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婆的小园,是永远的乡愁

 文摘d2ezza9y8a 2020-05-06

  作者|王湘蓉:《校长Principal》总编辑, 教育媒体主编。始终相信,人人都是改变的力量。

   


外婆家在千年古镇双沟,家喻户晓的双沟酒因镇而得名。双沟东面是浩瀚的洪湖泽,南面是波平浪缓的淮河,古人类“下草湾新人”的遗址便在古镇的东南角。双沟景色秀丽,水草资源极为丰富,是美丽的鱼米之乡。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对这片乡土一草一木有着特别的眷念,这片乡土的风俗人情也深深影响着我。有时间回去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就去看望外婆,然后再到淮河边走走,看看河上的渔船,看看河中的水草,然后摘一束野花暗自芬芳深埋心底的童年。
 
而今,再也看不到外婆了,太想念她的时候,我就一遍又一遍的梳理记忆,回想外婆的样子,以及与外婆有关的事情。
 
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外婆的小园子(菜园子)。小时候,仿佛家家都有一个小菜园子的,每户人家依着自己的喜好种着瓜果蔬菜。小园最能体现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了,如果小园里菜品丰富,且长势喜人,这家人的生活一定不错,至少心是安的。小园透出烟火的平凡和乡土人家的生活哲理。
 
小园也能看出邻里关系。如果邻里和睦,在炊烟起的时候,东家突然来个亲戚,或炒菜时发现少了葱蒜佐料,而自家的园子里又没种,就会往西家喊一嗓子,到你家小园子里拔了啥啥啥啦。东家往往也应和声,拔吧拔吧。如若家里没人,事后也要吱一声。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乡里人情的维系,也体现出对人品的基本判断。
 
小园虽小,是有明显边界的,越过了,关系格局就会出现变化。乡土生活是没有陌生人的太过“熟悉”的生活,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乡土社会,很多邻里之间的矛盾都从鸡毛蒜皮的小利益开始,在打破可靠性的平衡后,形成价值观冲撞,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乡村的房子大多是坐北朝南,外婆的小园就在院墙的南面,大门一开,一眼可以看尽小园。小园三面用树枝扎起了半人高的栅栏,园子南面是一方池塘。池中有鱼,有荷花,有水草,还有雨后可以听蛙鸣一片。池岸除了冬深处,长期生着野草野花,我们常常坐在池畔读书。而我最喜欢独自一人站在池边,任风吹头发、衣角,也不知为何,小小年纪如何会临风而生沧桑呢?!
 
外婆的小园应该是乡里所有园子中最好玩的,也最美丽。每年春天,园子里便生气盎然起来,外婆的智慧也在小园的生机中显露。在外婆的规划下,总有十来畦的韭菜,还有一片一片的青葱、绿蒜、西红柿、茄子、四季豆、南瓜、黄瓜、冬瓜、丝瓜……最可爱的,便是外婆心里总想着我们这群贪吃的小毛头们,在园子里栽了樱桃,樱桃好吃树难栽也是那时候便知晓的,可我到现在仍是傻傻的分不清樱桃花和樱花、梨花的区别。
 
外婆每年都要在园子里种上一大片草莓。因为有了草莓的牵挂,我们放学后总喜欢往园子里跑,用带着光的眼神记录着草莓的生长。春暮夏初是家乡美的不能再美的季节,正是草莓开花时,素白的小花隐在绿油油的叶子下,清风吹过,花便随着叶子漾了开去,便是那一瞬那的芬芳,明朗了心灵,生动如一幅画卷。草莓长出来的时候,我们往园子跑的更勤了,草莓丛中被我们踩出了一条条的小径,小径上写满了期待,记录着无处再寻的童年。
 
园子的三面栅栏外,被外婆种下了黄花菜,我的家乡称为金针菜。草莓花开的时候,金针菜也开花了,橙黄的花朵分外娇艳,像一堵花墙围着园子。那时候的情景,每每想起都会有种强烈向往的忧伤。
 
外婆种金针菜,不是为了赏花,而是为了饱我们口福。金针菜非常美味,每当开花的时候,我们会陪着外婆去摘花。外婆告诉我们全开的花不用摘,因为不好吃,要摘花苞已黄但仍在将开或半开状态的花朵。
 
外婆把花朵放到篦子上蒸熟,待晒干后食用。外婆喜欢用金针菜做汤,配上西红柿和鸡蛋,便是我们日常喝的最多的汤类。直到现在,仍是我的最爱,但再也没了儿时的味道,那是外婆的味道。现在回想起夕阳下挪着小脚摘花的外婆鬓角被汗水浸湿的模样,万千感慨,惟愿岁月可回头。
 
因着外婆小园的丰富性,除植物课外,我们对普通蔬菜的生长习性也有了些许的了解,小园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窗,把一个书本外更美妙的真实天地给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从土里长出的生活,经日头的淬炼,不仅饱含汗水,还有顺应自然规律的灵性。而乡土生活的灵性莫不是对每一寸土地的热爱,这份爱如沉沉的谷穗一样让人充满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外婆的小园上盖起了高高的楼房,儿时那些新鲜应季、纯天然的食材,显然已无法再出现在我们的菜盘中。外婆用她无私的爱养我们长大,一菜一汤的回忆,沉甸甸压满心头。
 
此去经年,外婆的小园,是再也回不去的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