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胃炎:治糜烂苦辛并进,治萎缩酸甘合用

 逸农农 2020-05-06

慢性胃炎病程日久,久损则虚,纳降失常,故虚中常兼滞,疾病多处于滞损交加的病变过程。

不论是浅表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也不论疾病进入哪个病理阶段,纯虚纯实者鲜少,虚中兼滞者恒多。

胃炎病虽在胃,但阳气虚病偏于脾,脾虚运化有所不及,谷不为精反为湿,湿阻气机则为滞,食滞于胃则为积;阴津虚病偏于胃,阴虚与湿热相柔,湿热伤胃,滞津滞气。病初气结在经,病久血伤入络。

脾气损谷不化精为痰湿,气不运血为凝瘀,久之可酿成痰凝湿滞胃络,胃阴虚胃络枯涩为络滞,络滞津凝成痰瘀。

可见慢性胃炎虚与滞贯穿于整个发病过程,因而临床常见气虚与血滞并存,阴虚与湿热同现,络瘀与痰湿兼见,数证交错,相互掣制,证情复杂。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者表现为脾胃湿热证,且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胃主纳谷消食,脾主转谷化精。

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可致胃壅脾滞,胃气尚旺时,胃壅邪从热化,脾滞邪从湿化,湿热壅结,气机壅滞而成脾胃湿热之证。

表现为胃脘灼热胀痛,厌食,口苦口臭,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滑。治疗以辛开苦降法清热化湿,解毒抑菌。以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酌加蒲公英、半枝莲、朱砂七等以抑制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少可表现为胃阴不足证。在这一阶段,胃黏膜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中气虚弱,阴津匮乏,气虚津乏,胃府便不能纳食消谷。

临床见胃脘灼热隐痛,口干,纳少,大便干,舌红少津苔黄,脉弦细数。治疗以滋养胃阴,润降散瘀为法。

用太子参补气养阴益胃,乌梅肉、木瓜、生山楂、白芍等以酸生酸,酸甘化阴,激活腺体分泌,化生阴液,修复胃黏膜。

注:以上药物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