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的构图规律

 清风kqoihia6xo 2020-05-06

中国山水画构图讲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是因为中国山水画在历史上受道教、佛教影响,把辩证法融入画中,使山水画构图不同于任何画种的构图。历代绘画实践和经验,为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和规律。概括起来,中国山水画构图一定要遵守以下十个规律。

一、宾与主
古人云:“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宾与主是山水画构图首先要考虑的,一幅画要有一个主体,主体是画中的主要形象。有了主,还要有陪伴,陪伴便是宾。《作品黄果树瀑布》,瀑布是主体,点画面三分之二,近处两边岩石、树木是滨,通过主宾的刻画,充分表现出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而观瀑的宾体“小人物”更加陪衬出主体黄果树瀑布的高大和雄伟。


二、远与近
有远有近,才有空灵感,才能很好表现自然空间的深处和广度。在中国山水画中,远与近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一般画面要有近、中、远三个层次。这样画面才能丰富。作品《客舟滩声》在远近层次处理上,充分体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近处无论船、树木、房屋、山石,都比远景大,而且刻画深入。从层次来讲有六种变化,把景深逐渐推远,使画面层次丰富。


三、大与小
宋代郭熙讲:“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大与小在山水画构图中是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布置画面,要有大小之分,主体一定要突出,要明确。一般主大宾小。作品《古柏》是描绘梅园新村,歌颂周总理在梅园的作品,高大的古柏象征总理,而房屋、梅花较小,作为陪衬,以突出主题“古柏”。


四、虚与实
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在一张宣纸上,有墨处是实,空白处是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如果画中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要掌握虚实的运用。作品《云雾漫黄山》就是以虚实来表现云雾中黄山的景象。近景松树、石桥、房屋为实,云雾为虚。山石有实有虚,才能烘托出云雾中的黄山。


五、黑与白
山水画中的黑白关系是通过墨与纸来体现的,用笔在纸上画出山峰、树木、岩石、泉瀑等不同形态,有形态是墨,无形态是白。作品《月是故乡明》是以黑与白来表现的作品:松针是黑,树干是白;背景是黑,月亮是白。通过黑与白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故乡圆月的意境。


六、疏与密
一幅画,从局部到整体都存在着疏的密的关系。疏与密要安排得当,疏是为了突出密的效果,密也是为了衬托疏的效果。同样的对象,在不同的部位,疏密也有不同。作品《湖上春早》在构图上充分运用疏与密的辩证关系。近景与远景的树林交叉繁密,体现了密,而大部分空白湖面表现了疏。整个画面疏密得当,表现出湖边早春的景象。


七、纵与横
一纵一横,交错有力。高峰横云,江边电塔,奇松横波,悬壁栈道,这些都是纵横交错的变化。如果没有纵横交错,画面会变得呆板。作品《危岩古道》就是利用纵横交错的辩证规律进行构图的一幅作品。山峰、耸岩陡立,直达顶端。而半山腰一条悬壁古道逶迤盘旋,增加了空灵和奇险,生动而有精神。


八、开与合
“开”是指把画中各种景物铺开,“合”是指把画面的阵势收拢。一幅画的构图既要有整体的大开合,也要有局部的小开合。常见的开合式有近景、中景开,远景合;或远景、中景开,近景合等。合处画得太碎,一幅画就散了。作品《秋江扬帆》充分利用开合之规律,用江水把近景和中景分开,留出很大空白,顿感黑和亮;远山的腰部又被云分开,给人一种缥缈的感觉,但整体是合在一起的。


九、藏与露
在一幅作品中,藏与露是构图的重要手段。点景、树木、路径、山峰都可以有藏有露,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此法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简练的手法,画出丰富的内涵。露的部分,是一幅作品的精华;藏的部分,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作品《云漫溪山》采用了云藏、树藏的方法,中远景的云把部山峰藏了起来,时隐时现,近景的树把远处的流泉藏起来,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十、稳与险
构图时应注意稳与险的刻画。树木、山峰、岩石,有的平正,有的奇险,奇险处不可多。画面构图要求有险意,也要求有稳定性。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构图是死板的。要求险中求稳,稳中有险。作品《茶马古道》两岸岩石、山峦是稳定的,崎岖的岩壁古道是险峻的,一幅作品有险才有景,才能引人入胜;要稳中有险,相互配合。


作品《峡江激流》是表现稳与险的,画面博大浑厚,气势磅礴,体现了三峡的挺拔、险峻,望不到顶的山峰使人顿感大江峡谷排江倒海之势,特别是湍急的江水和急流中的小舟,更加引人入胜。

觉得不错,请在右下方点“好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