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裘彩萍老师谈如何科学用嗓唱昆曲(上):解放喉咙, 用气息、气流、共鸣来说话

 田田小站 2020-05-06

【编者注】:本文最初发表在内部资料《昆曲评鉴》2018年第2期,原标题为《“昆曲老师问诊科学发声”讲座、交流全录 主讲人  裘彩萍 主持 杨爱敏  整理 张冬明》。2018年4月,裘彩萍老师在微信群里举行了一次科学用嗓的大型讲座,针对的人群不只限于歌唱者,也包括了讲课的老师,演讲者等。只要涉及发声,就需要特意学习科学用嗓的方法,一方面为了开发嗓音,通过正确方法练习以获得美妙歌喉;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护嗓子。因此,该文适合广大爱说话唱歌的人阅读学习。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们分为上、下两部分推送。

(图片来自网络)


(《牡丹亭.游园》【步步姣】【醉扶归】拍曲用的工尺谱)

昆曲声腔是昆曲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昆曲声乐体系、气息运动规律与美声、京剧等声乐体系区别开来,再掌握正确的、符合昆曲传统发声方法,才有可能体现出昆曲声腔的美学特征与内蕴。昆曲声腔的理论已经非常丰富,但其实践、教学,在业余昆曲学唱群众中普遍很匮乏…… 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裘彩萍在从事昆曲网络教学六年多以来,一边教学、一边总结昆曲的 声学规律,教学效果良好。最近她以微信群的形式,举办了“昆曲老师问诊科学发声”的讲座,把她这些年的教学实践 和经验做了交流,然后形成了这篇全实录。

第一部分:讲座 

讲座时间:2018 年 4 月 16 日 

讲座地点:昆曲老师问诊科学发声 微信群 

群人数:365 

裘彩萍:今天呢,是第 16 个世界嗓音日,借 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聊如何科学用嗓。时间匆忙, 也没有太多准备,就跟大家聊一聊我在(裘彩萍昆曲网络)课堂上积累的关于用嗓方面的经验。科学用嗓,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解放喉咙, 用气息、气流、共鸣来说话,保持声带的健康。

