,是多产各种蛇(炎帝子孙)的地方。

地理测绘点:

“诸次之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上申之山” 测绘点一百八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1°56′25″,东经57°13′40″。

  

  


原文:

又北百八十里,曰號山,其木多漆、椶,其草多药、虈、芎藭。多汵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文字原意:

[號],此指用兽角做成的“号角”。也指“禺號国”。[漆],漆树。又指“子姓漆氏”。[椶],即“棕榈树”。又通“宗”,指“偃姓宗氏”。[药],即“芍药”。芍药的根具有镇痉、镇痛和通经作用。又通“姚”,指黄帝系“罴部落”“妊姓姚氏”。[虈],一种香草,即“白芷”。又通“销”,指黄帝系“豹部落”“祁姓销氏”,即“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芎藭],即“川芎”。又通“熊穷”,指黄帝系“熊部落”“芈姓的熊氏、穷氏”,“芈”源出“姞姓”。[汵石],矿石名。同音字,又指“子姓甘氏”。[端],正、直。又指“禺號国”“大将”“子姓端氏”。

释文: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称为地貌似号角状的山,这里树木多是漆树(子姓漆氏)、棕榈树(偃姓宗氏),草多是芍药(妊姓姚氏)、白芷草(祁姓销氏)、川芎(姞姓熊氏和姞姓穷氏)。多是汵石矿石(子姓甘氏)。直流(子姓端氏)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河水。

地理测绘点:

“號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诸次之山” 测绘点一百八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2°43′11″,东经57°00′21″。

  

    

        《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豸虎】。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为海神。”“【豸虎】”就是“號”,“禺【豸虎】”就是“禺號”。“禺號”即“禺阳”,妊姓始祖,是轩辕黄帝系的第二代。申国君主是轩辕黄帝系的第六代。鸟国君主是轩辕黄帝系的第七代。由此可以推测“禺號国”当初的封地可能从“號山”到“阴山”一带的沿海地域。


原文: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文字原意:

[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又指盂国。“隗(wei)”在湖北枣阳一带和四川渠县三板一带读音为“盂”,“隗”出自炎帝魁隗氏。“盂”可能就是“隗”。中国中原的盂国与商纣王“斗”得厉害。甲骨卜辞中记载: “王来征盂方伯炎”。有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白狼白虎],动物,狼和虎。又指“巴姓虎氏”和 “巴姓狼氏”。[白雉白翟],鹑鸡和长尾山鸡。又指“子姓雉氏”和“子姓翟氏”。[生],生育,养育。又指盂国“大将”“子姓生氏”。

释文:

再往北二百二十里,称为地貌似敞口器皿的山,山北多产铁矿,山南多产铜矿,这里产的兽多是白色的狼、白色的虎(巴姓虎氏和巴姓狼氏),产的鸟多是白色的鹑鸡(子姓雉氏)、白色的长尾山鸡(子姓翟氏)。养育生命(子姓生氏)的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河水。

地理测绘点:

“盂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號山” 测绘点二百二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3°17′19″,东经57°52′49″。

  

原文: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乍】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文字原意:

[白],此指白种人。也指“白民之国”。《大荒东经》记载:“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白民”是“白民之国”的国君,轩辕黄帝系第六代。其国民为白种人。[於],居,相依以居。[松],松树。又指“姞姓松氏”。[柏],柏树。又指“姞姓柏氏”。[栎],栎树。又指“姞姓栎氏”。[檀],檀树。又指“姞姓檀氏”。[【牛乍】],合成字。其意为“耕作的牛”。又通“胙”,指“子姓胙氏”。[羬],羊类。又通“咸”,指“子姓咸氏”。[鸮],俗称猫头鹰。又指“妊姓鸮氏”。[夹],从左右相持。又指“白民之国”“大将”“子姓夹氏”。[生],生育,养育。又指“白民之国”“大将” “子姓生氏”。

释文:

往西二百五十个里,称为白种人以居的山,山上多产松树(姞姓松氏)、柏树(姞姓柏氏),山下多产栎树(姞姓栎氏)、檀树(姞姓檀氏),这里的兽多是耕作(子姓胙氏)的牛、羬羊(子姓咸氏),鸟多是猫头鹰(妊姓鸮氏)。洛水发源山南,向东流注入于渭水;左右相持的(子姓夹氏)水发源山北,向东流注入于养育生命的水域(子姓生氏)。

