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少数的洞见 (作于2020年5月4日,首发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 回顾我自己转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近十二年的时光,自己真正“自鸣得意”的投资也就寥寥数笔: 一是格力电器持有12年左右(现仍持); 二是贵州茅台持有7年左右(现仍持); 三是通策医疗持有三年左右(现仍持); 四是云南白药持有10年左右(后聚焦换股) 五是恒瑞医药持有5年(后聚焦换股); 六是天士力持有9年左右(后聚焦换股); 此外,给自己带来一定收益的还有双汇发展、复星医药、同仁堂(同仁堂是女儿账户曾经持有的),分别持有二三年左右的时间,后来也被我聚焦换股了。 细数起来,回报较为丰厚的也就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云南白药、通策医疗、天士力(我之所谓丰厚回报是几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持有这些股票期间,本金是逐步增加的,建仓也是有个逐步买入过程的,其间有的相对来讲是重仓,有的相对来讲是轻仓。有的卖出是因为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如自己判断增长放缓;有的卖出是因为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标的;有的卖出并不是因为不再看好,而是因为感觉持股有些分散,目的是为了聚焦。而且这些持有或卖出,在自己过往的文章、帖子中也或多或少地有所提及。 对于以上持有,时间上也未必精确,因为这是凭着自己的记忆而写的(自己也懒得再去一一细查建仓和加仓的时间),但是由于自己对于每一个持股都是经过“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后比选的,而且持有期间也多次“体检”,所以,均给自己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总体讲时间也不会相差太多。 自己回顾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说,在我们整个投资生涯之中,我们真的并不需要天天有“深刻的洞见”,也未必需要抓住多少“深刻的洞见”,其实只要抓住几个“少数的洞见”就完全可以了!——你只要重重地抓住两三个十年十倍股、十年几倍股,哪怕你有两三个失败的品种,就你的总收益而言,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常见网络上有人点评道(多在雪球上,因为就喷子而言,雪球多之,微博次之,微信公众号更次之):你不就是只依靠一支茅台(或者某某标的),云云,言外之意,若拿掉茅台或某某标的,投资收益也不过尔尔。对于说这些话的人,我均是一笑了之,因为从中我看到有些投资人或许还是涉“市”不深,或者直接说是有点投资上的“幼稚病”。因为他们可能忘记了,谁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聪明的,而且投资这东西更是需要用时间去“熬”聪明的,唯有经过一两轮牛熊市的风风雨雨,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实践,进而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投资系统,才会有更大的胜算取得丰厚回报。所谓慢工出细活,这一点在股市投资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股市投资确实与其他行当不同,哪怕你是个“资深”投资者也同样要经常面临着新课题,哪怕是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在投资上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换句话说,如果谁拍着胸脯说自己在股市上从来就是常胜将军,我可以断定他99.99%是个骗子! 为什么我们经过不断努力,仍然不会保证自己会成为常胜将军呢? 因为投资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未来又是难以正确地预测的,我们唯有大概率地保持自己正确就可以了。正是基于投资这种概率游戏,所以,我一向主张投资是“系统制胜”,而不是“结果导向”(提醒一下,这句话品不出滋味来,也当使劲儿细品)。 不是吗?正如某些人所说的,如果在2012年、2013年我知道茅台会有今天如此大的收益,我将自己全部身家押上不就可以了吗?!显然,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实际上当时在市场的那种“恐怖”气氛下,很多的投资人是避之而不及的!投资这东东,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总是感觉仿佛在若明若从暗的时光隧道中去摸索着前行,而若想更多地看到远方的光亮,唯有自己不断进化,并随着自己的进化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持有组合(从某程度上是基于机会成本的选择),假以时日,取得大概率的胜算才是有可能的。 那么,如何保证自己“系统制胜”呢? 很显然,这又是要经历一个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复利增加),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而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甚至是不断地试错纠错的过程中,自己的投资系统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熟起来。——这个系统,就包括我说的思想系统、选股系统、估值系统、卖出系统等等。 那么,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当自我感觉是建立了这样一个较为成熟的投资系统之时,我们是不是又可以保证自己在市场中取得全部胜算呢? 其实也未必,因为股市投资最大的痛点就是市场常常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换句话说,就是哪怕你锻造了一个再精美的鱼杆,但也不会立即保证你就钓到一只肥美的大鱼! 巴菲特(1996年致股东的信)说: “身为一名投资者,你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易于理解且收益能力极有可能在未来5-10年内大幅增长的企业,然后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只有少数公司符合这样的标准,因此,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公司,那么,你就应该买进足够数量的股票。” 是的,投资时间越长,或许你的投资体系越完善,可能越会感觉到市场上真正令自己心仪的标的是很少很少的。巴菲特与他的老伙计芒格先生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如果将他们15个“伟大的投资”拿掉,他们的业绩也会很平庸。股市投资对于大师来讲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常人乎? 是的,股市就是这样一个很让人“憋屈“,但同时也很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情。之所以说它很令人“憋屈”,是因为我们常常面临着好股票可能并不便宜,而便宜股票可能又质地不好的尴尬;之所以说它很具有挑战性,很有趣,是因为我们一生中只要重重抓住几个“少数的洞见”,并有耐心坚持下去,或许就足以聊慰平生了!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一下“集中与分散”这一个老掉牙的投资问题。 投资是集中呢,还是分散? 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在投资的早期还是要适度地分散些为好,因为如此便可以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当然随着时间的延长,投资是有一个由分散逐步聚焦的过程的。不是吗?今天那些仅靠投资一支茅台而成功的优秀投资者,他们是从一开始就如此集中的吗?可能多数人也是经过一个由分散到聚焦的过程的。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伟人说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投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套用这句话说,在投资中学习投资,当是每个投资人一生面临的终极课程。 |
|