用共鸣说话,首先要会共鸣腔体,用气呢,要会准确呼吸,准确呼吸就需要把气存在丹田。刚才谈到丹田,气沉丹田,实际上是呼吸配合意识的一种呼吸方法,用非常深长的呼吸,下沉,用意 念守在丹田。 丹田在什么地方呢?先说说下丹田。下丹田位置在脐下三个手指,也可以再往下,脐下三寸, 或者在气海穴位、会阴穴位,用手摸小腹的时候 能摸到。中丹田位于两肋交叉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心窝的这个位置。还有一个上丹田,在两眉之 间,印堂穴。这三个位置有什么作用?下丹田, 储存气息、控制气息;怎样才能储存?用后腰和小腹对抗,使得吸下的气息,能够使两手叉腰的 位置也就是横膈膜的位置鼓胀;中丹田呢,要形 成支撑点(每一个丹田都要形成一个支撑点),中丹田要和后背形成对抗,其作用为聚集气息、 往上送气的动力;上丹田体现我们的精气神。 我把三个位置用三个字概括:下丹田是精,中丹田是气,上丹田是神。我们如果找得到三个 丹田,再用上对抗的力量,(就会觉得声音)很 有精气神。我们要呼吸,存气。呼吸的动作呢,用口和 鼻一起,先是吸气,鼻子通气,嘴巴微微张开。 为什么这样做?鼻腔吸气,深;嘴巴吸气,快。我们昆曲唱腔没有过门,所以对气息的技巧要求非常高。要在很短时间内做好吸气、存气,我们 只有存足了气,才能很充分地运用气。当你吸好气,如何存气?肌肉发力吸气后, 要摒住,不要让它松下来;在呼气(往外送)的 时候,腰也不能松下来,要保持肌肉的对抗;当意守丹田、气往外呼的时候,中丹田要集中、集 气,这样,唱腔才有支点;昆曲的用气,不可以 一泻而下,要控制着,慢慢地推送,有力量地往外推送。 大家可以试一下这个方法:深呼吸,存气, 送气;送气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控气的练习,发出很小的气流,让它很集中,看它能支撑多长时间。 为什么要练习呼吸的技巧呢?昆曲鼻祖魏良 辅,在他的《曲律》里第一条就阐述了这个理论:声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古人还有一句话:善 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其间出,至喉乃噫其 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意思是说, 会唱的人,一定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气息,气从丹田这个出发点往上送,到了喉咙,通过喉舌齿牙唇的配合、运用,然后唱出歌词;声音分坠、抗, 必须要掌握“气”、如何调配气息的技巧,才能 发出美妙响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去表达你的情感。为了避免呼吸发声的时候声带过猛,就要 找到非常好的方法。 人体是个乐器,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要进行协调配合。大家知道声带在呼吸的作 用下振动发声,怎样发出最经济的声源,必须要 掌握气流与声带的对抗力度,气流要受控制,用最适当的力量经过声门。这里要谈到“声带的闭 合”,在我的教学中,声音不好有各种问题,其 中一个是:声带闭合没有力量,这跟我们平时说话习惯有关,也跟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系,有的人 气虚,声带闭合不是很好,唱的时候就会声带用 力过猛,(受损的声带)有的时候会长息肉,声音沙哑,费力。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不会让声带受损伤的。 声带关闭,就是用最经济的方法发声。关闭到什么程度最好呢?声带微微拉紧、合拢、关闭,关 闭到中间有一条缝,大概在 0.5毫米左右,可能 要小于 0.5 毫米。这个数据是美国的一个嗓音专家得出的结论。科学用嗓,不要让声带用力过猛。 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歌唱或者说话的时候,要尽量关闭(声带)。当声音从声带再往上送呢,就到了口腔, 我们平常说话,直接从口腔出来,唱曲的时候要 用技巧,就是声音还要继续往上送,送到咽鼻腔这个扩音器官里。咽鼻腔离声带比较远,可以保 护声带。如何送上去呢?一个是打开口腔。在声乐界,有这样一个观点:打开喉咙;我的观点是: 关闭喉咙,打开口腔。(寻找共鸣的时候,一定 要送到比较高的位置,才能保护喉咙。)打开口腔,首先要松开牙钳。牙钳就是耳边的两个大的 骨头(挂钩),要把它松开,不能使劲。松开后, 把口腔上颚往上抬;声乐界提倡抬软颚,我不太主张抬软颚,它会使得声音窝在口腔的后面,送 不出去;我主张打开硬颚,把软颚往下降;舌头 往上伸、找高位置,把发音管道接通,这样才能获得非常好的声音。抬软颚,声乐界有一个方法 叫“打哈欠状”。但是我发现一般人掌握不好打 哈欠到什么程度,我们改用“打喷嚏状”,打喷嚏时鼻腔是先抬起来的,把鼻腔松开,让鼻咽腔 充分扩音;声音经过喉、牙、唇、舌、齿的协调配合后,送到鼻咽腔,再从口腔出来,用丹田劲儿把它远送。这是一个唱曲发声的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谈谈,怎样才能使气息听话呢?