地理测绘点:

        “白於之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盂山” 测绘点二百五十个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3°39′57″,东经56°43′46″。

  

      《大荒东经》记载:“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白民”是“白民之国”的国君,轩辕黄帝系第六代。其国民为白种人。


原文: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文字原意:

[申],重复,一再。[首],山头。[潜],隐藏。

释文:

        往西北三百里,称为重迭山头的山,山上没有草木,冬夏都有雪。申水发源于山上,潜流于山下,山下多是白色玉石。

地理测绘点:

        “申首之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白於之山” 测绘点三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3°17′13″,东经55°19′04″。



原文: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文字原意:

        [泾],通“径”。直流水波。[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水流道。

释文:

        再往西五十五里,称为直流峡谷的山。直流的水自此发源,向东南流注入于渭水,这里多产白银、白色玉石。

地理测绘点:

        “泾谷之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申首之山” 测绘点五十五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3°07′49″,东经55°06′37″。

  


原文: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王雩】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文字原意:

[刚],坚硬,强劲。与“柔”相对。也指刚国。在《西次一经》中,从“臯塗之山”到“黄山”之间地域,有今日刚果(金)和刚果(布)二国,此二国可能是“刚国”的子国。[柒],指“洪姓柒氏”。“洪”出自“洪龙”“伯益”。“熊部落”的子民客居“猴部落”地域,在《山海经》中一般不多见,此处通“漆”可能更合适,指“子姓漆氏”。[木],树。[【王雩】],合成字。由“玉”“雩”两个单词组成。“雩”,虹。“俗称美人虹。“虹”是“玉”的属性,它与“玉”组成“王雩”字,其意为“有虹彩的玉石”。“雩”,又通“雨”,指“子姓雨氏”,[琈],合成字,其意为“浮着虹彩的玉石。”又通“浮”,指“子姓浮氏”。[【光鬼】],猿类,身体便捷,善攀援。同“猱”。又通“光”,指“克姓光氏”。《山海经》中有“尧光之山”,珂案: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此经作“克光之山”。在中国,有“秦姓克氏”,有出土的西周“大克鼎”。 “光氏”可能是此刚国君主。其非洲的子国刚果与周围国家在婚姻制度上不同,其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一足一手”),而非洲其他国家是“一夫多妻” 制。[足],走,跑。[手],手取物。[钦],假借为“吟”。呻吟。又指像声词“秦”,同音字。至此可见“光氏”出自“秦”,“秦”源出于“子姓”。

释文:

再往西一百二十里,称为坚硬土质的山,多产柒树(子姓漆氏),多产彩虹浮着(子姓雨氏和子姓浮氏)的玉石。坚硬土山的水自此发源,向北流注入于渭水。山间多栖息一种神奇(克姓光氏)的猴子,它的形态在人的面前为兽状,一边走一边(一夫一妻)猎取食物,发出的声音像人呻吟(秦)。

地理测绘点:

“刚山”,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泾谷之山” 测绘点一百二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2°42′11″,东经54°45′08″。

  


原文: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文字原意:

[尾],此指山尾。[蛮],像声词。又通“曼”和“满”,指“子姓曼氏”和“子姓满氏”。[鳖],甲鱼。[吠],《说文》:“吠,犬鸣也”。此指“子姓汪氏”。

释文:

再往西二百里,到坚硬士质山的山尾。洛水自此发源,向北流注入于河。这里多产一种称为“蛮蛮”(子姓曼氏和子姓满氏)的水獭,形状似鼠而长着甲鱼的脑袋,它的声音如同狗叫(子姓汪氏)。

地理测绘点:

“刚山之尾”,今阿曼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刚山” 测绘点二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2°51′43″,东经53°47′40″。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文字原意:

