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氏春秋》卷14孝行览7遇合诗解1君子适时听说听音

 琴诗书画情 2020-05-06

《吕氏春秋》卷14孝行览7遇合诗解1君子适时听说听音

题文诗:

者适时,合者和机,不合,待合後行,

伺机而动,适情而用.故比翼鸟,死乎,

比目之鱼,死乎海.孔子周流,称于世主,

如齐至卫,见八十君.委质弟子,三千人,

达徒七十.七十人者,万乘之主,一人,

用可为师,不为无人.以此,至司寇.

此天子之,所以时绝,诸侯之,所以大乱.

愚者幸,胜任,任久不胜,幸反为祸,

其幸大者,其祸亦大,及己.君子至正,

不处,不为苟,必审诸己,后求诸人,

然後,任然後动.能听说者,必达论议.

世主能识,论议者寡,所遇幸用,恶得不苟?

能听音者,五声.人之能知,五声者寡,

所善之声,得不苟?客有吹籁,见越王者,

羽角宫徵,不缪,越王不善;为野音,

反善之.说之道,亦有如此.有为人妻,

人告父母:嫁不必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

以备不生.父母为然,令女外藏.姑妐知之,

妇有外心,不畜出之.妇之父母,谓为己谋,

为忠,终身善之,不知所.宗庙之灭,

天下之失,亦由此矣.遇合无常,适然.

【遇合】1

七曰:凡遇,合也。时不合,必待合而後行。故比翼之鸟死乎木,比目之鱼死乎海。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如齐至卫,所见八十馀君。委质为弟子者三千人,达徒七十人。七十人者,万乘之主得一人用可为师,不为无人。以此游,仅至於鲁司寇。此天子之所以时绝也,诸侯之所以大乱也。乱则愚者之多幸也,幸则必不胜其任矣。任久不胜,则幸反为祸。其幸大者,其祸亦大,非祸独及己也。故君子不处幸,不为苟,必审诸己然後任,任然後动。

凡能听说者,必达乎论议者也。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所遇恶得不苟?凡能听音者,必达於五声。人之能知五声者寡,所善恶得不苟?客有以吹籁见越王者,羽、角、宫、徵、商不缪,越王不善;为野音,而反善之。说之道亦有如此者也。人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备不生。”其父母以为然,於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妐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之。妇之父母以谓为己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

故曰:遇合也无常,说适然也。

【译文】遇合

    凡是受到賞識,一定是因爲有合适的時機。時機不合适,一定要等待合适的時機然後再行動。所以,比翼鳥死在樹上,比目魚死在海裏。孔子周遊天下,兩次向當世君主謀求官職,到過齊國衛國,谒見過八十多個君主。獻上見面禮給他當學生前有三千人,其中成績卓著的學生有七十人。這七十個人,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得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把他當成老師,這不能說沒有人才。然而孔子帶領這些人周遊,做官僅僅做到魯國的司寇。不任用聖人,這就是周天子之所以應時滅絕的原因,這就是諸侯之所以大亂的原因。混亂,那麽愚昧的人就多被僥幸任用。僥幸任用,那就必定不能勝任了。長期不能勝任,那麽僥幸反而成爲禍害。越僥幸的,禍害也就越大,并不是禍害偏偏讓自己趕上。所以君子不存僥幸心理,不做苟且之事,一定慎重考慮自己的能力然後再擔當職務,擔當職務然後再行動。

凡是能聽從勸說的人一定是通曉議論的人。世上的君主能識别議論的人很少,他們所賞識的人怎能不是苟且求榮的呢?凡是能欣賞音樂的人,一定通曉五音。人能懂五音的很少,他們所喜歡的怎能不是鄙俗之音?

  賓客中有個憑吹箫谒見越主的人,羽、角、宮、徽、商五音吹得一點兒不走調,越王卻認爲不好,吹奏鄙野之音,越王反而認爲很好。

勸說人的事也有象這種情形的。有個給人家當妻子的人,有人告訴她的父母說:“出嫁以後不一定生孩子,衣服器具等物品,可以拿到外邊藏起來,以便防備不生孩子被休棄。”她的父母認爲這人說得對,于是就讓女兒經常把财物拿到外也藏起來。公婆知道了這事,說,“當我們的媳婦卻有外心,不可以留着她。”于是就休棄了她。這個女子的父母把女兒被休的事告訴了給自己出主意的人,認爲這個人對自己忠減,終身與他交好,最終也不知道女兒被體棄的原因,宗廟的毀滅,天下的喪失,也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所以說,受到君主賞識是不固定的,被人喜歡也是偶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