前面谈到了下丹田的存气、控气、意守丹田, 到中丹田集气,从下、中、上要形成一条线,在气流变成声音的时候,通过声带、口腔,有的时 候,声音不太听使唤。想要掌控好声音,一定要 使气息能够形成一条线、让气息不要变得松散,吸气时工作的肌肉在送气的时候要继续工作,不 用声带、喉音很重的力量冲击喉咙,要用身体的 肌肉控制住,让声音听话。唱曲的时候有很多变化,比如抑扬、顿挫、吞吐、抗坠等等,这些变化都要用技巧来完成。这个技巧即呼吸的运动, 从下丹田到中丹田是控制,中丹田到上丹田是运动,唱的时候才有气韵,才会有对音量的控制。 气息、气量的分配,轻重、缓急,都要用中丹田 来把控。有的人唱的时候用唱歌的方法。唱歌跟我们 不太一样,中丹田、胸腔、腹腔共鸣,跟我们不 太一样。我在训练学员的时候,我说,就像衣橱有一个隔板一样,这个隔板就是抑扬、顿挫、虚 实、吞吐、抗坠、攧落的支撑点。 下面谈一下关于昆曲的声音审美。昆曲用声,高音部分要用到咽鼻腔,中音部分用到口咽 腔,低音部分用胸腔和口腔。为什么高音用咽鼻 腔?音越高,位置就越高,古人说“高腔轻过”,就是用最高的位置让气流轻轻地过去,让声音轻 轻过去才能爬得高。还有一句话:低腔重煞。重 煞就是饱满有力,低腔时要用真声,但真声并不是我们说话时的大白嗓,而是用胸腔、丹田把控好的、高位置的真声。现在我们受西方声乐理论 方面的影响,很多人唱昆曲时用唱歌的方法(这里指美声的唱法,打开喉咙在低音区用胸腹腔共鸣),或者低音也用假声,这不是太妥的。我们 要养成高位置发声,平常说话就要养成这种习惯。我们在训练改变嗓音坏习惯的时候,包括有 些小朋友,到我课堂来时,声音非常差、位置非 常低,都是用嗓子喊,我就教他们提高发音位置,用昆曲的方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声音慢慢自然 了,亮了,而不是那种沙哑、很破的声音了。养 成好的发声习惯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唱。下面再谈谈错误的发声习惯的形成。 错误的发声方法,一个是喉部打得太开,小 腹没有劲儿,前提是呼吸的错误,不会存气,也就根本用不上劲儿;还有是用嘴巴吸气,气很浅。 唱曲当中,我前两天发了一段没有歌唱技巧唱高 音的、一位曲友唱的音频,为什么高音去喊?因为不用气息,不用肌肉用力,全部交给喉咙,这 个非常伤嗓子。就是说身体是个乐器,该发力的 部位不发力,不该使劲的去用力,集中在喉部去喊,声音就不畅通。好的方法是,声带关闭到适 度的缝隙,全部交给身体其他部分肌肉去用力, 口腔、舌头再加以配合。科学用嗓,很简单,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注意力只能注意到一两个地 方,不可能全方位的指挥,所以往往顾此失彼。声乐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好的方法可以治疗嗓 音病。 我们课堂有几个学员,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嗓音训练的案例。有一个是杭州的,叫“望尽天涯路”,他刚开始进课堂的时候,声音破的离奇, 音量非常弱,当时我就给他训练呼吸、用气,他现在的说话声音开始正常了,我们群友可以去跟 她做一个交流。还有一位,深圳的云水禅心,她 的特点是胸腔用力过大,声音都散了。我训练她收胸腔,收到核心力量,让气息成一条线,几年 的训练后,现在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声音。还有 一位,山东的锁梦。她的用声习惯是鼻音重,声音挤压、卡,声音靠后,我给她的训练是口腔抬高,声音从口腔出来,就是当鼻腔经过扩音后, 松开,不要使太大的劲儿,声音从口腔出来;还有一点,放松喉部,这一点和关闭声带是不矛盾 的。有的人会把声带下面的气管撑得很开,所谓 的“打开喉咙”,一打开后声带的闭合就不会好了,声音出来会散。我们的发声一定要掌握度,不可太松散,也 不可太紧。太紧,声音是挤出来的;如果太松呢,声音没有张力,也没有穿透力。所以说,在练声 的时候,要经过老师的指导,要别人听你哪里用力、哪里没用力、用力的程度对或者不对。 声音对了后,如果要唱出昆曲的这种抑扬顿 挫啊、吞吐啊,要控制气息,就是气息的灵活性,不灵活的话,声音就干巴巴,没有气韵。这需要 一点点、一点点训练的。 还有一个用嗓的卫生。我们唱曲、用声太久,就不要吃太冰、太刺激的东西,在感冒的时候尽 量少用声。 我再说一下在寻找声音过程中我自己的感受。大家知道我是唱老旦的,真声用的多,而且 要有力量;在我年轻时,声音非常脆亮,老师们 说我声音不够厚、不够沉,但是唱起来很不费劲,好的声音很容易出来,嗓音条件还是非常好的。 到了有一年,2004 年,一场大病把我击垮了,病得很重,治疗了好几年,当时用了差不多一年 的大剂量的激素,在身体非常虚弱的情况下, 休息了10 个月,我又重返舞台,这个时候我突 然觉得自己原来那么好的嗓子已经力不从心,想发的声音发不出来,声音很弱,很困难,出来的 声音也是颤抖的。当时我想是不是身体状况形成 的、用声要用喉咙去喊?记得刚开课堂的时候,我经常跟大家讲,我 身体不好,只有半口气,就是吸气吸不到丹田, 我知道丹田在哪里,就是去不到那里,出来的时候也不受身体控制,那么也就是在这开课堂的六 年,我一方面在教学,一方面是锻炼身体,锻炼 自己的呼吸、呼吸功能。在这几年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发声方法,对我的身体有非常大的改变, 首先现在有精、气、神了,不会那么气短了,在 自己的用声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前身体不好、使不上劲;现在很不费力地回到了从前。所 以说,声音出来的状态,是颤抖还是松散的还是 声音很有力、不费劲,跟我们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我自己的体会,练声、练气就是 在修炼内功。每天唱曲、运气,对我们延年益寿, 或多或少有帮助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