[英],杰出,引申为频繁。也指“英地”。帝禹二年帝江皋陶去世,葬于“六地”。大禹念及功德,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又指“徐姓英氏”。[鞮],薄革小履,引申为踩踏。又指“徐姓鞮氏”。[漆],漆树。又指“子姓漆氏”。[涴],郝懿行云:“《玉篇》正作【氵冤】,云水出莫靴山,盖英鞮山之异文也。”[陵],陵园、陵墓。[羊],通“阳”。望高之地。[冉],郝懿行云:“《太平御览》九三九卷引此经作'无遗之鱼’。[遗],亡失,遗漏。[六],“六地”,皋陶墓地。[鱼身蛇首六足],“鱼身”指似“鯈鱼(伯鯈)之身”。“蛇首”,引申为“龙首”。“六足”,指“皋陶三子”。[眯],物入目中。此指“眯梦”。[],抵抗。

释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称为频繁踩踏(徐姓英氏和徐姓鞮氏)的山,山上多产漆树(子姓漆氏),山下多产金属矿和玉石,所产的鸟兽都是白色。冤枉的水自此发源,向北流注入于陵园上面的湖泽。是多产不会遗忘的鱼 ,它长着鱼(鯈鱼)的身子蛇的头(龙首),在六地(六足,皋陶三子)水中游,它的眼睛像马耳朵灵敏,受钠它能使人不做恶梦,可以辟凶气。

地理测绘点:

“英鞮之山”,今沙特阿拉伯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刚山之尾” 测绘点三百五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2°55′49″,东经52°05′27″。

  

  

注:此图中的“羊棱之泽”与上面的方向相反,即南在上,北在下。地势南高北低。大小长约400米,宽约 200米。可能真正的皋陶墓地在此不远处。待考。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文字原意:

        [   三百里],实为七百里。通过对“中曲之山”、“邽山”多次一起地理测绘,最后被确定为七百里。此处可能又被刘氏父子“修改”。[中],此指中间地域。[曲],曲折,婉转。[驳],毛色青白相杂的马。[虎豹],动物。又指“虎豹”二“部落”。[御],此指防御之兵。[员],通“圆”。[櫰],通“怀”。怀藏。

释文:

再往西七百里,称为中间地域曲折的山,山南多产玉石,山北多产雄黄(百姓)、白玉和金属矿物。有一种兽,形状似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称之为驳(爻,犀牛),是能吃老虎和豹子(虎豹部落)的,饲养它可以作为防御之兵。有一种果树,形状似棠梨,叶子是圆的并结红色的果实,果实像木瓜大小,称为怀藏果子的树(舜),受纳它要多用力气。

地理测绘点:

“中曲之山”,今沙特阿拉伯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英鞮之山” 测绘点七百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4°17′22″,东经49°01′04″。

  

《大荒东经》记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霝鬼】(龙)之尸(神)。有潏山,杨水出焉。有蒍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犂【霝鬼】之尸”是蚩尤。“合虚”指帝尧之墓。“蒍国”被放在一起记载。因为“蒍国”(即妫国)君主是帝尧的女婿,蚩尤的姑父,即“舜”。“舜”是轩辕黄帝系第六代子孙,与《山海经》的最初作者“伯益”是同辈。此“中曲之山”可能是与“帝尧”子孙在一起居住的“蒍国”。


原文: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文字原意:

[邽],通“圭”。产玉石的地域。也指邽国。[猬],刺猬。[穷],寻根究源。[奇],特异,稀罕。[穷奇],“共工”。此处指“共工氏”后裔。[嗥],狗咆哮。[狗],指“朱姓狗氏”。[濛],萌生的水。又通“蒙”。[洋],众,多。[黄],土的本色。又指“子姓黄氏”。[贝],有壳的软体动物的统称。如蛤蜊、蚌、鲍、田螺等。又指“子姓贝氏”。[蠃],蚌属。又通“骆”,“骆姓”源出“禹”祖“骆明”。[翼],覆蔽。[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鸳”,通“苑”,指“子氏苑氏”。“鸯”,通“央”,指“子姓央氏”。[水],指“子姓水氏”。

释文:

再往西二百六十个里,称为玉石地域的山。山上有一种兽,形状似牛,浑身长有刺猬似的毛,称为根源特异的牛(共工氏),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朱姓狗氏),是能吃人的。萌生的水自此发源,向南流注入于众多的水域,水中有很多黄贝(子姓黄氏和子姓贝氏);还有一种蠃鱼(骆姓),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子氏苑氏和子姓央氏)鸟鸣叫,它出现的那个地方,定是涨大水(子姓水氏)时期。

地理测绘点:

“邽山”,今沙特阿拉伯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中曲之山” 测绘点二百六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4°35′36″,东经47°46′53″。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洋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又《大荒东经》记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霝鬼】(龙)之尸(神)。有潏山,杨水出焉。”“潏山”可能是“邽山”,一山二名。“杨水”即为“洋水”。“洋”字有甲骨文,而“杨”仅有金文,说明“杨”字是后来的合成字,所以“杨水”应为“洋水”。此“杨水”可能是刘氏父子“校书”时改写的。“犂【霝鬼】(龙)之尸(神)”就是“蚩尤”。“犂龙”,牛图腾的九黎“部落”首领。由“黎”字的上半部分加“牛”字组成一个合成新字“犂”。由此可见邽国是“蚩尤”的封国。在中国,有古县名“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

“濛水”即“蒙水”。“蒙国”君主“重黎”是大夏第三王朝第四任国王,“重黎”的前任是他叔公“季禺”,后任是他弟弟吴回。《史记·楚世家》记载:“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此“帝喾”不是“五帝的帝喾”,而是夏朝的“帝喾季禺”,“帝喾季禺”的兄长“伯服(伯称)”是夏朝的“颛顼”。“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可能与“重黎”娶了“共工氏”女子为妃有关,后来“帝(叔公“季禺”)乃以庚寅日诛重黎”。《山海经》原文是黄帝系所作,不可能把“邽山”的“潏水”记载成“濛水”。至此不得不使人猜想,刘氏父子是不是蚩尤的裔孙?


原文: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如鱼】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文字原意:

[二百二十里],实为四百二十里。此处又被刘氏父子“修改”。通过对 “鸟鼠同穴之山”和“崦嵫之山”数十次一起地理测绘,最后被确定为四百二十里。刘氏父子“修改”还算“手下留情”。一般他们仅在百位数和千位数上“修改”,没有“恶意乱改”。[同],聚集。[穴],动物的巢穴。[白虎],巴人图腾。[白玉],指“朱姓生氏”“赤发黑眼”的三青鸟 首领“俞龙”。[鳋],通“蚤”,会跳的鱼。又通“赵”,“子姓赵氏”。[鳣],鲤鱼。又通“淡”,“子姓淡氏”。[滥],泛滥。又通“监”,指丹朱兄长“监明”。此处可能是“监明”的封地。[【如鱼】],像鱼的蚌壳。又指“朱姓如氏”。[魮],和顺的鱼。又通“比”,“朱姓比氏”。[覆],倾倒。又指“朱姓覆氏”。[铫],田器,大锄。同音字,又通“爻”,指“朱姓爻氏”。[鱼],郝懿行云:“《玉篇》引此经无鱼翼二字,《江赋》注引此经鱼翼无鱼字。” 又指“监明的图腾”。[声],指“朱姓声氏”。[生],生育,养育。又指“朱姓生氏”。[珠],蚌壳内所生的珍珠。[是生珠玉], “珠玉”,指“朱姓”“俞龙”。其本意为:是“生氏”“朱俞”。

释文:

再往西四百二十里,称为鸟兽逃窜聚集巢穴的山,山上多产白色的虎(巴人图腾)、洁白的玉(俞龙)。渭水自此发源,向东流注入于河。水中多产能跳跃滑翔的鱼(子姓赵氏),形状像鲤鱼(子姓淡氏),它一跳跃,水中必有大的伤害,其它鱼被吃。泛滥(监明)的水发源在山的西边,向西流注入于滩水,水中多产像鱼类蚌壳(朱姓如氏和朱姓比氏),形状像反转(朱姓覆氏)过来的大锄(铫,朱姓爻氏),但长着鸟的脑袋而鱼(巴人监明图腾)一样的尾巴,叫声就像敲击磬石发出的响声(朱姓声氏),是能吐出珠玉(朱俞)的。

地理测绘点:

“鸟鼠同穴之山”,今沙特阿拉伯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邽山” 测绘点四百二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23°07′34″,东经46°28′05″。

  

  


原文: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榖,其实大如爪,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文字原意:

[三百六十里],实为一千二百六十里。通过对 “鸟鼠同穴之山”和“崦嵫之山”数十次一起地理测绘,最后被确定为一千二百六十里。[崦嵫],同音字,“淹池”。指西北侧地貌似“淹池状”。此处是“伯益”二子“若木”的封地“徐国”。[丹],丹树。又指“姞姓丹氏”。[榖],构树。又指 “姞姓榖氏”。[爪],指“姞姓爪氏”。[符],指“姞姓符氏”。[理],指“姞姓理氏”,又通“李”,又指“姞姓李氏”。[瘅],指疸病。[火],“火正”。此指“姞姓徐丹氏”是“火正”。[苕],郭璞云:“或作若”。郝懿行云: “若水疑即蒙水也。若、苕字形相近,上文龙首之山(西次二经)出,苕水出焉,《初学记》亦引作若水” 郝懿行说对了一半,此“苕水”为“若水”。龙首之山(西次二经)的“苕水”即“若水”,才是“蒙水”。[砥],细磨刀石。又指“徐姓砥氏”。[砺],粗磨刀石。又指“徐姓砺氏”。[翼],覆蔽。[举],喜抱举起。[孰],象声词。又指“徐姓孰氏”。[湖],象声词。又指“徐姓湖氏”。[鸮],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又指“禺阳”后裔“妊姓鸮氏”。[蜼],一种体形较大的长尾猴。同音字,又通“蒍”,指“妊姓蒍氏”。又上述《大荒东经》记载:“有蒍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蒍国”是“舜”的封国,“妊姓”。至此经文再次申明了“蒍国”的“姚姓蒍氏”“姚重华”“舜”是源出于“妊姓”,实为“妊(姚)重华”,而“妊姓”的同一时代人物为“妊奚仲”。“重”又通“仲”,所以“妊(姚)重华”即为“妊奚仲”。[犬],狗。又通“泉氏”,指“妊姓泉氏”。

释文:

往西南一千二百六十里里,称为似淹池状的山。山上多产丹树(姞姓丹氏),叶子像构树叶(姞姓榖氏),结出的果实像瓜(姞姓爪氏)大小,,红色的花萼(姞姓符氏)却带着黑色的斑纹(姞姓李氏),人吃了它就可以治愈黄疸病,还可以泻火。山的南面多产乌龟,山的北面多产玉石。若水自此发源,向西流注入于大海,这里多产粗细磨刀石(徐姓砥氏和徐姓砺氏)。有一种兽,形状像马身(若木)一样,又像鸟躲藏(鸟翼,大廉)在树林中,人(仁爱)的面孔而蛇的尾巴(龙威),是喜欢抱人举起的猴子(贤才),称为孰湖(徐姓孰氏和徐姓湖氏)。有一种鸟,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妊姓鸮氏)而长着人的面孔,猴(蜼,妊姓蒍氏)一样的身子却拖着一条狗(犬,妊姓泉氏)尾巴,它的名称是它自己呼叫出来的声音,它的出现,乃是这个地域遭大旱灾时期。

地理测绘点:

“崦嵫之山”,今沙特阿拉伯境内,其测绘点位置离 “鸟鼠同穴之山” 测绘点一千二百六十里处的海拔最高点,地理坐标为北纬19°03′50″,东经42°07′41″。

  

  

  

        《海内经》记载:“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青水”即《西次一经》中“大时之山”的“清水”。又根据《禹贡》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上古梁州境内有蔡、蒙二国。由此可知此“若木”指蒙国君主“重黎”,此“若水”就是蒙国境内的“蒙水”,《西次四经》中“崦嵫之山”的“若水”在上古“扬州”,是“伯益”二子“若木”的封地,“伯益”大儿子(“大廉”)的封地是上述的“鸟山”一带。“重黎”是“伯益”二子“若木”的裔孙。

原文: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文字原意:

[神],山势神态。[祠],祈祷。[礼],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释文:

总计西方第四列山系的从阴山开始,直到崦嵫山为止,共十九座山,三千六百八十个里。山势神态祭祀礼仪:都用一只白色的鸡祈祷就行了,祭祀用的精米采用稻米,以白菅茅草编织的席为垫席。

原文: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文字原意:

[右]凡在右手一方者皆称右。

释文:

右边西方划分的山,共七十七座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个里分布在这里。

    上古姞姓各氏研究会 吉文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